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應該為進入應用期的雲計算負責

  誰應該為這個事故負責?有趣的是T-Mobile在其釋出的消息中有五次提到微軟/Danger,好像是隐隐約約地指出它不是唯一的承擔責任的方面。人們猜測大多數使用者不僅不知道他們的資料正在有微軟的一個下屬機關管理,而且甚至從來都沒有考慮過他們的資料在什麼地方進行管理。你打開自己的智能手機,打電話或者檢視電子郵件。随着消費者更加适應在自己家庭PC上運作谷歌應用程式、在自己的智能手機上托管的電子郵件、讓移動服務提供商管理其最重要的資料,消費者需要像首席資訊官一樣考慮一些問題。

  特别是要考慮這個廠商如何證明它已經進行了技術投資,能夠在資料中心一旦發生故障的時候恢複使用者丢失的任何資料。

  同時,軟體服務新興企業Workday有大約100個客戶使用其基于雲計算的人力資源、工資單和财務應用程式。Workday的服務在9月24日中斷了 15個小時。在這個案例中,部署的備份系統發揮了作用。它檢測到了一個破壞的存儲節點,但是它後來卻讓自己離線了。内置備援功能的一個系統的備援備份引起了這個故障,這是具有諷刺意味的。Workday共同首席執行官Aneel Bhusri在部落格中稱,這種錯誤不應該引起存儲陣列離線,但是,它确實引起了這個故障。

  據說Workday對于這個事情處理得非常好。但是,業内人士Mary Hayes Weier在10月9日發表的部落格對這次中斷事件的評論吸引了一些感興趣的讀者對誰應該承擔責任發表了自己的評論。

  Weier指出,IT部門内部也發生故障。下面是一個讀者對這個想法的看法:他說,如果一項直接由公司IT人員提供技術支援的服務發生故障,這些技術人員會遭到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财務官的批評。如果負責技術支援的是廠商,首席資訊官遭到什麼批評取決于誰首先選擇的這個軟體服務。

  另一位讀者說,這個問題取決于客戶和廠商之間的服務級協定。他說,如果這個合同是要保證每年的某些開機時間,即使出現這次中斷,他們仍然可以保持在大約99%的開機時間以上。在”正常的“美國時間發生的中斷是更容易注意到的。對于工資單等企業核心應用程式來說,我詢問Workday為什麼沒有熱容錯功能,或者熱容錯功能是否也出現了故障。我認為15個小時的中斷确實是不可接受的,特别是如果這個服務打亂薪金周期的話。

  另一位讀者說,應該由許多方承擔責任。他說,像Workday那樣的雲計算提供商需要執行首席執行官要求自己内部的首席資訊官機構通過 SLR/SLA(服務級協定)執行的同樣的嚴格标準。但是,那個首席資訊官機構仍需要承當由于雲計算中斷造成的混亂和困惑的責任,因為那個機構現在和将來都要負責使用技術理順資訊豐富的背景處理。備份政策仍是那個首席資訊官機構的責任。

  這是有趣觀點。誰為T-Mobile不能恢複使用者的資料負責?T-Mobile還是微軟?還是微軟的Danger分公司?資料中心的從業人員?還是選擇Sidekick服務而沒有確定擁有一個資料保護擔保的人?

  這是雲計算的一個全新的領域。每一個人都需要提出這些正确的問題。

原文釋出時間為:2009-10-16 

本文作者:CIO時代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IT168,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IT168。

原文标題:誰應該為進入應用期的雲計算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