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語澤:大資料交叉思維讓我更具創新力

清華大學首屆交叉學科畢業生專訪系列

(二)

看大資料課程的交叉理念如何開拓她的思路

并率先拿到微軟offer

[導讀]清華大學研究所學生院和清華-青島資料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資料院”)經過三年的不斷探索,實行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資料院人才培養模式,着力打造具有大資料思維和應用創新能力的π型人才,共輸送來自理、工、文、商、醫科等背景的大資料學生近千人。這種跨學科交叉培養理念,貫穿于大資料人才培養項目全過程。清華的資料科學人才培養究竟有什麼特别之處?讓我們通過傾聽優秀的大資料人才講述他們與“大資料”的不解之緣,一起尋求答案吧!

金語澤:大資料交叉思維讓我更具創新力

金語澤是清華大學軟體學院研三的學生,同時也是大資料能力提升項目的第一批學生。她的大學專業是圖形與圖像處理,研究所學生階段師從劉雲浩老師學習大資料科學與技術。“其實我從大學到研究所學生一直在接觸大資料,但是一直不知道該如何分析運用”。無論是圖形圖像還是資料科學,授課重點都在資料的擷取和收集上,而學生在具體資料的分析運用上能力很弱,以緻于拿到大量資料後無從下手,而清華大資料課程的學習正好彌補了這塊短闆。

在導師的推薦下,金語澤選修了資料院的大資料能力提升項目。“我的導師也認為大資料在科研中有很高的應用價值,至少在未來5年内一直都會是一個很火的領域”。選課後她發現這就是自己要找的方向:“就像一扇大門向我打開,開啟了一個自己喜歡的領域”。她在百度以及微軟的實習都是與此相關。“他們看重的就是我的資料挖掘以及分析應用的能力”。

微軟裡的大資料研究大多基于英文資料庫,很少有工程師會去做中文資料。而金語澤在微軟實習期間實作了中文資料項目從零到一的突破。“因為之前沒有人做過,是以拿到的資料很雜亂”。首先她需要進行資料清洗,再去思考從什麼角度入手分析,最後整理成一份知識圖譜。“這些都是我在大資料能力提升項目的課程中學到的”,最後她的成果獲得了團隊的肯定并被放入了微軟的大資料庫中。這也讓她脫穎而出,成為了同批實習生中第一個拿到微軟産品經理offer的同學。

劉雲浩,金語澤研究所學生導師:

在項目中,金語澤能夠收集大量項目相關的資料,靈活運用機器學習算法完成資料處理任務,展現了紮實的資料分析能力和良好的資料敏感性。而且她在資料可視化方面有非常好的審美和資料展示能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學習和工作,金語澤還将資料分析的腦洞開在了班裡的黨支部建設中。學校官網上每年都會釋出各院系的就業情況,但都沒有經過分析以及可視化處理。她和班裡的同學就利用這些資料,建立模型分析各專業的就業方向、就業水準以及年際波動情況等,最終做成了一份可視化報告。“黨建老師覺得這個想法很新穎”。她所在的黨支部也是以獲得了學校優秀黨支部的榮譽。

金語澤:大資料交叉思維讓我更具創新力

大資料課程的學習不僅讓金語澤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方向,還獲得了關于讨論學習的全新體驗。“和不同專業的老師同學一起做項目可以發現很多創新點”。金語澤評價道。資料院的課程有一部分是A班和B班一起,讓資訊類的同學和非資訊類的同學一起思維碰撞。“我們有一門課程是經管學院老師教授的,當時就覺得經管老師的思路和我們工科的思路完全不一樣。在這門課上我了解到很多新的東西”。

今年7月,她就要告别清華園正式走入職場了。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她最終選擇就職的不是微軟,而是一家亟待在大資料浪潮中轉型的傳統企業。“可能和我的清華背景有關,我意識到傳統企業也在尋求大資料轉型,而他們更需要新技術和新想法”。和微軟的就業環境相比,這顯然是一個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機會,需要勇氣更需要睿智,而她也将擁有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05-08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資料派THU”,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資料派THU”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