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計算中的Big Iron重新成為時尚

本文講的是<b>雲計算中的Big Iron重新成為時尚</b>,【IT168 資訊】大型機已經在企業級的雲計算中展現了其可行性。這真的是一款卓越的雲計算平台嗎?

關于雲計算何時準備好在企業中大規模運作一直存在着相當大的争論。

關于效用或雲計算模型的廣泛适用性的争議并沒有這麼多的關注,考慮到許多雲計算利用的執行個體(從原型和概念證明到快速部署再到開發試驗),因為它可以幫助企業完善這種模式的可行性:即私有雲計算的概念,或由IT管理的企業内部雲部署。

當私有雲的企業級雲計算的概念開始形成,IBM公司的System z大型主機将能夠完全從中獲益。這部分原因是IBM公司本身的在該方面的研發努力和遠見以及System z使用者愛好者們廣泛的熱情,行業内的一些論壇裡讨論最多的企業雲計算System z已經一年多了。有些專家認為,有益于企業的私有雲的概念獲得廣泛的關注恰恰是因為主機的适用性:作為一款集中的、高度虛拟化、多平台的雲主機,Big Iron已經證明了其作為一款企業級雲計算平台的功能。

部分原因是Big Iron的重新成為潮流。

“該主機的集中式的計算重新成為了時尚。廉價的硬體,部署友善,費用不明顯。由于其難以管理和更新,安全性能又是個大問題,往往很少利用。”IT顧問咨詢公司Illuminata的Gordon Haff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指出。

“是以,即使向外擴充x86硬體仍然十分盛行,也越來越多地作為IT技術集中管理的資源的控制之下。雲計算的各種形式借此重新集中到一個新的水準。” Haff繼續表示,在這方面,該主機已成為受人歡迎的企業級雲計算的“典範”。他說:“數量計算領域有着傳統的優勢,如主機動态工作量管理,高水準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并能夠處理大量的I / O負載。是以,今天的System z大型主機看上去與其說像一款過去的主機,還不如說是未來企業級雲計算主機的典範。

System z的支援者一直宣稱Big Iron作為雲計算的典範。根據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主機的使用者群共享副主任Jim Michael一直倡導的設想,其遠不是一個單純的雲計算的執行個體,雲計算将推動主機的使用或企業内部的雲計算平台的采用。

畢竟,在過去,顧客總是知道他們正在業務領域中利用大型機處理主機。企業雲改變了這一模式,因為其将Big Iron的硬體和軟體變成了螺母和螺栓的性質。從内部客戶的角度來看,他認為,企業的雲計算是與(或應該)平台無關的工具,如該行業的企業客戶可以在幾十年内以固定的價格購買商定的服務,以及大緻已被授權的主機。不同的是,基于大型機的雲是可自定義的,即使不是完全可由使用者自主定義的。

“你可以在你需要的作業系統采用這種模式。你可以說,這些都是我需要的。讓我舉一個伺服器的執行個體。Michael在接受采訪時解釋說。”這将讓我們更加靈活地滿足使用者的要求,因為我們沒有經曆為使用者帶來他們的需要的伺服器或存儲資源的周期。我們的架構使上述這些都被排除在我們的彙總資源之外了。“

基于大型機的雲最有趣的是什麼, Big Iron作為一款優秀的企業級雲計算平台同時發揮的優勢是什麼,雲模型并不激進的模式轉變使得許多人很容易做到這一點。

據Haff介紹,IT企業已經大規模投資于現有的,而且通常緊湊的老技術。由于多種原因,這些技術不能完全移植到分布式空間的雲計算平台。一個可行的私有雲必須适應的基本的企業計算現實環境:即要求舊的應用程式或技術需要正常運作(例如,包括限制的低延遲DASD陣列和伺服器主機之間的連接配接)

“現有的企業的要求或者軟體開發也沒有解決這些問題。是以,一家企業的雲計算戰略不應該是批量淘汰、更換,而是将新的應用程式和操作方法與現有的策劃呈現一個連貫的方式。整合和協調兩個業務領域的System z上有着很好的記錄。” Haff指出。

那麼,這個問題對于IBM公司來說,在企業範圍内納入雲計算的辦法基本上是一個企業軟體的演變和過程,而不是像Web 2.0演化進入企業的過程那樣。這種觀點是通過自上而下的部署雲計算平台,而一個企業架構師的形成對比的是自下而上的,戰術性的測試方法,與大多數雲計算消費者都相關。

還有一方面,據Haff表示:IBM的System z中心承擔雲計算并不是一個激進的随需應變戰略。相反,Haff表明,它是IBM随需應變空間的延伸。

這兩大戰略概念有相似的屬性,如應用程式級的可用性和靈活性,政策為基礎的自動化,高安全性和端到端的系統管理。他說:最新的政策,或至少達到一個新的水準是強調異質性動态的基礎設施,System z隻是其中的一部分。

懷疑論者反對Big Iron雲的支援者可能是不現實的。如果是的話,企業就要開始購買和部署主機硬體(更不用說租用主機操作員或程式員)從事雲計算戰略了。

懷疑論者也可能指向最近的調查結果,其中報告了令人沮喪的雲計算使用調查情況:隻有百分之十三的大型企業(和百分之十的中小型企業使用者)使用的是基于主機的雲計算平台。另一方面,相關人員在利用各種先進的虛拟化技術(例如,存儲和網絡虛拟化)和雲計算平台的采用量之間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值得注意的是,雲計算是一個合乎邏輯的延伸到更先進的内部虛拟化部署。受訪者說,其他形式的虛拟化轉向雲計算已經有很強的趨勢。業界資深人士Joe McKendrick對大型機和小型機的市場佔有率進行了廣泛的調查。McKendrick指出,剛剛超過一半的雲計算平台采納者”已經采用了應用程式虛拟化,占整個調查人數的百分之十六。“

在這方面,Michael認為Big Iron雲将推動類似的其他的主機,如System z的Linux系統或IBM最近特别提出的引擎産品(如z系列應用處理器或協助zSeries大型綜合資訊處理器) .這不是一個産生新的重大牽引主機的問題,盡管這可能會發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大型機一直不景氣。相反,它的問題是投資保護的不斷擴大影響了主機在企業中的作用(戰略意義方面)。

出于這個原因,雲計算隻是幾個相關的iron主機。例如,一個大的主題是“高密度計算” :一種簡單用語,大緻描述了企業未來采用諸如虛拟化,雲計算和其他公用事業類的服務。由于其曆史和成熟狀況,主機将可以在任何企業的未來發揮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Michael總結說,其作為一個增值平台,雲計算好像也變得不容易了。

“大型機不是靈丹妙藥,但它是企業IT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當你看到有為企業提供的外部雲計算,外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您的一些雲計算工作量,同時還有人使用主機來提供這些服務。” Michael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他舉了一個他自己在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的執行個體。“我可以處理的辦法是建立作為雲到最終使用者部門需要利用的計算中心,但不必擔心要擷取硬體或軟體。這是企業使用情況下最有意思的事情。”

原文釋出時間為:2009-07-31

本文作者:IT168.com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IT168,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IT168。

原文标題:雲計算中的Big Iron重新成為時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