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瀕危海龜亟待加強保護

作者:i自然i海洋

本報記者 鄂歆奕

  亞太地區被認為是海龜滅絕風險最大的地區。今年9月,《亞太地區海龜保護的價值》(Money Talks - The Value of Conserving Marine Turtles in Asia-Pacific)由世界自然基金會澳洲分會出版。該報告指出,全球海龜數量正在下降,尤其是在亞太地區。海龜捕撈、貿易帶來的不可持續的經濟收入,是海龜面臨的最大生存威脅之一。

  該報告介紹了全球海龜的生存狀況以及面臨的多種威脅,分析了海龜和生态系統的價值,以及社會願意投放多少資源以保護海龜。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海洋項目專家顧問楊松穎告訴本報記者,保護海龜種群也能給社會帶來經濟效益,了解海龜滅絕對生态系統、人類福祉造成的損失,有助于加大對海龜種群的保護力度和資金投入。

  海龜分布在140多個國家的沿海水域。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海龜物種被劃分為易危物種(紅海龜、太平洋麗龜和棱皮龜)、瀕危物種(綠海龜)或極度瀕危物種(肯氏麗龜和玳瑁)。

  海龜面臨的人為威脅多種多樣,包括商業和娛樂漁具造成的傷害,海龜和海龜蛋的直接捕獵、使用和交易,船隻撞擊,築巢栖息地的喪失或改變,覓食栖息地的退化,吞食海洋廢棄物或被纏繞,海洋污染尤其是塑膠污染、海洋酸化和氣候變化。部分國家禁止捕殺海龜,而其他國家則在法律上允許捕撈海龜及其卵。非法捕撈也對海龜構成威脅。

  報告指出,海龜的種群生存趨勢因海龜種類、區域和築巢種群而異。有關研究在區域管理單元(RMU,即科學家根據生物地理資料,将海龜種群分布地區劃分為空間單元)層面上對海龜面臨的風險和威脅進行了全球評估。評估結果顯示,10個區域需要最緊急的保護幹預,分别為:北大西洋、東大西洋、地中海、加勒比區域、西南大西洋、南亞、澳大拉西亞(大洋洲的一個地區,包括澳洲、紐西蘭和鄰近的太平洋島嶼)、西印度洋、東太平洋、太平洋島嶼。這10個區域包括了世界一半以上的玳瑁RMU、大約40%的綠海龜RMU和所有棱皮龜RMU。

  根據評估,澳大拉西亞地區被歸類為高風險和高威脅地區。與所有其他海洋盆地相比,澳大拉西亞的太平洋盆地的海龜面臨的生存風險最高。

  報告于2020年3月31日至8月10日發起了一項全球家庭調查,通過線上平台調查每個家庭對于海龜保護的支付意願。調查對象側重于亞太地區的中國、斐濟、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家,共收到80多個國家7765個家庭的調查資訊。調查結果顯示,高比例的家庭對海龜保護有着積極的支付意願,并且願意支付的金額相當可觀。

  報告指出,在整個亞太地區,82%的家庭願意支付款項,以防止海龜數量下降和物種滅絕。根據調查結果,家庭支付意願的中位數為每戶每年79美元(約合505.67元人民币)。

  該值與全球家庭對珊瑚和哺乳動物物種保護的支付願意值相當,但低于亞洲象等物種。報告保守估計了整個亞太地區的家庭支付意願值:每年約457億美元(約合2927.085億元人民币),這是亞太地區5.76億個家庭為確定海龜數量穩定或增加所需支付的價值。報告指出,這似乎是一個大數目,但僅相當于該地區家庭總收入的0.2%。

  楊松穎告訴本報記者,該估算結果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但仍傳達了公衆對海龜保護的普遍支援态度。它為決策者提供了強有力的理由,以加強立法保護,并為保護海龜劃撥更多的資金。

  通過情景分析,報告估算了政策不作為(即海龜數量持續下降,兩個海歸物種滅絕)與強有力的政策行動(海龜數量增加,沒有物種滅絕)導緻的經濟效益的變化。

  據估計,每年因不采取行動而造成的經濟效益損失約為396億美元(約合2536.38億元人民币),而采取政策行動,管理和保護海龜帶來的經濟效益約為每年546億美元(約合3497.13億元人民币)。

  研究表明,投資保護海龜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海龜滅絕将導緻巨大的經濟成本。海龜的生态價值也大大超過了捕撈海龜肉和其他産品的經濟效益。海龜數量的增加将大大提高亞太地區社會的經濟效益。

  該研究還探讨了公衆對海龜保護計劃設計的偏好。結果顯示,調查對象認為政府對保護海龜負有首要責任。公衆在海龜保護政策行動方面,偏向支援保護關鍵海龜栖息地、加強環境立法和雇用海龜巡護員。

  楊松穎介紹,未來海龜保護的研究方向包括:我們如何“抓住”公衆的支付意願以資助海龜保護?保護海龜的社會影響是什麼,特别是對于依賴海龜捕撈生存的沿海社群?如何招募海龜保護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