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兵變上位的朱棣為何會被世人稱為世界級的永樂大帝?

作者:禾西曆史說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後把皇位留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繼承了爺爺皇位的朱允炆本來有一個大好的開局,當時的明朝正處于強勢時期,但是他上位後卻開始對藩王進行削藩,這個做法惹怒了各位藩王,我們辛辛苦苦在外帶兵駐守,結果你剛上位就想着把我們的權利給削小,最終各位藩王在朱棣的帶領下發動兵變,把正統繼承人朱允炆從皇位上趕了下來,而發動人朱棣則成為了大明朝的新皇帝。

兵變上位的朱棣為何會被世人稱為世界級的永樂大帝?

朱棣以兵變的方式擷取了皇位,這種做法本該被後世批判,但是後世對于朱棣的評價可以說是非常清奇了,贊美的人多的數不過來,甚至還送給他了一個“世界級”的永樂大帝稱号,這其中有三個重要原因。

首先是因為朱棣喜歡打仗,帶兵出身的他身體裡面流淌着好戰的血脈,屬實名副其實的“戰鬥皇帝”。當時明朝周邊有不少的敵人,元朝的殘餘勢力在不斷地試探,部落勢力也在不斷地騷擾,外部環境給了朱棣發動戰争的理由,“戰鬥皇帝”朱棣也就是從這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兵變上位的朱棣為何會被世人稱為世界級的永樂大帝?

在一次禦駕親征後,朱棣發現了屬于自己的快樂,禦駕親征既能夠增強士兵們的鬥志,還能夠滿足自己對于沙場的渴望。戰鬥血脈徹底激發的朱棣就這樣開始了屬于自己的戰争生涯,連續五次的禦駕親征,把敵人硬生生給打自閉了。

而後就是他的成名作《永樂大典》了。雖然朱棣是個“戰鬥皇帝”,但并不代表他對知識不重視,相反他認為,尊重知識才是一個優秀的皇帝内涵的展現。他召集一百人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把天下的書籍進行整合歸納,做了一本書叫《文獻大成》。這本書編完之後,朱棣還是覺得不過瘾,召集了将近三千人又一次的開始了編書任務,還給這本書起了《永樂大典》這個響亮的名字。這本書涵蓋的範圍極廣,不僅對農耕、藝術、文學進行了整合,就連玄學、陰陽、地理這方面也進行了整理歸納,隻要你能夠想到的,就能在這本書裡面找到。

兵變上位的朱棣為何會被世人稱為世界級的永樂大帝?

同時讓朱棣名垂青史的還有一件事,就是鄭和出海事件。當時朱棣已經把周圍的國家部落給打服了,沒有挑戰性了,滿足不了“戰鬥皇帝”的需求了,一番思索之後,朱棣把眼光看向了大海。作為大明朝的皇帝、綜合實力頂尖的代表,朱棣命人制造了二百多艘寶船,最大的一艘船比一個标準的足球場都大。

兵變上位的朱棣為何會被世人稱為世界級的永樂大帝?

出海風險大,大風大浪都不用說,在船上時間長了,還容易得壞血病,這些因素成為了出海遠行的限制因素。但是在朱棣這裡統統不存在,當時朱棣的遠航隊伍保障性特強,二百多艘寶船足以解決在海上遇到的所有困難,特别是在風浪預防方面,能夠清晰的看到大明朝的财力。所有的船隻不管是防護性能還是重量都比一般的出海船好的太多了,一般的風浪根本就不足以影響船隊的航行任務。

兵變上位的朱棣為何會被世人稱為世界級的永樂大帝?

至于壞血病,朱棣直接命人在船上打造了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統,有專門的耕種區,可以讓遠航人員随時吃到新鮮的蔬菜,也有專門的養殖區,養一些家禽動物什麼的,可以說這隻船隊滿足了遠航人的所有夢想。在朱棣的大力支援下,鄭和足足出海了七次,這七次出海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讓大明朝的名氣傳達到了更遠的地方,也讓朱棣成為了後人不斷稱贊的一位皇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