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量子世界的5種詭異現象

作者:GGV紀源資本
量子世界的5種詭異現象
量子世界的5種詭異現象

GGV有話說:

尼爾斯·玻爾

曾說,“如果有人在第一次和量子理論打交道時沒有感到震驚,那他一定無法了解它”。

就連理查德·費曼這樣的天才,都很有把握地說,“沒有人懂量子力學”。

這或許是因為,對于生活在日常世界的我們來說,量子世界實在太反直覺了。量子領域出現了許多詭異的現象,讓我們無法了解,甚至難以相信。

但正是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理論,卻成了目前最精準的理論之一,構築了現代實體學的基石。

今天的GGView,就介紹5種詭異的量子現象,讓我們前往量子領域一探究竟。

量子世界的5種詭異現象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物體看起來都是連續變化的,比如從高處墜落的小球,一飛沖天的火箭,不斷流淌的溪水……但從微觀世界的粒子角度來看卻并非如此。對微觀粒子來說,變化的實體量存在一個“最小值”,這就好像爬梯子或者下樓梯,隻存在一階一階的狀态,而每一級台階就是變化的最小量。

1900年,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發表黑體輻射公式,假設電磁波(比如光)的能量不是連續發出的,而是以離散的“量子”形式釋放,提出了能量的量子化假設。量子化開始僅作為一種數學技巧應用,但它卻能夠解釋許多實體現象,成為量子力學中的基礎概念。

量子世界的5種詭異現象

1935年,實體學家埃爾溫·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為了質疑量子力學對疊加的诠釋,提出了“薛定谔的貓佯論”。在他的思想實驗中,他将微觀的疊加态原理推廣到了宏觀領域。從直覺出發,貓處于“死”和“活”的疊加态聽起來就十分荒謬。

然而有意思的是,它後來恰恰成了解釋疊加的最著名例子。盡管我們從日常經驗出發很難了解這個概念,但對微觀粒子來說,同時處于不同的狀态是可能的。如果我們把粒子比作玻璃珠,這顆玻璃珠放在碗中來回搖擺,在經典世界中,它要麼出現在左邊,要麼出現在右邊,而對粒子來說,它可能同時出現在左右兩邊,這就是疊加。

這一現象對量子資訊技術非常重要。在經典計算機中,一個比特的狀态隻能是0或1,但量子比特卻允許0和1的同時存在。利用這種原理,通過巧妙的算法設計,就可以達到快速計算的能力,這也是量子計算機的基礎。

量子世界的5種詭異現象

事實上,疊加的狀态是非常脆弱的。如果用薛定谔的貓的例子來解釋的話,人們在打開盒子的一瞬間,貓的“既生又死”的狀态就會因為人的觀察而不複存在——它要麼是活的,要麼是死的。

在量子力學最著名的雙縫實驗中,如果向雙縫發射電子,在沒有觀測的情況下,電子會處于“同時穿過左縫和右縫的疊加态”,進而在螢幕上産生幹涉條紋。然而當觀測者存在時,幹涉條紋也就消失了,因為觀測本身幹擾了系統,退相幹的現象就此産生。

目前,一些高精度的探測器,例如LIGO中使用的幹涉儀,都是建立在量子性上,而退相幹現象的出現正是這類精密儀器共同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因為退相幹的存在,量子計算機對運作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這也是量子計算機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量子世界的5種詭異現象

量子力學中的另一種最具代表性的詭異現象被稱為糾纏,這是一種連愛因斯坦都無法了解的現象,他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簡單了解,糾纏就好像是把量子“連接配接”在一起,無論相距多遠,即使你把一個粒子放在地球上,另一個粒子送去另一個星球,它們之間也能保持着一種特殊的關系,并且瞬間共享它們的某些狀态。

粒子在産生這樣的互相作用後,它們之間就成了不可分的整體系統。這就好比,在課程表中隻有國文課和數學課,那麼它們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糾纏”的,隻要知道其中一門課程的時間,就可以推算出另一門課的安排。類似的,在糾纏的量子系統中,通過其中一個的狀态,就可以知道其他糾纏的粒子的狀态。是以這一現象在量子計算、量子通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量子世界的5種詭異現象

為了了解隧穿,我們可以把勢壘想象成一座山。一個自身能量小于山峰勢能的微觀粒子位于山的左側,按照經典世界的經驗,這個粒子絕對爬不到右側。但是當你過段時間再去觀察這個粒子,你可能會發現它通過“穿山而過”成功抵達了右側,這種“穿越”的現象就叫作量子隧穿效應。

隧穿是微觀世界特有的現象,正如大衛 · 格裡菲斯(David Griffiths)教授在他的量子力學教材中所寫,“即使粒子也有被比自身能量低的勢壘反射回來的機率,我也不建議你開車駛下懸崖指望量子力學來救你”。

因為隧穿效應的存在,放射性元素能夠發生α衰變,進而帶來了自然中的元素演變。除此之外,隧穿效應也是現代電子學技術的基礎之一,促進了電子顯微鏡的發展,比如掃描隧道顯微鏡就是根據隧穿效應的原理而制成的。

#創作團隊:

選題:杭州小張

策劃:Takeko

文字:原理實習生 靜桑、辰依醬、陳陌

編輯:Takeko、hzxz

圖檔設計:毛尖尖

動畫視覺:毛尖尖

#參考來源:

https://www.nist.gov/topics/physics/introduction-new-quantum-revolution/strange-world-quantum-physics

https://www.livescience.com/33816-quantum-mechanics-explanation.html

https://jqi.umd.edu/glossary/quantum-superposition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quantum-physics-may-be-even-spookier-than-you-think/

Monroe, C. , et al. "A "Schrdinger Cat" Superposition State of an Atom." Science 272.

https://jqi.umd.edu/glossary/entanglement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entanglement-made-simple-20160428/

https://www.chemistryworld.com/news/explainer-what-is-quantum-tunnelling/4012210.article

https://www.cell.com/trends/chemistry/fulltext/S2589-5974(20)30215-X

(美)大衛·格裡菲斯 著. 量子力學概論(第二版). 賈瑜等譯.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圖檔來源:

封面:NSF

背景:tanakawho under cc by via flickr

地球:kristian fagerström under by sa via flickr

星球:Tyrogthekreeper under by sa via wikimedia commons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衆号「原理」(ID:principia168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