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飽讀詩書,醜中見美——記秦腔幽默冷醜湯滌俗(作者:張詠華)

作者:秦腔大觀園
飽讀詩書,醜中見美——記秦腔幽默冷醜湯滌俗(作者:張詠華)

湯滌俗為易俗社第三期學生,彙同他的學兄蘇牖民、馬平民号稱醜行三傑“酥麻糖”(蘇、馬、湯三人)。他們三位特色各異,湯滌俗以演“冷醜”另立門戶,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他的代表作有《白先生看病》之白失鬼,《算卦騙人》之何神仙,《雙愚記》之愚不及,《可憐蟲》之可三,《櫃中緣》之淘氣,《大孝傳》之鼓叟,《奪錦樓》之邊氏等,凡此種種無不出彩,但見出場,皆有彩聲。

他的表演不是以耍怪取勝,而是憑表演和技巧取勝。他的一對眼睛特别有戲,大目圓睜,雙眉緊皺,冷峻異常,活像煞神。他的雙眼轉動如飛輪,左右擺動如流星,上下翻動如穿梭,“賊眉兩眼”笑态百出。演醜丫環時,腦後紮的小辮可上下顫動,醜角頭頂的氈帽可上下左右轉動,且能在頭上轉圈。他的唱腔怪而特,可将闆路随意颠倒,如奏的慢闆他二六闆唱,二六闆他慢闆唱,颠三倒四他不亂,而且從不荒腔走調,足見他對音樂的熟悉程度。

飽讀詩書,醜中見美——記秦腔幽默冷醜湯滌俗(作者:張詠華)

醜角在戲曲中作用特殊,它如濃烈的調料,點到見味,然而事物都有兩面性,味調得好了濃香可口,回味無窮,調得不好寡味洩湯,吐口倒胃而且破壞劇情。醜角的表演既要規範,也允許激情發揮,表演存在可變性(不是任何角色),而變化必須在情理之内,不能随便走戲自讨“紅火”,更不能遊離于劇情之外。而湯滌俗的表演将此二者拿捏得很恰當,他在允許的範圍内發揮而不出轍,可稱技術高手。他的表演冷峻含幽默,怪異不荒誕,逗趣不失控,搞笑不遊離。他在角色特性架構内所産生的臨場發揮,都能使人捧腹大笑,但都在入情入理之中,一句話,醜得妙!

飽讀詩書,醜中見美——記秦腔幽默冷醜湯滌俗(作者:張詠華)

(湯滌俗 王天民)

湯滌俗出身農家,入科前文化水準幾乎白丁,正如他所演的《算卦騙人》中的一句台詞“鬥大的字,能認識一兩石”。入科之後,一則是易俗社的文化氛圍,再則是一些老先生的引導,其次是他自己的好學和努力,他不但懂現代文學,亦可懂文言文,古文。凡劇本中的一些詞句有不懂者,他都能給你講得頭頭是道。比如他講“虎視耽耽”,一邊講一邊用神形給你示範,隻見他雙臂下垂,五指伸開,雙眉緊鎖,注目遠視,兩道寒光直逼對方,活像欲撲食之猛虎和蹲着的雄獅,給人以蓄勢待發随時出擊之感!他還振振有詞地說:看,這就叫“虎視耽耽”。如此認真頗有意思,許多人不但求教,還真想看他的神氣呢。立體的注解,誰不愛看。

1953年之後,他到我們班上來,既教學生,又和我們搭檔演出,為我們二隊外出演出增色不少。著名戲劇評論家兼作家王紹猷先生在真《秦腔記聞》中針對湯滌俗寫道:天生異相,神奇古怪,自創一格,行如巨蟹。真乃形容恰當,果如其人。他在表演藝術上,我行我素,獨辟蹊徑,自成風格,創立“冷醜”。

湯滌俗老師為人謙和平易近人,和我們合作多年,演出至今令人難忘,為懷念他随筆幾句,以志紀念。

額寬眼凹珠如流,

峻臉愣目煞氣有。

眉功眼技任翻滾,

頭皮轉帽如行走。

颠倒唱腔如反掌,

述說道白韻口有。

插科打诨亦尊道,

藝技娴熟好“冷醜”。

(注:插圖為秦腔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