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蜂非虎卻是攝影愛好者的心頭好 “藍喉蜂虎”到底是什麼?這種被稱作“中國最美的小鳥”就是藍喉蜂虎。生活習性有啥不一樣野外拍攝要注意什麼

作者:京報網

在湖北省大别山區有這樣一個地方,衆多的攝影愛好者為之神往,我國台灣、香港等地區甚至國外的攝影師每年都會聚集于此,隻為尋找一種動物——“藍喉蜂虎”。看到這個名字,又是“蜂”又是“虎”的,你大概有些糊塗了。這“藍喉蜂虎”到底是“蜂”還是“虎”啊?

作者:周權

非蜂非虎卻是攝影愛好者的心頭好 “藍喉蜂虎”到底是什麼?這種被稱作“中國最美的小鳥”就是藍喉蜂虎。生活習性有啥不一樣野外拍攝要注意什麼

新華社 攝:劉愛成

其實,它既不是“蜂”,也不是“虎”,它是一種鳥,被稱為“中國最美的小鳥”。那麼,這種鳥到底是啥,為什麼會這麼美,它們的生存習性上有什麼特别之處呢?一起來看看。

“最美的小鳥”長啥樣

藍喉蜂虎為蜂虎科蜂虎屬的鳥類,夏季繁殖于中國湖北及長江以南地區;喜近海低窪處的開闊原野及林地,繁殖期群鳥聚于多沙地帶。

這種鳥通體以紅、綠、藍三色為主,頭頂及上背呈栗紅色或巧克力色,過眼線黑色,翼藍綠色,腰及長尾呈淺藍,下體淺綠,以藍喉為特征,極具觀賞價值,故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小鳥”。

藍喉蜂虎在求偶、 配對期過後,就成雙成對開始在沙地上打洞——做巢産卵。由于藍喉蜂虎的巢多為洞穴,且隻有一個出口,為了抵禦捕食者堵住洞口危害生命,蜂虎一般會輪流孵蛋,一隻在巢周圍的高樹上警戒, 另一隻在洞中孵化小鳥。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樹上放哨的蜂虎就會發出急促的警告音,配偶随之會飛出沙洞以求自保。

每年7月中旬,小蜂虎先後破殼而出,在它們生長發育迅速的時期,對食物的需求量特别大,成鳥則會不停地捕捉各種昆蟲喂食。

每年8月到9 月,是藍喉蜂虎幼鳥逐漸發育長成、出飛的時期,此時的幼鳥食量增大,成年蜂虎每日捕食量也大量增加,捕捉的昆蟲的體型也漸漸增大,捕食難度也相應有所提高。由于連續操勞,成年蜂虎的色彩已大不如求偶期的顔色,紅色和綠色的羽毛逐漸變得黯淡。

另外,藍喉蜂虎的捕食也非常特别,假如捕捉團扇春蜓這類體型稍大的昆蟲,它會快速地飛臨到蜻蜓的上方,用長而尖的喙啄斷蜻蜓的翅膀,待蜻蜓下落時,再俯沖飛行“接”住蜻蜓的身體,然後飛走。

對鳥類愛好者來說,這個時期雖然适合拍攝,但是卻要格外注意,切勿影響到哺育後代的鳥兒。

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兒:個别居心不良的拍攝者,利用蜂虎喂食的習性将洞口堵住,讓其無法正常喂食,着急的蜂虎夫婦會口含食物在洞口附近不停地飛,為了拍攝到飛行的蜂虎而采取如此低劣的做法,着實令人憎惡。更有甚者堵洞時間過長,使小鳥在洞中悶死或活活餓死,導緻藍喉蜂虎直接棄巢。這種為達自己目的而不惜犧牲大自然生靈的做法,不僅為廣大的攝影愛好者所不齒,也被所有人唾棄。 知識就是力量供稿

(原标題:“藍喉蜂虎”到底是什麼)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