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揭牌 2021世界城市文化論壇共謀全球城市發展

作者:上觀新聞

城市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城市的靈魂。10月28日,以“數字化轉型與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為主題的2021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在虹口區舉辦。

來自中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埃及、克羅地亞、阿根廷、日本、南韓等國家的海内外專家學者、政府官員、業界代表與知名文化人共計100餘人,通過現場研讨和遠端視訊連線相結合的形式,圍繞“後疫情時代世界城市文化交流傳播新趨勢”“城市空間的人民性”“上海作為全球城市的發展願景與區域實踐”“新時代城市文化軟實力發展”“打造北外灘現代都市發展新标杆”等系列議題分享了真知灼見。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揭牌 2021世界城市文化論壇共謀全球城市發展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揭牌

論壇上,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揭牌,首批特聘研究員名單公布,同時還舉行了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學術研究文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智庫文叢首發暨贈書儀式,包括《海派文化新論》《城市軟實力研究》《海外漢學中的上海文學研究》等一批城市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自2016年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五屆,在國内外已形成品牌效應和影響力,積極推進了城市文化的多元交融、多元互動和多樣創新。

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揭牌,首批特聘研究員公布

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3月,是直屬國家高端智庫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要以設立“城市文化”學位點的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為基礎的研究機構。旨在打通學界和業界,讓文化研究者和文化實踐者關聯融合,交相輝映,實作産學研協同發展,推進中國城市文化建立立設。研究院将充分利用和整合上海社會科學院内外人才資源,集聚國内外一流城市文化研究機構,邀請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共同參與。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揭牌 2021世界城市文化論壇共謀全球城市發展

首批特聘研究員名單公布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揭牌 2021世界城市文化論壇共謀全球城市發展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學術研究文叢、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智庫文叢首發

會上,毛時安、史依弘、邢建榕、伍江、任仲倫、劉士林、孫甘露、蘇智良、諸大建等首批特聘研究員名單公布。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學術研究文叢、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智庫文叢首發,這套叢書将為上海城市文化研究帶來新的啟迪與推動。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揭牌 2021世界城市文化論壇共謀全球城市發展

中共虹口區委副書記、區長胡廣傑緻辭

“文化是城市的根脈和靈魂,傳承着曆史的基因、社會的變革和時代的變遷,彰顯着城市的品質魅力、發展活力和核心競争力,引領着城市發展的未來。”今年6月16日,北外灘世界會客廳閃耀亮相,以嶄新的面貌成為世界觀察上海的視窗,上海連結世界的樞紐。中共虹口區委副書記、區長胡廣傑指出,未來,北外灘将打造成為面向全球、新舊融合、傳承創新、精細治理的新時代頂級中央活動區。

面對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兩大新課題——數字化轉型與提升城市軟實力。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德忠認為,協同推進數字化轉型、軟實力提升,有助于進一步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多方參與轉化為治理高能,在上海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炯表示,本次論壇以“數字化轉型與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為主題,既是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之需,同時也乘此契機,廣泛汲取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城市的智慧和經驗,在深入開放的交流中,為上海城市發展提供豐富的啟示和切實的路徑。

“文明新舊能相宜,心理東西本自同。”徐炯說,人類精神世界的互相融通決定了文化的融合與交流将是未來世界發展無法悖逆的發展趨勢。他希望通過此次論壇,向世界講好上海故事,展現上海海納百川的多樣文化特質,展現城市的開放、活力與溫度。

彙聚社會各界智慧,共謀全球城市建設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揭牌 2021世界城市文化論壇共謀全球城市發展

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長周振華發表主旨演講

在主旨演講環節,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長周振華指出,全球城市作為世界城市網絡中的主要節點,在全球化中發揮戰略性的作用。他總結歸納了全球城市的五大特征:一,全球城市提供了既有利于經濟蓬勃發展,也有利于文化高度繁榮的相同的潛在因素。二,全球城市的文化藝術與經濟發展之間有着某種内在因果關系,具有高度的共生性。三,全球城市當中活躍的跨國階層的全球活動産生新的文化結構及其過程。四,全球城市的高度開放性和包容性,形成了彙聚和交融來自全球不同文化的能力。五,全球城市能夠迸發出強大的文化創造力。

“很少有城市能像上海一樣向世界輻射她的影響力”“歐美人說起中國,大多數想起的是上海,上海已經成為現代文化、建築以及基礎設施的展示區”“上海的軟實力将輻射各大洲,讓人們通過上海更好的了解中國的成就”……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Wolfgang Rohr以《上海中國文化與國際文化的融合之城》為題進行了分享。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中明确,上海要在2050年,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建議,上海需要大力提升國際大都市的文化吸引力和文化影響力,提高文化的多樣性和文化活力,發展具有競争識别優勢的核心文化産業,逐漸形成文化産業鍊以提升城市文化的核心競争力。他認為,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有很強的後勁,可以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讓城市的老百姓擁有較高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讓年輕人在這個城市中找到實作價值的平台。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揭牌 2021世界城市文化論壇共謀全球城市發展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伍江進行主旨演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伍江圍繞城市與人的關系,從八個方面闡釋了獨到的見解。“城市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物質載體。”他認為,城市自然承載的人類記憶,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沉澱空間。是以,傳承曆史文化,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特點,也是現代化的其中之意。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揭牌 2021世界城市文化論壇共謀全球城市發展

嘉賓對談環節

在嘉賓對談環節,路易酩軒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吳越、人文财經觀察家秦朔、複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陳建華圍繞《城市記憶與海派文化》主題進行了分享。

秦朔認為,上海本地有很多文化符号,有着豐富的曆史記憶,值得深挖。是以,上海在邁向全球卓越城市的過程中,如何發覺我們自身的價值和資源,這是一件特别有意義的事情。吳越說,上海這座城市充滿着傳承,充滿着創新,才有如此的活力,一百多年的偉大城市,越來越現代化,并不是因為它是一個全新的城市,而是它不斷的保持青春。陳建華認為,城市是圖像的記錄,也是記憶中的圖像,在數字化資訊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幾乎人人都可以參與到圖像或者印象的生産中。他說,上海海派就在于對技術不斷地接受和創新,這也是最明顯的特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