天天看點

[譯] 設計準則:如何說服使用者去使用新的功能

<b>本文講的是[譯] 設計準則:如何說服使用者去使用新的功能,</b>

hero

可是一個問題随之而來,沒有人去嘗試這個新的功能。功能剛剛釋出之後,隻有 13-15% 的使用者完整地填完了個人資訊,大部分人隻填寫了一部分,而其他的人是一點都沒寫。

在我們的調研小組和分析小組跟大學生聊過之後,我們發現新特性之是以沒有被采用,主要原因有 2 個:

1、不顯眼。填寫資訊的入口被藏在了整個應用裡特别不顯眼的地方。

2、不明确。使用者并沒有明确意識到,個人資訊對于建立和别人的人際關系是多麼的重要。

個人資訊貫穿 Intercom 産品的各個部分,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才能讓大家使用這個功能。使用者增長團隊(Growth Team)先将建立個人資訊整合到産品中,然後 Intercom 通過産品本身,再讓使用者注意到他們可以編輯個人資訊。

對于每一個新項目,Intercom 的設計師都會先根據我們要努力解決的困難,列出一張清單,寫清最高目标。這份清單可以引導你去思考解決方案。我們的清單會像下面這個樣子:

1、增加閱聽人率,讓更多沒有填完資訊或是根本沒有填寫資訊的人把資訊填寫完整。

2、說服使用者,讓他們明白公開個人資訊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3、讓使用者随時都可以輕松地編輯個人簡介。

首先,我們抛開個人資訊功能不談,,這樣可以幫助團隊去了解系統架構,然後決策出哪些特定元件需要優先考慮。也就是說,列出現存元件、狀态、規則等等。下面是一個會被貼到我們辦公室牆上的例子。

這個系統文檔幫助團隊盡早地對技術限制進行讨論,甚至在初期,開發團隊就可以對設計團隊沒有考慮到地方提出一些建議。例如,有人提到,我們可以根據已有的資料來自動填充個人資訊,因為在使用者注冊的時候,我們就獲得了使用者的姓名,是以為什麼不能自動填充好,為使用者節省一些手動錄入資訊的時間呢?

最最關鍵的部分是提醒使用者和說服使用者。我們不希望它被輕易地跳過,同時我們需要通過它讓使用者明白,個人資訊裡的每一個部分都很重要。但是,我們知道過度打擾使用者,會讓使用者感到厭煩(就是說使用者總是想要跳過),是以我們想要盡可能地減少每一個過程的操作步驟。最後,我們決定采用最簡單的流程。下面是會議的決定,皮皮蝦我們走!

這個時候,我們做了兩個決定。我們要在啟動應用的時候加一個簡單的流程,詢問沒有填完資訊的使用者是否要把資訊填寫完整(提醒并且教育使用者)。我們第三個目标就是“讓使用者随時随地編輯自己的資訊”。我們決定沿用我們現在的引導模式,然後在抽屜式導航中加一個簡單的編輯圖示,這樣就會進行跳轉。

注意: 在 Intercom,我們其中的一個重要價值觀就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在這之前,我們一直在規劃更新導航欄。,雖然加在底部導航欄中會比加在抽屜式導航欄中更好,然而那依賴于工程師大量的工作量,而我們需要盡快釋出。

在系統架構層面上,我們提出了 3 個使用者狀态,它們會讓使用者處于流程中的不同位置。在大方向上,我們知道流程由 3 個主要的步驟組成(示意圖如下),這麼做也是因為我們想讓流程盡可能的簡單和輕量。

系統設計的流程圖還是很簡單的,它從開始到結束是一段固定的路徑,但是如果把使用者狀态也考慮進去,就會變得很複雜。但我們想讓你直接跳到相關的步驟,而不是強迫你一定要走完整個流程。這裡也需要考慮不同平台會有的特殊步驟,比如開啟攝像頭權限。不是所有的步驟都需要一個新頁面。

于是,這些圖表也會列印出來并且挂在我們的辦公室裡。工程師會常常站在牆前浏覽整個流程,有時候還會提出一些邊界情況,需要我們一起再對流程進行修改。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架構,然後就可以将每個部分進行填充了。視覺和互動設計我們同時進行,然後在進行開發的時候也還要繼續調整視覺。我們發現對于複雜的互動和動畫,越早确定細節越好(這也是為什麼高保真原型很棒的原因),因為之後再去做某些調整,比如更新資源、顔色等等,就會變得很困難,畢竟它和調整視覺設計不一樣。

即使我們添加了之後提醒我的選項,我們依然清楚,會有很多使用者跳過,他們不會按照流程去走。是以關鍵是要對整體的完成率群組件完成率進行資料上的統計,然後基于結果在測試階段進行調整。

我們第一個版本達成的完成率相當低,特别是安卓版本。是以我們對設計又做了大量的調整,比如讓之後提醒我的按鈕不那麼明顯,調整布局和内容,使其多一點趣味性,少一點指導意味。

經過一周的快速調整與監控,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完成率大幅度上升。由于多個小組的共同參與,我們看到了我們資訊完成率在一個月内從 14% 漲到了 46%。這種移動端的設計流程大大推動了完成率的上升,而我們也從中總結了一系列具體的關鍵點,可以讓我們将其應用到下一個項目中去。

確定問題對所有利益相關者和所有團隊都是清楚明确的

用調查和資料解決問題,用概要目标去指導解決方案

不管做什麼都要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設計要盡早和程式對接,交換想法并明确概念

互動設計要盡早确定下來,趁着調整還不太難

明确成功的度量方法,跟蹤解決辦法是否有效,并確定還有時間進行調整

遵循這樣一個明确、有邏輯的流程,大大增加了使用者真正去使用新特性的可能性。起初整個流程可能會看起來太複雜,但是一旦養成了習慣,就會成為下意識的做法。

<b></b>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年5月26日</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掘金,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掘金網站。</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