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徽歙縣有一座千年文化古村,村中有衆多古建築,卻鮮為人知

作者:落榜進士
安徽歙縣有一座千年文化古村,村中有衆多古建築,卻鮮為人知

提到徽州,首先出現在腦海裡的便是那些點綴在山水間、如詩如畫的古村落。徽州村落或以恬淡清秀的古民居、氣勢宏大的祠堂、典雅厚重的牌坊聞名,或以“枕山、環水、面屏”的獨特風水布局稱道,或是曆史名人的故鄉等。歙縣藍田村沒有那麼出名,但勝在人不多,商業氣息不濃,反倒多了幾分甯靜和閑适。

安徽歙縣有一座千年文化古村,村中有衆多古建築,卻鮮為人知

藍田,聽着名字就有種被時光溫柔雕琢,溫潤如玉的意味。走入村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文昌閣和旁邊小巧精緻的松谷亭,亭子門楣上刻有“種玉裡”三字,是藍田村的另外一個村名。

安徽歙縣有一座千年文化古村,村中有衆多古建築,卻鮮為人知

這座不被世事紛争打擾的古村被連綿的群峰環抱,自成一片風景獨好的天地。那種從宋詞中飄出的清麗婉轉,那些氤氲在黑白分明的建築的古意,正是徽州獨有的韻味。

安徽歙縣有一座千年文化古村,村中有衆多古建築,卻鮮為人知

1400多年曆史的古村裡,文化氣息濃厚,松谷亭、文昌閣、如來佛柱、汪氏節孝坊組成的古建築群已成為千年古村的标志。

安徽歙縣有一座千年文化古村,村中有衆多古建築,卻鮮為人知

文昌閣為塔形亭式建築,兩層四面八角,主體為磚木結構,清乾隆時由時任揚州鹽綱總商的藍田人葉天賜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造,并資助貧寒子弟在此念書。如今的文昌閣是村人讀書之所、以文會友之處。即使過了千年,村中依然文脈悠悠。

安徽歙縣有一座千年文化古村,村中有衆多古建築,卻鮮為人知

每每在古村遊走,總能感受到一份曆史的沉澱。每座建築都傳遞着傳統村落古樸濃郁的典雅氣息。斑駁的柱子,泛灰的高牆,袒露着曆史,也袒露着曾經的記憶,端莊的輪廓躍動着的是蓬勃的生命。

安徽歙縣有一座千年文化古村,村中有衆多古建築,卻鮮為人知

一條筆直細長路仿佛穿綴起了藍田村的悠悠歲月。傳藍田葉氏族譜《四老支譜》載:村原名潺田,原居吳、楊二姓。藍田葉氏始遷祖葉孟,後梁(公元562~587)時曾官拜大司農,為戶部尚書,守祖墓居于歙城。這便是村子的開始。村子不大,也出過不少名人。北宋熙甯三年(1070),這裡出過狀元葉椿;現代又有文藝理論家葉以群、經濟學家和教育家葉元龍。

安徽歙縣有一座千年文化古村,村中有衆多古建築,卻鮮為人知

王姬葉母墓為藍田葉氏始遷祖葉孟與夫人蕭氏合葬墓,位于村中王家坦,建于唐開元年間。

安徽歙縣有一座千年文化古村,村中有衆多古建築,卻鮮為人知

畫家葉瘦谷先生就是藍田村人,村中仍留有他的故居供遊客瞻仰紀念。

安徽歙縣有一座千年文化古村,村中有衆多古建築,卻鮮為人知

狹窄路面宛如戴望舒筆下的“雨巷”。街兩旁散布着典型的徽州民居。偶爾新綠的草木貼着老舊的牆面,打破了白灰色的沉靜,陽光肆意塗抹在飛檐上牆壁上,仿佛一部老電影的長鏡頭。

安徽歙縣有一座千年文化古村,村中有衆多古建築,卻鮮為人知

整個村子都是幾百年前的徽派古民居建築,粉牆黛瓦幽處青山綠水中,如詩如畫,美不勝收。這個還沒有完全開發的古村落,如雲開日出,青山綠水,有不輸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的詩畫風光。

安徽歙縣有一座千年文化古村,村中有衆多古建築,卻鮮為人知

村内外古樹環繞,綠意蔥茏。風止樹靜,陽光在地上無心地勾勒着圖案,仿佛是一幅延續了千年的深遠流動的生活畫卷。(歡迎您在評論區點贊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