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丘中賞”寄“物外心”——古代文人不愛美人愛丘山?

作者:語墨話名

讀詩詞時,遇“丘中賞”一語,雖能猜知其意,卻無暇考證其源流與深意。

古典詩詞真正難懂處,主要在于用典。古人書讀得多,書袋也掉得勤,這就給讀書少或不讀書的人讀詩,設定了障礙。

而其古典詩歌,有意味的地方,也多在于典故巧妙而貼切的運用。含蓄自不直露,蘊藉定非淺淡,耐人尋味,興會處,于心有戚戚焉。

更妙的是,一典經無數詩人的化用,又不斷豐潤,給人無盡聯想,并産生聚合效應。

考其源,《詩經》中此篇最早有“丘中”一詞。

丘中有麻, 山丘麻田正青青,

彼留子嗟。 相約劉家好後生。

彼留子嗟, 劉家後生相約好,

将其來施施。 攜手同心需趁早。

丘中有麥, 山丘麥苗波浪滾,

彼留子國。 劉家後生最英俊。

彼留子國, 英俊後生配姻緣,

将其來食。 思念切切眼欲穿。

丘中有李, 李樹蔥翠漫山丘

彼留之子。 英俊後生家在劉。

彼留之子, 劉家後生情意重,

贻我佩玖。 贈送我珍貴佩飾。

然而對此詩的解讀,千年來聚訟紛紛:

第一種觀點認為是思賢之詩。

《丘中·序》:“丘中有麻,思賢也。莊王不明,賢人放逐,國人思之而作是詩也。”——《毛詩序》裡“思賢”說,多牽強附會,不足為訓。

第二種觀點認為是私奔之詩。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詩集傳》中力排衆議,肯定此詩是“女子盼望與所私者相會”的情詩。

“婦人望其所與私者而不來,故疑丘中有麻之處,複有與之私而留之者,今安得其施施然而來乎?”——朱熹雖能力排衆議,定為情詩,卻有見地,但腦洞大開,對男女大防之事,不宜說得太露骨。

第三種說法認為是招賢偕隐詩。

《詩經原始》:“周衰,賢人放廢,或越在他邦,或尚留本國,故互相招集,退處丘園以自樂,所謂桃花源尚在人間者是也。”——方玉潤的這個說法,與自己晚年的歸隐的心境有關,而此說也是古代文人常取之義。

而現代多數學者認為,《王風·丘中有麻》是一首情詩。

後世詩人中,對此詩多取招賢偕隐說,畢竟失意而隐,或愛慕山川林泉的逍遙,是文人共通的情結,談情說愛自必是屏蔽了。

當然,真正起到奠基作用的,還是東晉陶淵明這位“隐”中名士。

“丘中賞”寄“物外心”——古代文人不愛美人愛丘山?

他因政治動蕩,官場污濁,壯志落空,又為口腹之奉而違己交病,終于下定決心,放下身段,躬耕田園,暇時命巾車,或棹孤舟,逍遙林泉丘壑,以慰平生夙願:

少無适俗韻,性本愛丘山。

自此,陶淵明成為隐逸詩人之大宗,其田園丘山之樂,也成為後世文人對隐逸的向往,他所開啟的是一個精神家園,是封建時代文人在社會中理想受挫後以回歸田園、徜徉丘山、逍遙林下等方式在自然中療傷。于是他的方式成為一種風尚。

在封建時代,文人若不當官,若無家底,又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要歸隐,首先生計問題要做好備案,否則可要學伯夷叔齊兩兄弟了。

總而言之,田園之樂,文人大多不怎麼感冒,畢竟古往今來,文人躬耕田園,還是有辱斯文,愧對寒窗的。而隐逸山林,悠遊江湖,卻是大多數文人願意接受的,畢竟山居之幽靜、佳景足以怡神悅目,山珍之美味、江湖之魚鮮足以果腹、開胃,垂釣之樂、蕩舟之閑足以度日、靜心。即使不如陶淵明那般徹底,至少爬爬山,賞賞景,釣釣魚,嘗嘗鮮,喝喝酒,吟吟詩,徜徉天地間,神遊塵世外,日子何等逍遙!

“丘中賞”寄“物外心”——古代文人不愛美人愛丘山?

于是就有了對“丘中賞”的向往,都渴望成為“丘中士”,都羨慕閑置“丘中身”,都有所謂“丘中志”“丘中計”。難怪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概言之,“丘中志”“丘中計”為隐逸之志向或打算,“丘中士”為隐士或愛好山林幽賞的士人,“丘中賞”為隐逸山林之樂或遊賞山林之樂,“丘中身”也多指隐逸或遊賞山林之身。

南朝·梁 庾肩吾

九丹開石室,三徑沒荒林。

仙人翻可見,隐士更難尋!

方欣松葉酒,自和遊山吟。

(直接心慕陶翁之隐)

唐·權德輿

養拙方去喧,深居絕人事。

返耕忘帝力,樂道疏代累。

翛然衡茅下,便有江海意。

甯知肉食尊,自覺儒衣貴。

煙霜當暮節,水石多幽緻。

三徑日閑安,千峰對深邃。

策藜出村渡,岸帻尋古寺。

月魄清夜琴,猿聲警朝寐。

地偏芝桂長,境勝煙霞異。

獨鳥帶晴光,疏篁淨寒翠。

窗前風葉下,枕上溪雲至。

散發對農書,齋心看道記。

清言核名理,開卷窮精義。

求譽觀朵頤,危身陷芳餌。

紛吾守孤直,世業常恐墜。

就學緝韋編,銘心對欹器。

元和暢萬物,動植鹹使遂。

(這直接是追慕陶淵明)

“丘中賞”寄“物外心”——古代文人不愛美人愛丘山?

白居易

雪擁衡門水滿池,溫爐卯後暖寒時。

綠醅新酎嘗初醉,黃紙除書到不知。

厚俸自來誠忝濫,老身欲起尚遲疑。

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給俸祿還想着攢點歸隐的資本,比陶淵明聰明,畢竟白老爺子還有蓄姬妾的嗜好,沒錢是萬萬不行的)

唐·孟浩然

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孟浩然失意之餘,隻好向方外禅師訴說心懷,追蹑陶淵明,直接都奔到陶家附近去了)

唐 • 劉昚虛

陶家習先隐,種柳長江邊。

朝夕浔陽郭,白衣來幾年。

霁雲明孤嶺,秋水澄寒天。

物象自清曠,野情何綿聯。

蕭蕭丘中賞,明宰非徒然。

願守黍稷稅,歸耕東山田。

(這首詩更是忠實陶粉,跑去陶翁故宅去遊賞,并寄托心志。認為明宰陶翁為丘中賞而辭官歸園田,是正确的選擇,是值得的。)

唐 • 李峤

碣館分襄野,平台架射峰。

英藩信炜烨,勝地本從容。

林引梧庭鳳,泉歸竹沼龍。

小軒恒共處,長坂屬相從。

野席蘭琴奏,山台桂酒醲。

一枰移晝景,六著盡宵鐘。

枚藻清詞律,鄒談耀辯鋒。

結歡良有裕,聯采愧無庸。

風煙遠近至,魚鳥去來逢。

月澗橫千丈,雲崖列萬重。

樹紅山果熟,崖綠水苔濃。

願以西園柳,長間北岩松。

(這就是普通的遊賞山水,而生出隐逸的意願,但也隻是想想而已,當不得真)

“丘中賞”寄“物外心”——古代文人不愛美人愛丘山?
“丘中賞”寄“物外心”——古代文人不愛美人愛丘山?

唐 • 常建

君去芳草綠,西峰彈玉琴。

朝從山口還,出嶺聞清(幽)音。

了然雲霞氣(意),照見天地心。

玄鶴下澄空,翩翩舞松林。

改弦扣(和)商聲,又聽飛龍吟。

稍覺此身妄,漸知仙事深。

其将煉金鼎,永矣(以)投吾簪。

(這是對隐逸生活的佳處的向往)

唐 • 白居易

其一

丘中有一士,不知其姓名。

面色不憂苦,血氣常和平。

每選隙地居,不蹋要路行。

舉動無尤悔,物莫與之争。

藜藿不充腸,布褐不蔽形。

終歲守窮餓,而無嗟歎聲。

豈是愛貧賤,深知時俗情。

勿矜羅弋巧,鸾鶴在冥冥。

其二

丘中有一士,守道歲月深。

行披帶索衣,坐拍無弦琴。

不飲濁泉水,不息曲木陰。

所逢苟非義,糞土千黃金。

鄉人化其風,熏如蘭在林。

智愚與強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訪其人,将行複沈吟。

何必見其面,但在學其心。

(這裡刻畫一位丘中士形象,極力誇贊,表達自己的追慕,實則是自己的理想化身)

“丘中賞”寄“物外心”——古代文人不愛美人愛丘山?
“丘中賞”寄“物外心”——古代文人不愛美人愛丘山?

元末明初 • 劉紹

古人不可見,千載吾獨往。

嗟嗟鸢魚趣,妙領非外獎。

醉裡默無言,沈思結玄想。

(這裡就點出丘中賞的真谛——縱然天地心如此廓落,不得志,也隻有委身丘壑,蹉跎幽歎了)

元末明初 • 張達

故山跨梁宋,秋色多榛莽。

回車戀桑梓,父老共來往。

伏臘倒樽盆,高歌遞清響。

孤雲眇嵩少,一葦歎河廣。

何所見相思,長淮沙月朗。

(這裡着重描寫得閑後遊賞山林)

元末明初 • 劉永之

茲山實靈異,景物多清曠。

蜿虹蒙垂瀑,芙蓉開疊嶂。

丹柰遺嘉植,青猿流哀響。

赤城如可希,阆風遙相望。

聊為采真遊,毋煩北山謗。

(這裡就和陶淵明一樣的心志——性本愛丘山,淡泊也就愛自然了)

文湍激幽澗,白雲流遠山。

偃仰長松下,延眺一怡顔。

清風拂素服,瑤花落樹間。

拾薪青煙際,煮苓供晚餐。

“丘中賞”寄“物外心”——古代文人不愛美人愛丘山?

(元末明初,文人既成亡國之遺民,又是蒙古統治下的賤民。一切都崩塌了,回不去,又接受不了現實,大都隻好隐匿山林,靠沉溺山光水色,來忘卻煩憂,撫平傷痛了)

明 • 王稱

前溪孤嶺秀,旦夕浮雲陰。

暝結鳥巢白,靓連蘿荜深。

悠然太古調,相期鸾鶴岑。

(整個一隐逸調調)

明 • 王恭

花溪過殘雨,隐處青苔紋。

松栝逗天影,蕭蕭鸾鶴群。

金梯與神遇,華頂青氤氲。

(觀溪山林薮,而思寄身物外,詩畫皆一樣)

“丘中賞”寄“物外心”——古代文人不愛美人愛丘山?
“丘中賞”寄“物外心”——古代文人不愛美人愛丘山?

向壁見空翠,滿堂煙霭生。

都無粉墨姿,但覺泉籁聲。

閒尋天窗外,時拂青蘿行。

身與雲共遠,心将猿獨清。

予亦淡蕩人,因之謝浮名。

願餐金鵝蕊,飛步窺蓬瀛。

(王恭對丘中賞極為羨慕,多次吟詠。念念不忘,必然懷想)

層标際飛翠,落日懸孤嶂。

霜降群山殘,天秋百泉響。

夕鳥澄遠心,歸雲發遐想。

(無論觀畫,還是賞景,王恭對丘中賞都是真愛。)

明 • 高柄

愛爾江海居,清風繼箕颍。

粉墨含天光,丹青藏雲影。

窗開象湖陰,簾捲龍峰頂。

林靜弦誦閒,波空棹歌冷。

滄浪可洗心,白鷗待孤艇。

明 • 陳完

凝清新揭扁,軒舍倚雲開。

爽氣西山入,涼飙北牖來。

晝閒泉在沼,琴靜月當梅。

(丘中之賞,可蕩滌塵心,寄身物外,這是古人的心靈瑜伽啊)

明 • 王立道

佳人愛南麓,蔔築拟東山。

地勝非因選,岩幽自可攀。

海成人耳抱,石綴雪膚斑。

高下鳥留道,逶迤龍作關。

昔稱萬夫險,今共一川閒。

蠻市喧林際,夷歌出谷間。

峰疑巫峽裡,水似武夷灣。

久憶滄洲侶,聊從青瑣班。

江花幾開落,溪月自潺湲。

山陰空寄興,安石未應還。

(隐逸情結都可通過屏風來顯現,不知是真愛,還是裝✘)

“丘中賞”寄“物外心”——古代文人不愛美人愛丘山?

高樓無四鄰,闌檻逼秋旻。

創造懷先代,登臨屬後人。

水雲供遠眺,山月共清貧。

羨爾丘中士,雲霄寄此身。

(這是真羨慕,個中樂唯個中人知)

明 • 李孫宸

十年一俯仰,茲地複同遊。

偃蹇憐生事,蕭條感素秋。

新霜凋蕙草,寒雨散江鷗。

(這個是真愛,甯願選擇直面時間流逝的痛苦)

明 • 李之世

寒山明積翠,遠水帶晴岚。

政有登山屐,何辭長夜酣。

磬聲來梵閣,泉韻滴虛潭。

流雲生石室,香露灑松龛。

缥缈明霞合,空濛瑞藹涵。

攢峰橫巀嶪,黝壑靜沈㽎。

藉草聊同适,傳杯尚謝啉。

缑山逢子晉,面壁想瞿昙。

惟有他年約,雲蘿好結庵。

明 • 朱頤㙇

憐君多雅調,為我彈鳴琴。

夜深山鬼泣,江淨水龍吟。

曲罷無人解,松風披素襟。

明 • 區大相

千家帶喬木,百道響流泉。

竹引青龍過,花邀白鶴眠。

君非采樵客,安問斧柯年。

明 • 黎民表

吳洲春草綠,時複憶王孫。

蝦菜應随俗,蓬蒿獨閉門。

醉鄉心自遠,隐士道何尊。

幽蘭空采撷,叢桂日攀翻。

倘有臨池興,清裁寄漆園。

明 • 唐順之

幽栖選地傍江濆,高士風流宿所聞。

身着薜衣稱隐吏,園多橘樹比封君。

琴尊不厭丘中賞,魚鳥堪為物外群。

怖爾眉間多道氣,年來曾讀五千文。

(這就更為逍遙,有琴彈,有酒喝,有魚鳥伴,閑雅而不孤獨,這是直接複制陶淵明的生活)

便可名愚谷,因之搆息廬。

垂蘿絲匝戶,細草蔓萦裾。

看花頻夢蝶,洗墨自銜魚。

小築偏臨水,荒台迥瞰虛。

和煙分徑竹,過雨理園蔬。

柳眼經春媚,荷錢望月舒。

瓶花兼露折,階藥帶雲鋤。

機息輕鷗狎,情閒野鶴如。

北窗聊偃仰,午夢正蘧蘧。

(陶淵明和莊子都擡出來了,丘中之樂,我知即可,管他人知不知)

明 • 張萱

當年結襪石頭城,傾蓋空慚國士名。

老我孤生投世網,多君壯歲解塵纓。

念别忽驚三十載,空瞻南極一星明。

(同好丘中賞的基友,果然古代文人的最愛,不一定是與佳人花前月下)

明 • 皇甫汸

薄遊逗京邑,獨往眷長林。

始奉越鄉役,因惬故山尋。

曠茲二載别,良晤展斯今。

誰謂百裡間,猶自邈徽音。

睇燕悲稍戢,懷荊嘅以深。

花源回俗轍,蘿徑斷塵簪。

且駐稽東駕,雲扉期此心。

明 • 徐熥

夫子且遁世,結廬居青門。

鳴泉瀉懸崖,山光當層軒。

澹澹雲影疏,谡谡松聲繁。

林密失寒燠,山深忘朝昏。

薄田足禾黍,幽澗多芳荪。

柴門瞰清溪,一徑通花源。

時時命小舟,去去過前村。

伊餘秉微尚,委懷在丘園。

安得相比鄰,長嘯醉山樊。

(丘園之樂,足以忘卻塵嚣俗物。或許是那時物質要求低吧)

清 • 葉申芗

是誰老手,寫江閣、摹取當年錦裡。獨抱遺編臨檻曲,放眼參觀雲水。高樹盤空,小溪橫彴,俯仰乾坤裡。晝長人靜,茶煙一縷初起。

笑我書癖空耽,頻年奔走,硯席安無地。四壁蕭然,一經傳得,嗜此醰醰味。臨岐題贈,吟懷聊慰離思。

(丘中士多真名士)

豐度翩翩,問骠騎、何如第五。況複是、士元骥足,早看展布。需次十年秦塞久,馳驅萬裡滇池阻。剩閑來、遊曆好山川,開襟處。

潭百尺,龍深護。梅千載,花初吐。正微吟把卷,翛然天趣。拟何時、同蹑筍鞋青,眠花塢。

(一閑一苦,樂憂立判)

“丘中賞”寄“物外心”——古代文人不愛美人愛丘山?

清 • 柯蘅

良辰偕勝侶,振策纡遊行。

層台一眺望,風物蕭以清。

石蓮花共色,潭鏡影孤明。

野赤日氣炯,岩翠秋煙生。

高岩阻羲駕,古洞閟元靈。

綠疊嶂如摺,風餘泉尚聲。

讀書懷韓子,令我仰遺型。

往規感昔泯,餘勝與今并。

安能釋塵鞅,相與樂岩耕。

清 • 厲鹗

清寒山夢驚,曉色上佛幌。

披衣俯高牖,的皪帶林莽。

亂迷荒塗蹤,深罨春流響。

稍稍雜雰霭,冥冥失諸嶂。

瓶盂有妍淨,松竹同偃仰。

窙寥觀太空,眩花本無象。

一庭虛白光,湛寂生妙想。

“丘中賞”寄“物外心”——古代文人不愛美人愛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