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絕叫》作者新作!推理史上最讓人心痛的結局

作者:亞馬遜Kindle

兒童拐賣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失孤》的原型經過數十年才找回自己的兒子。

人販子蠻橫地塗抹了那些孩子的人生軌迹,将幼小的生命視為商品估價,對他們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但這些傷害是有機會被看見,被抓住,被挽回的。電視、報紙、網絡甚至是快遞紙箱上都會滾動着尋人啟事,新聞中時常傳來“破獲販賣人口案件”的振奮消息,在龐大的黑暗中總有一些希望如光如劍,拓開了他們回家的道路。

但還有一種傷害是被遮蔽、被隐藏、被忽視的,那就是來自于原生家庭的暴力。伊坂幸太郎在《一首小夜曲》中寫道:“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無論是精神上無時無刻的打壓還是身上結痂又裂開傷口,那些“父親”和“母親”帶來的痛苦,對于孩子來說或許要更持久也更加絕望。

《絕叫》作者新作!推理史上最讓人心痛的結局

渴望被愛,相信自己會被愛,祈求曾得到過愛,如同被奔湧的暗河裹挾而下的遊魚,孩子一生努力地抱緊自己的父母,卻忍受着來自他們的傷害同他們一起下墜。

葉真中顯在《Blue》中着眼的正是這一主題。

令人心痛和動搖的是,那個名叫“Blue”的孩子即使走到了生命的終點,依舊保有那份純粹的心情。​

葉真中顯是将社會議題融入推理作品的個中好手,2013年憑借《死亡護理師》奪下第16屆日本推理文學大獎新人獎,正式以推理作家身份出道。《絕叫》一書入選第36屆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第68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繭》入選第38屆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冰凍的太陽》獲得大薮春彥獎。短短8年時間迅速成長為社會派推理的重要作家。而這本《Blue》在日本讀書網站“BOOKMETER”上更是有着澎湃的讨論度,甚至比他以往的任何作品呼聲都更加熱烈,讀者的誠摯推薦讓《Blue》拿下了當年的年度第一名。

《絕叫》作者新作!推理史上最讓人心痛的結局

“感動”和“震撼”是《Blue》的評論區中出現頻次最多的推薦語,“不可不讀”也反複的出現在成千上萬的評論中。正是因為這部推理作品選取的故事背景觸動了人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過去,現在,世界上每時每刻都有孩子在降生和成長。以正在讀這篇推送的你為觀測點,或許已經是或未來也會想要成為父親或母親去孕育撫養自己的孩子。但“孩子”這一屬性是自然附有的,而“父母”卻不是。沒有人天生就是父母,是否成為父母也可以由自己來選擇。人類是感情動物,站在“現在”這個不斷變動的點的我們或許根本無法去預測我們是否可以成為一個好父母,會不會因為外界的原因去影響自己對待孩子的态度,我們又是否真的可以負責任的好好的将一個孩子養大。

《Blue》就選擇了“善”的對立面。在《Blue》裡,“母性”并不是女性的天職,更不是善的本能。

《絕叫》作者新作!推理史上最讓人心痛的結局

Blue出生于廣尾的一座私人婦産醫院,由于母親喜歡藍色,他降生那天又是難得的晴天,是以取名為“Blue”也喚作“青”。但從他出生的第一秒或許一切就已經是謊言,1989年1月8日,平成開始的那天東京整日陰雨綿綿,看不見藍天。

他關于父親的記憶并不多,隻是母親的描述讓他覺得或許自己身高抽條速度很快,五官端正都是得了父親的遺傳。他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一個白色的房間,房間裡有一台連着遊戲機的電視機,流淌出了《勇者鬥惡龍》熱鬧的主題曲。而電視機前的天花闆懸挂着的一個東西,又黑又大,滴滴答答地流淌着液體,那一定就是他上吊自殺的父親,但實際上平成八年初夏,他才見到除了母親外的第一個血親,而外公和外婆并沒有接納他們。

Blue比同齡人更乖,他隻是想得到母親對他的愛。可母親卻會對Blue破口大罵,那些毫不講理但洞穿内心的話,Blue都當真了,但卻認為母親肯定有她的苦衷。

母親也是受害者,沒有一個人對她伸出援手,連最後的依靠——自己的親生父母都沒有接納她。她肯定很受傷。

他隻覺得母親生氣都是自己的錯,是以向她道歉。除了道歉,他什麼都做不了。

媽媽,對不起。對不起。不要讨厭我。

《絕叫》作者新作!推理史上最讓人心痛的結局

然後故事回到了開始,平成十五年十二月,青梅市發生一家五口遇害案件。其中四人的直接死因都是勒死。警方推測,次女筱原夏希殺害了其他四人,然後因心髒病發作死亡。但是現場留下了夏希之外的不明指紋,疑似有共犯。據Blue回憶,他當時在寒冷的雪夜逃跑,但這一天青梅地區并沒有降雪記錄。

多年後的平成三十一年四月,東京都多摩新城的空房間裡發現倒在血泊中的一對男女,作案方法與“青梅案”如出一轍。據調查,死者是“網吧難民”,他們還有兩個孩子。

《絕叫》作者新作!推理史上最讓人心痛的結局

《Blue》采取了多視角叙事,讓這部作品在多線并行的前提下可以充滿跳躍感和完整感。無論是警察對于案情的解讀與推動、Blue好友對Blue性格形象的填補,被騙來日本囚禁做工的越南姑娘在講述自己的故事的細節描述等等等等都讓我們可以以不同的視角多元度的去了解這個故事,這絕不是簡簡單單是孤立的殺人事件,千絲萬縷的文字線索在這些人的描述中将怪獸家長、兒童保護和外國勞工等社會問題串聯起來,編織出了Blue這個少年的形象。

在《Blue》中,葉真中顯除了寫到原生家庭對孩子造成的不可磨滅的影響,也談到了騙取勞動力來日本做苦力的現象。事實上,這種以高額報酬騙取信任将受害者哄騙到外國進行強迫勞動的事情是真實的并且常有發生,工資低微、沒有休息時間、被限制人身自由,甚至還會強迫給家裡打電話誘騙他們也來這裡打工或繳納高額的保險金,受害者在異國的邊陲小鎮很難逃脫羅網。

成年後的Blue在這裡扮演的是拯救者的角色。并且他并非獨自一人。由這起人身詐騙事件引發出的對Blue成年後兩個視角的表述,讓讀者會有些許的寬慰。他有了可以稱作是“家”的地方和偷偷喜歡着他的人。他們曾在一起看了煙花,那時的Blue對他們說“謝謝你們沒有讨厭我。”

《絕叫》作者新作!推理史上最讓人心痛的結局

但此時多線叙事的另一個作用就在此處顯現了,除了對人物的多次塑造,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利用一條故事線向另一條故事線施壓,那份緊迫感和窒息感甚至會讓正在讀着這本書的人想對書中的角色大聲喊“快逃”。

那條細細的伏線在剩下越來越少的書頁中愈發明顯,所有的視角終于要在一條時間線上彙合,讀者知道此時故事将要接近尾聲,甚至在開篇就會知道人物的命運,但這一切已經不在重要,重要的是Blue會以怎樣的樣貌走到結束。翻到最後的那份沖擊感,絕對會讓讀者患上“後遺症”,《Blue》是一本讓每一個讀過的人都很難忘記的書,并且每次想起它,對它的感情都會更深一份。

《絕叫》作者新作!推理史上最讓人心痛的結局

羅翔老師曾稱葉真中顯深刻揭示了日本社會的各種社會問題,他的作品是40多年來日本社會變遷的縮影。描述時代下女性命運的《絕叫》是如此,講述大時代崩壞下的孩子成長的《Blue》也是如此,對于社會派推理來講,在案件足夠精彩的前提下,能夠真正的撼動人心才能夠稱得上是好作品。

相比較而言,如果《絕叫》是迸發的紅,那麼《Blue》就是剔透的藍。這兩部作品也有串聯的地方,在《絕叫》中登場的主要人物女警奧貫绫乃在《Blue》中依舊擔任了搜查一職,在《絕叫》她的自白中展示了她是一個對孩子沒有愛意的母親,而她在《Blue》中,經過了解Blue的一生才明白了自己對孩子的真正做法應該是怎樣的,而這種想法是否能被接受,就要看讀者的個人了解了。

《絕叫》作者新作!推理史上最讓人心痛的結局

三起案件,八名死者,即使早就知道“有一個人出生在平成開始的日子,死于平成結束的日子”,看完後卻也全然沒有站在正義一方的痛快。Blue會讓人想起《BANNANA FISH》中的亞修,葉真中顯選擇去描寫這樣一個不被期望甚至被恨着的生命,在評論區中可以看到他的目的或許已經達成了一部分:“今後,當我放任感情快要狠狠責罵孩子的時候,我一定會想起Blue。 Blue可以成為一種威懾力量。”

《絕叫》作者新作!推理史上最讓人心痛的結局

因為誕生于絕望是以選擇去拯救,這就是《Blue》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