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帝聯伺服器的革新促進雲計算更廣泛運用

  IT巨頭的資料中心自建

  說到自建,則不得不談IT巨頭們——微軟、谷歌。

  在微軟目前的雲計算資料中心建設的規劃圖中,已經投入營運的資料中心一共有8個,分别位于北美區的美國、歐洲的愛爾蘭和荷蘭以及亞洲的新加坡和香港;而接下來還将會有6個資料中心正式投入營運,他們分别位于中國、日本以及澳洲。由此可見,微軟的規劃版圖已經達到了較全的覆寫面,特别在亞洲,微軟已經相繼投入建設了6個資料中心。

  谷歌應該算是目前自建資料中心最成熟的企業,不管是在資金投入方面的大手筆還是綠色低能耗方面,谷歌一直走在前列。自谷歌推行資料中心全球性擴充開始,谷歌的資金投入就一直居高不下,在今年的第二季度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16億美元,而從06年開始自定義資料中心以來,谷歌在這方面的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了200億美元。

  而在資料中心的建設方面,谷歌可以算是業界的“行家”了,在資料中心的建設方面,谷歌不僅達到了利用可再生資源(諸如風能、太陽能發電)進行供電,以此達到綠色環保的環境保護,在設計和建設方面達到更快的完工周期也是谷歌一直看重和考量的。

  除此之外,IT巨頭們也一直在設計研發更低耗、更高效的伺服器,目前谷歌所用的伺服器都是自行設計,将設計好的伺服器委由代工廠制造。

中小型企業的“雲”資料

  當巨頭們不惜重金的紛紛自建資料中心的時候,中小型企業的選擇則實際的多,根據自身需求購買IDC服務提供商所提供的IDC資源。在雲計算還概念還沒有真正落地之前,企業購買資料中心需求通過測試、選購、開通三個基本過程,測試是客戶根據機房提供的帶寬品質、機房環境、價格等方面進行試用和對比,通常測試時間為1-3個工作日;當企業滿意測試結果之後,IDC服務提供商則會根據企業的帶寬需求、伺服器的配置需求以及機位數量需求等等為企業制定合适的IDC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所有的工作都需求運維人員親自進行測試上架等工作,是以從企業決定購買IDC服務開始到上架,時間周期一般為3-4天左右。

  據悉,帝聯雲主機在價格、靈活度以及高效的內建服務備受企業青睐,特别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可以根據自身的網站需求進行靈活配置,同時即用即付的商業模式更加使得企業在資料中心的成本方面可以節省較多不必要的開支。

  其次則是在資料的存儲和處理方面會更加快速便捷,從安全角度來看,雲主機具有天然防ARP攻擊和MAC欺騙,可以快速備份,以保證資料永久不丢失。而當遇到突發狀況時,帝聯雲主機也可以實作故障自動遷移,即如果一台雲主機出現故障,其上面的應用就自動遷移到其他雲主機上。

  由于網際網路流量、流媒體内容、移動裝置等市場不斷擴大,IT産業面臨爆發式增長,“綠色營運”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相信在未來,更高效、更穩定以及更低耗的伺服器将會逐漸應用起來,為雲計算的更快發展及運用做好堅實的後盾。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3-12-02

本文作者: 陝西分站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IT168,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IT16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