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方觀察 |“九”久為功,騰訊科學WE大會的變與不變

作者:南方plus用戶端

2013年11月,深圳保利劇院,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第一屆騰訊WE大會上用“不談競争,不談商業,隻看未來”來定義這個論壇。

作為台下的聽衆之一,當時的我很難想到,8年之後,第九屆騰訊科學WE大會從科技主題轉變為聚焦純粹的基礎科學,台上的嘉賓、台下的觀衆群體都在改變,實體舞台改為線上VR全景直播,成為頂尖科學家與大衆的“橋梁”。“WE”也從當年“Way to Evolve”演化為“我們(WE)”和“未來”,關注“我們”面臨的共同問題,拓展更多人認知的邊界。

從現代密碼學基礎奠定者之一、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中國腦機計劃負責人、中科院院士蒲慕明,帶領團隊測出了“幽靈微子”中微子振蕩模式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贻芳,上司團隊釋出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晶片“天機芯”的清華大學教授施路平,到締造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号”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再到今年登上WE大會的“85後”家教授李鐵風……

WE大會見證了中國科技飛速發展的8年、中國科技界人才輩出的8年,也見證了各界對基礎科研更加關注、更加有熱情的8年,也成為普通人走進科學的一道門、探索未來的一扇窗,讓更多人仰望星空。

南方觀察 |“九”久為功,騰訊科學WE大會的變與不變

“85後”教授、科學探索獎得主李鐵峰在WE大會展示首個潛入馬裡亞納海溝10900米深處的中國軟體機器魚。

擡頭看過的天,遲早會變成腳下的地

在第一屆WE大會之後,馬化騰再也沒有登上WE大會舞台,而是成為忠實的觀衆。

從早期關注科技圈的突破到更關注科技背後的基礎科學,騰訊WE大會沒有停止改變,但始終堅持“不談商業,隻看未來”。

在2016年WE大會上,奇點大學聯合創始人皮特·迪亞曼迪斯( Peter Diamandis)說:“要更勇敢地思考問題,更大地想問題,不要搞下一個共享圖檔的APP,而是要解決下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問題。”

一年又一年,WE大會探讨的問題越來越大,越來越“仰望星空”,嘉賓規格也經常打破“天花闆”,讓更多普通人與心理距離遙遠的頂尖科學家産生連接配接。

2017年,75歲的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騰訊第三次邀請後,第一次“現身”WE大會。他當時說:“人類作為獨立的物種,已經存在了大約二百萬年。我們的文明始于約一萬年前,其發展一直在穩步加速。如果人類想要延續下一個一百萬年,我們就必須大膽前行,涉足無前人所及之處!”

這一年,出生于貴州小城的高中生“賽博不朋克”18歲,第一次遠端觀看霍金在WE大會上的視訊演講。2019年,已是北京某高校大學生的他終于到達WE大會現場,與科學家們相隔距離不過十餘米,現場記錄了25頁紙。他給WE大會寫了一封信,許下了希望2030年自己能去大會上分享的願望。“2030年,那時候我應該博士畢業了,夠格登上WE大會的舞台了吧?”

南方觀察 |“九”久為功,騰訊科學WE大會的變與不變

“賽博不朋克”2019年寫給騰訊科學WE大會的留言。

他還寫道:“我現在還不是一個科學家,但是我在向這個目标前進。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抵達,但是我希望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能夠鼓舞更多像我一樣的‘笨小孩’去做自己的夢。”

2018年,史蒂芬·霍金逝世後,他的這句話廣為流傳:記住要擡頭仰望星星,不要低頭看着自己的腳(One, remember to look up at the stars and not down at your feet.)。

“我們堅持持續舉辦WE,就是要讓更多人擡頭看看天,因為擡頭看過的天,遲早會變成腳下的地。這樣的科學信仰尤其對青少年來說,至關重要。” 騰訊集團市場與公關部總經理李航說,WE大會邀請了近80位世界頂尖科學研究者登台,給大家分享了天文學、生命科學、生物學、材料學等領域最前沿的成就,有累計近8000萬人次通過線上及線下方式參會,觀衆中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

科學家接力,用科學之光點亮世界

近幾年來,WE大會的科學家“朋友圈”越來越廣。

南方觀察 |“九”久為功,騰訊科學WE大會的變與不變

羅傑·彭羅斯教授曾與斯蒂芬·霍金共同發展出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

今年,90歲的諾貝爾實體學獎得主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參加WE大會,成為WE大會史上年齡最高的講者,并與17歲的深圳中學學生周恩正對話了半小時。恩正所在學校已經開設了相對論與量子實體的課程,他提出了關于宇宙循環理論、普朗克尺度、霍金點等“硬核”問題,得到了彭羅斯教授清晰的回答。

WE大會為什麼打動了彭羅斯教授?他的助理表示,是斯蒂芬·霍金、基普·索恩(Kip Thorne,2017年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斯蒂芬·溫伯格(Steven Weinberg,1979 年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等他圈子裡的朋友或者他很認可的科學家,都曾登上過WE大會舞台,是以他願意接受WE大會的邀請。

南方觀察 |“九”久為功,騰訊科學WE大會的變與不變

布賴恩·格林稱,卡爾·薩根啟發了自己作為一個愛科學少年的求知之心。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科普作家布賴恩·格林(Brian Greene)是理論實體學前沿理論"弦理論"的領軍人物之一、著名科普作家。在《生活大爆炸》第四季中,他曾作為“格萊博士”現身,将量子實體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比作中國餐館點菜方式。作為2019年WE大會演講嘉賓,他在北京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天文學家、科普專家卡爾·薩根做了很多科普工作,啟發了自己作為一個愛科學少年的求知之心。

“不管在美國還是其它國家,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得到了顯而易見的結論:如果大衆對科學沒有熱情,科研經費就無從談起;如果大衆不關心科學,就沒有意願建設大型的科學儀器;如果大衆不愛科學,也不會産生學習理工科、探索科學前沿的下一代的後來者。”布賴恩·格林說,科學界需要用科學之光點亮這個世界,引導人們去探索這個世界的真知。

李航說:“世界上很多頂尖科學家都因為在很小時候近距離接觸大師而走上科學道路。我們希望通過騰訊科學WE大會、青少年科學小會、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等形式,為孩子們創造更多接觸科學家的機會,在青少年時期為他們埋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激發他們的科學夢想。”

比起科學知識,科學精神更重要

燒腦,是很多觀衆和記者看完WE大會後最常見的總結。

南方觀察 |“九”久為功,騰訊科學WE大會的變與不變

彭羅斯教授所處的白色階梯是著名的“彭羅斯階梯”,四條樓梯四角相連,但是每條樓梯都是向上的,可以無限延伸發展。

今年的WE大會雖然去2020年一樣是線上直播,但創造了微信視訊号首次VR全景直播,實作了裸眼360°全景視覺特效,讓觀衆與科學家一同“置身”太空、深海甚至彭羅斯階梯等充滿科幻感的場景。項目團隊還應用AR技術把手繪圖做成3D視覺效果,對羅傑·彭羅斯的手稿、手繪進行拆解和重新組合,友善觀衆更好地了解演講内容。

這些讓人仰望星空的科學知識固然重要,但科學家們傳遞的科學精神、科學熱情更讓人印象深刻,或許也将更持久地影響觀衆。

南方觀察 |“九”久為功,騰訊科學WE大會的變與不變

根澤爾教授在今年WE大會的演講凝結了他40年來的研究成果。

讓網友“透光黑森林”最為震撼的是今年WE大會第一位出場的天體實體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他用半輩子時間研究了一個公轉周期為16年的星星,而這顆星連名字都沒有,隻有個編号“S2”,卻揭示出銀河系中心最黑暗的秘密,為他赢得了2020年諾貝爾實體學獎。

“透光黑森林”震撼的地方在于:如果他們找到的不是黑洞呢?如果那顆星要過更久的時間再次來呢?如果那個最初的假設就是錯的呢?“面對宇宙、黑洞這些距離遙遠到無法觸及,但是隻能觀測甚至假設、推斷的世界,他們依然堅定、專注、執着,沒有迷失。”

根澤爾教授在演講中似乎給出了答案:“對于科學來說,假設隻是一個開始,我們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或推翻假設……大自然已經對我們太好了,是以我們不能總是希望在宇宙探索中有所發現。我們并不能像在實驗室一樣通過裝置去進行研究,但是現實是,大自然确實給了我們一些恒星。”

南方觀察 |“九”久為功,騰訊科學WE大會的變與不變

王朝陽說,要有勇氣和毅力去走沒有人走過的路,不要太在乎别的人的想法和看法。

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王朝陽在今年WE大會演講中的分享也讓人觸動:“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要有勇氣和毅力去走沒有人走過的路,不要太在乎别的人的想法和看法,因為創新總是孤獨的。第二,簡單就是美。一般有使用價值的發現,一定是精緻的簡單。第三,誠實的能源。我們在做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之前,甚至我們在獨立思考别人的工作之前,首先要記住能量是守恒的。”

對科學精神的堅持和弘揚,被認為是WE大會最有意義的價值,也是騰訊“科技向善”使命的重要實踐。

李航說:“WE大會上分享的前沿科學知識,确實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但是否都看懂并非大會的根本要義。相比起科學知識,一年一度來WE大會聽講的這種科學熱情、科學精神更重要。WE大會連續舉辦9年,哪怕疫情期間都不曾中斷,就是為了這份科學熱情絕不能中途冷卻。”

他表示:“讓科學成為新時尚,需要久久為功。助力科普教育、弘揚科學精神、提升我國群眾的基礎科學素養,是一件久久為功的大事業。WE大會辦了9年,但是仍然是萬裡長征的一小步,我們還将不遺餘力、長期堅持下去。”

相關報道:

1、騰訊WE大會首次VR直播,諾獎得主帶領觀衆“置身”太空、深海

2、飛行汽車何時成現實?王朝陽院士:預估2025年,先從計程車開始 | 騰訊科學WE大會

3、柔性屏為何未普及?“柔性電子之父”羅傑斯:我們需要必需品,而非錦上添花 | 騰訊科學WE大會

【記者】馬芳

【圖檔】騰訊科學WE大會公衆号、直播截圖

【作者】 馬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