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作者:觀察者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衆号“華聞派”(ukwutuobang)

提起倫敦,你會想到什麼?是馳騁街道的黑色計程車,載滿遊客的紅色雙層巴士,還是一個個醒目的紅色電話亭?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本文圖檔均來自微信公衆号“華聞派”

如今,前兩者在英國生活中依然有極大的實用價值。然而,紅色電話亭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低。

新文明對舊文明的吞噬,從來都不講情面。随着個人電話的普及,曾一度被奉為英國“文化符号”的紅色電話亭使用率在幾年内大幅降低,有的甚至直接被扔進“墓園”裡逐漸生鏽。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為拯救這些廢棄的“英倫符号”,英國最大的電信公司British Telecom(BT)發起了一項名為“領養電話亭”的活動,個人或者社群隻要花1鎊就能“領養”一個電話亭,他們希望借助英國群眾出色的想象力和執行力,讓這些曾經的英倫名片煥發出新的生機。

01

大師傑作,出身“高貴”

英國的電話亭(Telephone Kiosk),最早可追溯到1920年,由The General Post Office(GPO)設立,簡稱K1 (Kiosk NO.1)。

但嚴格來講,K1這并不是我們印象中經典的“紅色電話亭”。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Kiosk No.1

GPO認為K1的設計并不合心意,就找到設計出利物浦大教堂和倫敦滑鐵盧大橋的設計師Giles Gilbert Scott的作品,并将他所設計電話亭的外殼由銀色改為更為醒目的紅色,這就是“紅色電話亭”的初代,又被稱為“Kiosk No.2”或“K2”。

GPO出于對成本和外形的考慮,讓乙方Scott繼續修改。直到Scott為慶祝喬治五世銀禧而設計出K6(又稱Jubilee Kiosk),這款全世界最熟悉的“紅色電話亭”的設計終于定稿。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英國人一向偏愛紅色,在紅色巴士、紅色郵筒、紅色消防車之後,英國人迅速接受了紅色電話亭,并使之成為英國獨特的文化符号。

在英國最著名的“IP”《哈利·波特》系列中,魔法部的來賓入口就是一個廢棄的紅色電話亭↓↓↓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被稱為倫敦形象宣傳片的電影《帕丁頓熊》,常使用紅色電話亭作為背景↓↓↓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英美合拍的電影《一天》中,安妮·海瑟薇在紅色電話亭中打着電話,顧盼神飛↓↓↓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02

曾“紅”極一時,如今卻慘遭“抛棄”

英國電話亭數量于2002年攀上颠峰,當時共有92000座遍布全英各地,自此之後,數量驟減。

一方面,随着手機的普及,過去10年間,BT集團的公用電話亭需求量下降約九成。

另一方面,英國電信在20世紀80年代被私有化,為了保證技術的更新,BT随後把很多紅色電話亭都換成了帶有自己logo的現代電話亭(KX100),K6及其他僅存的一些老版本電話亭也都瀕臨絕迹。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目前,英國僅剩下4.2萬個電話亭,其中隻有7000個是深受遊客喜愛的經典紅色電話亭。而且,BT宣布計劃在2022年前再移除2萬座電話亭。

曾經“紅”極一時的紅色電話亭,如今卻面臨着被“抛棄”的局面。究其原因,是由于這些電話亭不僅不賺錢,還虧錢,讓BT不堪重負。BT表示,電話亭一年維護費用卻高達500萬英鎊。

這些有過輝煌曆史的紅色電話亭,壞的壞,破的破,還有的甚至散發尿騷味。它們不見容于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在英格蘭北部一個叫Carlton Miniott小村莊,甚至有一個“電話亭墓園”,紅色電話亭在風雨侵蝕下被逐漸腐蝕。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Carlton Miniott的電話亭墓園

一家工程運輸公司的老闆托尼·英格利斯(Tony Inglis)認為,紅色電話亭已經和時代格格不入了: “它們又大又笨重,代表了你今天不想要的一切。”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03

改頭換面,重獲新生

雖然英格利斯嘴很毒,但作為一個商人,他并沒有徹底放棄紅色電話亭。

他的公司接到的訂單本來是把電話亭從街上搬走再拍賣,但他最終自己買了幾百台,并翻新出售。他說,勸說他不要放棄電話亭的正是來自群眾的呼籲。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在英格蘭曆史遺迹網站中搜尋“電話亭”,有2682個結果

雖然英格利斯翻新的幾百台電話亭對上萬被廢棄的電話亭來說是杯水車薪,但他的行為也影響和帶動了其他企業與企業家。

BT發起了一項“領養紅色電話亭”的長期計劃,個人或者社群隻需花費1鎊就可以“領養”一間電話亭。從2008年起,有超過5800個電話亭被領養,這些電話亭在英國人的奇思妙想下,以新的面貌回歸到了英國人的日常生活中。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在今年,BT将會推出另外3683電話亭,以相同的方式面向大衆進行“領養”。

新改造的紅色電話亭最常見一種用途,就是被用來改造成為迷你圖書館。就在不久前,英國首相梅姨都還把一本曆史謀殺謎案題材的小說捐給了其中一個在Berkshire 的圖書館。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英倫生活離不開甜品和咖啡,紅色電話亭也是享用下午茶的理想地點↓↓↓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電話亭空間雖小,但足夠裝一台取款機↓↓↓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如果說以上用途還算在意料之内,那接下來的電話亭的畫風就變得狂野了起來:

在德文郡,電話亭化身“世界上最小的夜店”↓↓↓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在西約克郡,電話亭是一次隻能供一人參觀的最小藝術館↓↓↓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在倫敦金斯頓區,電話亭又成了一組藝術品↓↓↓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在英格蘭西部的Upper Slaughter,電話亭甚至能提供心髒除顫器↓↓↓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英國人如此惦念電話亭,除了其實用價值外,更在于紅色電話亭早已與英國人的日常生活無法分離。

2016年,《衛報》曾在推特上發起一個名為#Red Phone Box#的話題,召集讀者分享關于紅色電話亭的記憶。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這篇報道的導語寫得非常浪漫:

“紅色電話亭對你意味着什麼?一通改變人生的電話,或隻是一場惡作劇?能避開寒冷的風,或是偷到一個吻?”

英國網友在推特上紛紛響應:

StephenFear回憶起他在1968年的複活節,想出了第一個靠譜的商業點子。直到那年的7月,他都把紅色電話亭當成他的辦公室。哪怕半個世紀過去,他想起紅色電話亭時仍舊感慨:“無論你多麼成功,最初的記憶總無法忘懷。”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當看到紅色電話亭重新回到倫敦市中心時,Kieran Talor特意發推感謝威斯敏斯特區為保護作為曆史遺迹的電話亭所付出的努力。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更多英國網友表達着對紅色電話亭的懷念,以及看到它新生時的欣喜: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為拯救紅色電話亭,英國人拼了!

“我們癡迷于舊世界,因為我們在現代世界一直四處碰壁”。英國曆史學家、廣播員丹·斯諾(Dan Snow)在說這句話時,或許略帶自嘲。

也許有一天,這些曾經的英倫符号終将難以避免被拆除的命運,但是為了挽救它們,英國上上下下曾使出渾身解數,這就已經足夠了。

文 李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