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夢旅人》,看三個“精神病”少年,在圍牆上找尋世界盡頭

作者:花花是1隻貓

作為日本新電影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岩井俊二的作品被許多人所熟知。他善于用細膩唯美的拍攝手法描述青春,用抑制的情緒向觀衆講述現實的殘酷與疼痛。

而《夢旅人》就是這樣一部關于青春和現實的影片。這部電影講述三個精神病患者踏上一段追夢之旅的故事,他們結伴逃離開陰森恐怖的精神病院,遠離面目猙獰的醫護人員,他們像突降人間的“天使”,又像掙脫牢籠的小動物,邁着輕快的步伐迎着風和日麗尋找“世界末日”。

從《夢旅人》,看三個“精神病”少年,在圍牆上找尋世界盡頭

可可、卷毛和阿悟,他們并非十惡不赦、精神失常,他們就像一個個缺少愛和關懷的孩子,努力地和世界做鬥争,和自己作鬥争,在圍牆上找尋世界盡頭。當他們被現實打敗,隻能在死亡中得到救贖。

不願做冒牌貨的可可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孿生妹妹。被父母送往精神病院後,迎接她的是一群如怪獸般的從業人員。來不及與爸爸媽媽道别,就被關進了冰冷潮濕的病房。态度惡劣的護士将她的随身物品統統扔掉,唯獨那件滿是黑色羽毛的小披肩被可可極力地留下。

從《夢旅人》,看三個“精神病”少年,在圍牆上找尋世界盡頭

可可将精神病服染成了黑色,黑色的小皮靴、黑色的小裙子再搭配那件黑色的羽毛披肩,這樣她顯得格格不入。可她并不以為然,因為她要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她始終堅信父母是神,父母創造了自己,也正因為有了自己,才有了這個世界,是以她不能與妹妹分享這份“神聖”的愛。她想要做個永遠被獨寵的孩子。

同樣活在童年的還有卷毛,隻是他的童年是被時千屋老師毀了,是不幸的。從國小開始就一直被時千屋騷擾的卷毛,手無縛雞之力,除了哭鼻子就是向神禱告希望能換個老師。可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直到高中他都一直生活在時千屋的折磨下。

終于在忍無可忍的那個雨天,他沖了上去用刀刺向時千屋。飽受多年身心折磨得卷毛本想要多刺幾刀以滿足自己的報複心理,誰知時千屋的命太脆弱,就這麼輕而易舉的死掉了。自此他的童年陰影在時千屋死後被無限延長了下來。

從《夢旅人》,看三個“精神病”少年,在圍牆上找尋世界盡頭

唯獨阿悟在他們之間顯得尤其“正常”。雖然沒有過多的勾勒這個人物的背景,但從他的舉手投足間感受得到,他是個聽話的孩子。他活潑可愛卻膽小怕事,他怕犯錯被關禁閉,他時刻謹記精神病院的規定:不許跳下圍牆。

這像極了孩童時期的我們,世界再大也不及我的夢想偉大,我就是要不知天高地厚的做這世界上的唯一。但同時童年的我們也是脆弱的,本是不可被侵犯的小天使,卻也最容易受到傷害與威脅,于是就會成為一輩子都無法抹去的不堪回憶。

岩井俊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喜歡用未成年的視角來講故事,似乎在他看來隻有這些單純地、可愛的孩子們才能擁有最純真的靈魂,從他們身上才能找到我們所丢失的東西。

本以為殺死妹妹就可以獨享父母的愛的可可卻被冷漠的父母“丢”進了精神病院,因為他們吓壞了,他們無法接受自己女兒的所作所為,他們更加不能夠了解可可心中這份對愛的渴望。因為他們是成年人,理智和成熟告訴他們,可可瘋了。

卷毛因為殺死時千屋總産生幻覺被送進精神病院,在這裡的他以為自己是安全的,是以每日每日的看書,讓自己沉浸在另一個世界,或者說是重新找回讀書時的自己。可現實卻是,逃離了時千屋的侵犯,卷毛卻走入了另一個深淵。精神病院的女醫師長期對他實施性侵,飽受折磨的卷毛每次崩潰都會出現下雨的幻覺。

從《夢旅人》,看三個“精神病”少年,在圍牆上找尋世界盡頭

小心翼翼的阿悟沒有那麼多煩惱,但是他一心隻想讨好他人,希望成為一個不被抛棄并且人人都喜歡的老好人。于是在卷毛送給可可芭比娃娃之後,他也不甘示弱,一路都在尋找可以送給可可的“小禮物”。他在草叢中翻到一個黑色塑膠袋,臉上是興奮地喜悅之情難以言表,可當一層一層的包裝被剝開露出一個斷手後,阿悟的世界崩潰了。

現實往往與我們的理想烏托邦背道而馳。有些人會在一次次跌倒中迅速成長,擺脫掉稚嫩忘掉純真,有些人則會在破繭成蝶的瞬間一次次碰壁,無法接受其所帶來的傷痛。

這是岩井俊二的特有風格,在他的鏡頭下,關于成長和青春的疼痛是壓抑的,也是隐晦的。它不同于大多數青春片,沒有直白的台詞和跌宕的劇情,用最謹慎隐晦的方式來表現成長的刻骨銘心。

我始終要死,我不得不死,那就讓我來替你贖罪吧——《夢旅人》

可可、卷毛和阿悟三人的這場追夢之旅奇妙之處在于“不許跳下圍牆”。是以一路上即便他們路過了教堂、聽過唱詩班的歌聲、走過人群密集的廣場、穿過樓宇之間的林蔭小道,都從未跳下圍牆。他們的腳下是一條無路可走的路,一條處在理想與現實邊緣的禁锢。

從《夢旅人》,看三個“精神病”少年,在圍牆上找尋世界盡頭

每次路過教堂時,可可都會停下腳步跟着一起哼唱聖歌,因為“不許跳下圍牆”而拒絕了牧師的邀請後,這位可愛的牧師便自帶梯子,爬上圍牆與他們并肩同坐。“為什麼你們不可以下圍牆?”“難道你們是天使嗎?”一連幾問讓牧師看起來更像是應該被關起來的病人。可可離開後,他撿到了一片黑色羽毛,那句自問“難道世上還有黑色的天使?”令人反思。

阿悟四處為可可尋找禮物,卻不小心掉了隊,從圍牆上跌落了下來,重重着地的那一刻他摔得頭破血流。每次掙紮地爬起來時,他都想要扶正自己的腦袋,卻無濟于事,脖子發出“咔嚓”、“咔嚓”的斷裂聲,像極了夢想被摔碎的刹那。無論怎麼掙紮,阿悟最終還是死在了圍牆下面。

從《夢旅人》,看三個“精神病”少年,在圍牆上找尋世界盡頭

另一邊卷毛用搶來的手槍對着遠方曾開數槍,扣動扳機的時候不假思索,因為一心想要尋找世界末日得到救贖的他,心早如死灰一般,肉體的活着毫無意義。

而當可可意識到殺害妹妹是個錯誤,被自己視為創造了世界如同神一般存在的父母已經放棄她時,原本向往自由的她逐漸失去了活着的勇氣。可可奪過卷毛手中的槍,說:“我始終要死,我不得不死,那就讓我來替你贖罪吧”

可可選擇用自殺的方式幫助卷毛實作世界末日的救贖,她倒下的那一刻,漫天的黑色羽毛在夕陽下随風舞蹈,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卷毛獲得重生。原來死亡也可以是一種新的開始。

從《夢旅人》,看三個“精神病”少年,在圍牆上找尋世界盡頭

村上春樹曾說: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既然死是生的一部分,是以,與死亡和解,對于生者來說尤其重要。

對岩井俊二來說,重要的不是世界是怎樣,而是感受世界的方式是怎樣。三個别人眼裡喪心病狂的精神病人,他們充滿憧憬和希望,堅信終點是世界末日。他們是社會的邊緣人,一切美好都不屬于他們,或許對于他們來說,末日是最好的歸宿。

從《夢旅人》,看三個“精神病”少年,在圍牆上找尋世界盡頭

我是@花花是1隻貓:90後小姐姐,自律摩羯座,關注我一起茶餘飯後聊佳片。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