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聲之形》到《緻不滅的你》:大今良時的創作之路與漫畫的回憶創作者的起點從《殼中少女》到《聲之形》《緻不滅的你》的未來展開

作者:機核網

作者:葉佳桐

文章包含劇透内容,請謹慎閱讀

從《聲之形》到《緻不滅的你》:大今良時的創作之路與漫畫的回憶創作者的起點從《殼中少女》到《聲之形》《緻不滅的你》的未來展開

大今良時老師開始看漫畫是受到哥哥的影響,因為哥哥經常看,是以家裡經常散落着青年志、少年志啥的,老師就撿剩讀一讀。其中老師最喜歡的是《YOUNG JUMP》、《Young Magazine》的畫風和氛圍。另一方面老師覺得少年漫畫雜志畫面比較緊湊,讀起來相對困難一些。 因為家裡沒有人讀少女漫畫,是以這方面的内容老師基本沒有涉獵。有一次老師看到了一部主要面向小女孩兒的少女漫畫,劇情是朋友用自己的手掌去溫暖被敵人冰凍的主角,然後敵人一邊感歎說:這就是友情的力量麼一邊離場了。因為完全不習慣這種演出,大今良時老師就吐槽:這怎麼可能嘛!

大今良時老師第一部沉迷的作品是國小四年級時在雜志上看到的《3×3EYES》,看到那個畫面的瞬間線條也變得閃閃發光了,因為畫得太好了讓老師十分動容,便收集了全部的單行本。老師說自己當時徹頭徹尾地迷上了主人公八雲。

漫畫這方面老師還沉迷過《幽遊白書》,動畫的話則是《無限的未知》,遊戲方面老師喜歡的是《時空之輪》。

從《聲之形》到《緻不滅的你》:大今良時的創作之路與漫畫的回憶創作者的起點從《殼中少女》到《聲之形》《緻不滅的你》的未來展開

除了一直堅持畫畫,大今良時老師還同時學習了日本民舞。原先老師經常在練習結束後和朋友們一起出去玩兒。這份愛好也一直堅持到了今天,老師現在還會在家裡跳一跳,還有在老家岐阜的祭典上跳舞的經曆。

在成為大人之後老師意識到,自己非常喜歡那種一個團體一起做些什麼的感覺,最近大今良時老師沉迷的是看行進樂隊的視訊,經常一邊工作一邊當BGM播放。

老師很喜歡“朋友”這個概念,也很讨厭“再見”。在《聲之形》、《緻不滅的你》中都包含着對于朋友的定義的讨論。是以經常有着“老師是不是在學生時代有着人際關系上的煩惱”之類的猜想。在這次采訪中老師說自己在學生時代被朋友們眷顧着,尤其是在高中的時候,因為是在女校,是以天天都吵吵鬧鬧過得非常開心。沒有任何的不純之物,整個世界都是由自己喜歡的事物所構成的。

不過,也同時感受到了朋友之外的人際關系是多麼的涼薄。比如自己被不是朋友的人邀請去送别會,就會有“诶”的感覺。老師就開始想自己認知範圍内的朋友的界限和那個人對朋友的界限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從《聲之形》到《緻不滅的你》:大今良時的創作之路與漫畫的回憶創作者的起點從《殼中少女》到《聲之形》《緻不滅的你》的未來展開

大今良時老師本人是沒有被人欺淩的經曆的,也沒有感受過孤獨的滋味。之是以能在《聲之形》中描繪如此真實的氣氛,其實是取材于老師身邊的人。像是哥哥姐姐在學校遇到的煩惱,再加上老師的媽媽是手語翻譯,是以老師從小就聽過聽覺上有障礙的朋友們的遭遇。因為大今良時深知有一部分的老師是多麼的不靠譜,是以對老師也就不抱有什麼期待。可能也是因為自己的這種态度,學校裡的老師對大今良時也算不上好。《聲之形》這部作品就是由大今良時感受到的空氣和學生時代的經曆為養料誕生的。

從中學開始大今良時老師就隐隐約約有要成為職業漫畫家的想法了,真正下定決心要等到上高中的時候,通過在服裝店打工賺到的錢買齊了畫具畫材。在此之前老師都是用影印紙和鉛筆畫畫的。

大今良時老師第一次投稿是趁着全家人一起去東京旅行的時候直接去拜訪《周刊少年magzine》編輯部,之是以選擇了《周刊少年magzine》是因為朋友的提議。老師問朋友自己去哪裡投稿比較好,朋友說那肯定是《magzine》啊!投稿的作品是一部嚴肅的搞笑漫畫,編輯給出的評價是:還想看看更多後面的發展啊!算是比較積極正面鼓勵的評價,這一下就激起了大今良時老師的鬥志,從東京回到家裡之後馬上就創作了現在《緻不滅的你》的原型的作品,然後參與了新人賞,雖然沒有入選但還是獲得了獎勵賞。

從搞笑漫畫到幻想風的作品,從現代劇到架空,大今良時老師在創作上的守備範圍極其寬廣,老師自己希望有一天能達到全種類制霸的願望。

最初那版的《聲之形》是在大今良時老師高中畢業之後投稿的,那時候她一邊在雜貨店打工一邊進行着創作。高中的時候在服裝店打工,高中畢業後又去了雜貨店,雖然還是比較喜歡服務行業的,不過因為在服裝店的時候碰到了黑道,在雜貨店的時候還遇見過小偷,是以已經精疲力盡不會再從事這行了。

雖然《聲之形》入選了新人漫畫賞,但因為内容比較敏感是以暫時被擱置了,一年後由沖方丁擔當原作的《殼中少女》成為了大今良時老師的第一部連載作品。老師說沒有出現在大衆眼前的作品就等同于不存在,是以在那個時候他确實心裡面很不舒服,也不太能順利的轉換心情。不過還是覺得要認真的對待作品。不過因為是之前沒有嘗試過的内容,創作的時候也沒有那麼順利,第一話的name畫了大概得有半年,現在回想起來老師覺得還是有些後悔的,如果當時自己的能力更強一些就好了。

大今良時老師基本上沒有什麼當助手的經驗,剛剛上京的時候倒是試着當了三天助手不過因為有一個助手一直在說其他人的壞話,吓到了老師就馬上就辭職了。

從《聲之形》到《緻不滅的你》:大今良時的創作之路與漫畫的回憶創作者的起點從《殼中少女》到《聲之形》《緻不滅的你》的未來展開

大今良時老師說,與原創作品不同,如果自己面對的是一部需要漫畫化的作品,那原作就變成了聖經一般的存在,鑽研原作必須要做的,在此之上要根據漫畫的頁數進行對原作劇情的增添和删減,包括在(一本單行本的)最後制造一個高潮,是以自己也在初連載的創作中養成了理性的思考的習慣,在此之前都是憑借感性進行創作。

《殼中少女》的漫畫版和原作還是有着不小的差别的,比起描繪近未來的賽博朋克的風格,大今良時更多地将視線聚焦于女主角芭洛特。因為職業的原因,芭洛特其實算是一個比較難以讓讀者移情的角色。是以大今良時在創作時會更多去強調她的“人味兒”。對于大今良時這樣的創作思路,原作沖方丁也非常溫柔地表示了“請按照您的想法去做吧”。大今良時老師誇沖方丁是個溫柔的人。

在被問及以後還會不會接這種原作改編的工作時,大今良時老師表示如果有合适的作品的話還是會做的。不過越是認真地去做這種改編作越意識到自己正在逐漸失去屬于自己的想象力。如果要做的話會選擇一個疲于創作的時機,當然就算是改編作也是要負起責任的,并不是那種很輕松的,是有壓力的工作。

《聲之形》這部作品中出現的角色基本上都是沒有原型的,老師都是根據自己的感覺,“生活中确實也有着這樣的人啊”,不僅如此,大今良時屬于那種體驗派的創作者,會把自己代入到那個場景中的感受角色的精神狀态。其中,大今良時老師搭載了最多的自己的感情的角色是男主角石田。

在被問及以後還會不會接這種原作改編的工作時,大今良時老師表示如果有合适的作品的話還是會做的。不過越是認真的去做這種改編作越意識到自己正在逐漸失去屬于自己的想象力。如果要做的話會選擇一個疲于創作的時機,當然就算是改編作也是要負起責任的,并不是那種很輕松的,是有壓力的工作。《聲之形》這部作品中出現的角色基本上都是沒有原型的,老師都是根據自己的感覺,去描繪生活中确實會存在着的人。大今良時屬于那種體驗派的創作者,會把自己代入到那個場景中的感受角色的精神狀态。其中,大今良時老師搭載了最多的自己的感情的角色是男主角石田,把學生時代中覺得“如果能這樣做就好了”的感情全部轉移到了石田身上。雖然老師和石田未曾有過相似的經曆,身邊也有着很好的朋友,但大今良時老師說自己還是沒有習慣“教師”“教室”“學校”的世界觀。從别人的視角來看,也許自己是個非常讨人厭的家夥,可能自己也在不經意間傷害到了他人。是以聲之形這部作品也包含着老師的自我警惕。

《緻不滅的你》以生與死為主軸,其中穿插着人與物、愛與恨、戰争與和平等多種主題。大今良時說在創作這部作品時也包含着警戒自我的心,他說自己多多少少有靠周圍發生的“不幸"與“死亡”吃飯的感覺。是以不死獲得身邊的身體作為容器,在使用後産生罪惡感,在吸收了一切後産生了更深的了解都包含着大今良時自己的情緒。老師說不死是他的分身,他把自己的願望和糾結的内容都投影到不死這個角色上。

在上文中也提到過,大今良時老師是那種體驗派的作者。是以在創作這些以痛苦和悲傷為主要内容的作品時,自己的精神狀态也變得糟糕起來。在創作《緻不滅的你》這部作品時,基本是在憂郁的狀态中度過的。

《緻不滅的你》有時代轉換是在創作的一開始就想好的,第一部講述的是不死變得有人味兒和利他性的故事。第二部要講的則是在沒有諾卡的和平年代才會出現的煩惱,将“諾卡究竟是否是敵人”這個問題再次提出來,即使是和平年代,痛苦也是沒有盡頭的。等到這部分畫完了之後,還會進入下一個階段。不過雖然有着第3部的預訂,但大今良時老師還不知道到底第2部能不能平安無事的順利完結。

從《聲之形》到《緻不滅的你》:大今良時的創作之路與漫畫的回憶創作者的起點從《殼中少女》到《聲之形》《緻不滅的你》的未來展開

大今良時老師的作品在國内其實算是争議比較大的那一類,“《聲之形》的女主角的女主太聖母了”“《緻不滅的你》真是高開低走” 。但她表述角色情緒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對于體驗派的作者來說創作真的是剜出傷口給别人看,需要非常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