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5後”A錢7000萬的背後

作者:中國新聞周刊

“95後”A錢7000萬的背後

本刊記者/周群峰

發于2021.7.12總第1003期《中國新聞周刊》

近日,在安徽省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的一場司法拍賣中,一張起拍價80元的遊戲卡牌被炒至8700餘萬元,拍賣随即被法院叫停。該卡牌的原主人是一位叫張雨傑的“95後”。

張雨傑供職于滁州市不動産登記中心交易管理科時,A錢近7000萬元。該卡牌被炒至天價又流拍的原因,以及其A錢之路都備受關注。《中國新聞周刊》獲得的多份司法文書中,張雨傑本人及其多名前同僚的證言顯示,張雨傑19歲即到該機關任職,24歲時辭職,次年被刑拘,2020年底被判處無期徒刑。

近年來,多地出現90後貪腐案例。一位紀委監委辦案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從他親手查辦的和了解的一些真實案例看,一些年輕公職人員貪腐的背後,往往涉及網絡賭博、挪用公款、網絡遊戲等問題。“他們涉世未深、超前消費、愛慕虛榮的特點比較鮮明”。

A錢買房人繳納的托管資金

6月21日16時,在阿裡拍賣平台,滁州中院開始對一張遊戲卡進行司法競拍。這張名為“遊戲王青眼白龍金卡”的卡牌起拍價為80元,保證金為100元,加價幅度為1元/次。上線後,不到5分鐘,就引來上萬人次圍觀。16時32分,競買人“Y8745”将其加價至8732.6098萬元後,拍賣被滁州中院緊急叫停,理由是“拍品與實際競拍價格嚴重不符,可能存在惡意炒作與競價行為”。

7月5日,《中國新聞周刊》在阿裡拍賣平台上發現,拍賣狀态為“已中止”,報名總人數為18104人,圍觀次數約為260萬。

“青眼白龍”是日本漫畫《遊戲王》中的經典卡牌。此次拍賣的卡牌是2019年KONAMI官方發行的20周年紀念版純金卡牌,用料為約11g的24K金。根據近期日本拍賣網站的成交價格來看,市值估價在20萬元到30萬元人民币。

“95後”A錢7000萬的背後
“95後”A錢7000萬的背後

((網頁截圖)被叫停拍賣的“遊戲王青眼龍金卡”。)

滁州中院隻給出80元的起拍價,與該卡牌缺少配套證件有關。在拍賣平台上,該卡牌被鑲嵌在一個黑色相框内,滁州中院在文字說明中特意提醒競拍者“該卡使用年限不明,長久未使用,也沒有任何配件及說明書,品牌真僞不詳,僅供參考”。

該卡的原主人為張雨傑,生于1995年3月23日,安徽省滁州市人。相關司法文書顯示, 2014年6月24日,19歲的張雨傑與滁州市勞務合作中心簽訂聘用及勞動合同,一周後被派遣到滁州市房地産交易監理處工作。2015年3月5日,該監理處更名為滁州市不動産登記中心,受滁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地産管理局委托辦理不動産登記服務和不動産登記管理資訊。

張雨傑在該機關擔任“存量房資金托管”從業人員。張雨傑在證言中表示,他主要負責辦理存量房資金托管業務,具體有接收并稽核材料、進入存量房托管系統錄入資訊、收取購房款、開具存量房資金托管憑證和支取憑證等。

2019年4月,張雨傑辭職,2020年2月27日,被抓獲歸案。同年11月16日,被滁州中院判處無期徒刑,沒收個人全部财産。滁州中院認為:其在崗工作期間,通過僞造收款事實等方式,直接侵吞公款6993.25萬元,用于其消費揮霍和支付買房的費用。

張雨傑所侵吞的上述款項中,絕大部分為買房人繳納的托管資金。公訴機關查明,2016年至2019年4月期間,他虛構信用卡需要套現的理由,通過與購房人和房産中介公司人員協商,讓購房人将本應繳納到滁州市某銀行賬戶的托管資金轉賬到其個人和其時任女友譚某某的銀行賬戶,或者讓購房人直接将現金交給其本人,在向購房人開具托管憑證後不入賬,直接将上述錢款據為己有。房屋交易完成後,根據張雨傑開具的資金托管憑證,從機關賬戶向賣房人支付相關款項,經審計查明,張雨傑共侵吞399戶買房人繳納的托管資金6288.75萬元。

此外法院還查明,2019年1月,張雨傑以其時任女友周某某的名義,從範某某名下購得位于滁州市置業花苑小區的房屋一套,在未繳納購房款的情況下,滁州市不動産登記中心根據張雨傑開具的虛假托管憑證,向範某某支付260萬元的購房款。一個月後,他又以類似手段侵吞托管資金390萬元。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期間,張雨傑利用職務之便,在收取存量房交易托管資金後,以重複列印的POS機收款憑證入賬托管資金賬目,實際不将資金繳入機關賬戶的方式,侵吞托管資金54.5萬元。

一位與張雨傑前上司相熟的知情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張雨傑落網後,非常配合調查。但是其追求享受,揮霍無度,其房産被查封時,家中隻有一些金銀飾品、手表、遊戲搖桿等等。判決書也顯示,2020年2月27日,張雨傑被抓獲歸案後,如實供述了自己侵吞托管資金的事實,調查機關查封了其滁州的兩套房産和深圳一套房産。“案發時法院除查封、扣押了部分款物外,大部分财物都無法挽回”。

專用章“誰需要時直接用就行”

《中國新聞周刊》獲悉,目前,已有兩位張雨傑的原上司因玩忽職守罪被查處:2021年4月1日,時任科室負責人孫濤,一審獲刑三年六個月,其不服判決,已提起上述。2021年1月8日,時任副科長趙元被提起公訴。

孫濤的辯護律師陳傳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孫濤曾在滁州市不動産登記中心檔案室工作, 2016年到該中心交易管理科臨時負責該科室。她剛履職不久就發現科室賬目管理混亂,向中心主任周立凱彙報,要求設立科室專職會計,完善财務制度,但并未引起上司重視。

“95後”A錢7000萬的背後

(張藝:生于1992年,涉案金額40餘萬元,2018年獲刑一年六個月。)

在《中國新聞周刊》獲得的一份張雨傑的證言中,他稱,在該科室工作期間,存量房資金托管專用章都是放在資金托管視窗前台的抽屜裡,誰需要用章時直接用就行,其開具資金托管憑證時可以直接用章。用章過程中沒有相關用章審批手續,孫濤從沒有就使用存量房資金托管專用章明确提出過任何要求。其在作案時,孫濤等人從未找其核對過資金托管系統資料,如果核對就一定會發現其A錢托管資金的事實。因為存量房資金托管系統中的賬戶餘額是本應真實的資料,而被其A錢的托管資金沒有存進銀行賬戶,随着其作案(次數的增多),存量房資金托管系統中的賬戶餘額越來越明顯比銀行賬戶餘額多。

事實上,案發早有端倪。金非的證言稱,其任中國銀行城南支行行長期間,就存量房資金托管業務,與滁州市不動産登記中心有業務往來。2017年10月左右,孫濤與其聯系,說資金托管系統賬上顯示的餘額比銀行賬戶多出來3000多萬元,讓其對一下。金非先找談慧(滁州市不動産登記中心交易管理科會計)對手工賬,發現會計賬和銀行賬是相符的。又檢視了資金托管系統,發現系統有一個期初餘額3000多萬元,其不知道具體原因。2017年底,吳曉麗(滁州市住房和建設局總工程師)召集其和陳斌(滁州市不動産登記中心副主任)、孫濤、趙元(滁州市不動産登記中心交易管理科副科長)、談慧等人開會,要求對賬,請銀行配合中心。

陳傳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關于上述3000多萬元虛拟資金問題,當時滁州市住建局局長曾安排該局總工程師查清此事。後來,滁州市不動産登記中心某上司跟該局長彙報說,查過了沒問題,緻使此事不了了之。今年6月4日,孫濤案二審開庭,目前還沒有宣判,二審時孫濤補充上訴意見的請求是“認罪從輕”。

警惕“微腐敗”變成“大腐敗”

張雨傑案并非個案,近年來,多個90後貪腐案例進入大衆視野。他們普遍職務低,多人在工作一兩年内,就走上了貪腐之路。多人在稅務、社保、财政等資金密集機關工作,任财務、出納等崗位。他們貪腐的背後,往往有滿足玩網絡遊戲、進行網絡賭博或購買奢侈品的目的。

從涉案金額上看,一些90後貪腐案例,更多隻是“小貪”。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刑事判決書顯示,生于1992年的羅覃柱曾任成都高新區國家稅務局協稅員。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間,他違規幫助他人提高建材商貿等新企業首次批票的發票份數,違規幫助他人進行改卡審批等,共受賄27萬餘元。2017年,羅獲刑三年。

“95後”A錢7000萬的背後

(王紅梅:生于1990年,涉案金額1500餘萬元,2018年獲刑十二年。)

不過,一些關鍵崗位上,也會出現“大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曾披露,四川省馬爾康市人民醫院原會計季某,參加工作僅兩年就侵吞公款,至2019年案發時,27歲的她已A錢公款547.1萬元。

還有多名被奢侈品撂倒的“90後”。浙江杭州餘杭區市民中心餘杭分中心不動産交易視窗原從業人員田琦浩生于1995年,僅在2019年1月到12月之間,就侵吞國家财産達595萬元,用于奢侈消費、購買豪車和網遊充值;1990年出生的北京市東城區某離退休幹部休養所原出納員王雪侵吞、騙取公款多達720餘萬元,用于其個人奢侈消費,如一件6.4萬元的衣服,一個超過20萬元的包。2019年12月,王雪獲刑12年。

中國監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年輕幹部的腐敗案例跟以往的貪腐案例存在差異性。過去多是以錢權交易為代表的傳統型腐敗,現在年輕幹部更會熟練運用科技産品、智能工具等,因沉迷網遊、網絡打賞、網絡賭博而導緻腐敗的案例時有發生。“很多年輕幹部的腐敗,有傳統腐敗與新型腐敗兩種形式互相交織的特點”。

毛昭晖稱,年輕公職人員走上腐敗道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本身存在賭博、沉迷網遊、愛奢侈品等惡癖,抵擋不住誘惑;有的努力工作一段時間後,認為提拔無望,就從對仕途的追求轉變為對金錢的擷取;有的還與工作機關的政治生态被破壞有關系,特别是他們看到機關中主要上司有腐敗行為,卻未被及時查處後,産生了潛在的心理影響。

《中國紀檢監察報》曾報道,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經濟開發區财政局90後出納王紅梅,為博得男友歡心,從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先後50餘次從機關公款賬戶劃轉了1500餘萬元到自己賬戶,用于購買彩票和個人消費。據王紅梅交代,她犯錯誤有“反面榜樣”,該“反面榜樣”就是該局原局長譚建琺。譚多次從出納處借走大量現金,年終再要求出納虛列辦公開支來沖平借款。有一次,譚建琺竟指使她去私刻一個居委會的公章。“那一刻我才知道公章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僞造,這為我後來做假票據時用假公章提供了‘借鑒’。” 王紅梅說。

西部某省份一位縣紀委監委負責案件調查的官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些出現貪腐問題的年輕幹部身上,涉世未深、超前消費、愛慕虛榮的特點比較鮮明。“被查後,他們都後悔不已,但為時已晚”。

“95後”A錢7000萬的背後

(田琦浩:生于1995年,涉案金額595萬元,2020年3月被捕。)

湖南省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明高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每個年齡段都有一些腐敗案例,從目前披露的一些案例看,還不能得出腐敗低齡化的結論,但是對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年輕幹部的反腐教育和監管值得重視。

他認為,從相關案例看,他們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很多人都在鄉鎮、社群等基層機關工作,職位也不高,開始都是“微腐敗”。現在市場經濟發達,他們受到的外界誘惑比較多,還面臨購房、婚育等需求,是以對物質追求比較高,一旦有了誘因,就容易腐敗。應當對他們加強監管教育,否則,“微腐敗”就會逐漸變成“大腐敗”。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檢察院公訴處原處長張南京已退休多年,他在職時就發現身邊的一些年輕幹部有腐敗苗頭,但沒有被及時制止,有的還不斷“帶病”工作甚至“帶病”提拔,落馬時已腐敗多年。

張南京稱,談年輕幹部腐敗是個沉痛的話題,他們中很多人都很有能力,因腐敗早早斷送了個人前途,令人痛惜。“我們機關曾經的一位有雙學士學位的檢察員,被判刑的時候才30多歲”。

面對不斷出現的年輕幹部腐敗案例,張南京認為,要想遏制這種趨勢的發展,必須下大功夫綜合治理,否則就有可能影響到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僅靠對80後、90後腐敗幹部的懲治還遠遠不夠,治标不治本。00後也即将走上工作崗位,也應該加強相應的廉政教育。

王明高發現,長時間以來,很多地方對年輕幹部教育訓練淪為一種形式。還有些年輕幹部本身對這類廉政教育不重視,甚至比較反感。應該加大對年輕幹部的廉政教育力度,有的放矢,特别是加大對分管人财物的年輕幹部的教育力度。還應該完善日常督查和監督機制,找出風險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風險防控。

毛昭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現在有些地方對年輕幹部的選拔和考核,過于注重學曆和工作業績,而忽視對他們心理狀态的關注。今後還應對他們加強監督和關心,一旦發現腐敗苗頭就應及時處理、立即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