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正在消失的無錫地名——洛社(楊市)篇

作者:無錫王子謙

楊市,位于無錫西部,東北、東南與洛社、藕塘兩鄉相鄰,南與陽山、陸區兩鄉相連、西與武進縣的洛陽以錫溧運河為界,直湖港縱貫全境。

本文約2300餘字,閱讀完約5~8分鐘。

那些正在消失的無錫地名——洛社(楊市)篇

楊市

楊市舊名楊樹園,後稱楊墅園,宋以後,屬青城鄉,相傳明代,楊懷軒建别墅于此而得名。全境總面積26平方公裡。解放初設楊墅鄉,1958年成立楊墅人民公社,1965年劃出原新渎鄉部份,另設陽山農場,1980年改名為楊市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設楊市鄉。2004年,楊市和洛社、石塘灣三鎮合并而成新的洛社鎮。

那些正在消失的無錫地名——洛社(楊市)篇

楊市街景舊照

楊市最為著名的是曾經的無錫縣重點中學楊市中學,也就是現在江蘇省錫山進階中學的前身。上世紀20年代愛國實業家匡仲謀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在其私第開設匡村初等國小堂,民國十六年(1927)創辦匡村初級中學,這就是後來的楊市中學,匡村中學舊址現在仍完好地儲存于省錫中匡村實驗學校内。

那些正在消失的無錫地名——洛社(楊市)篇

匡村中學舊址

那些正在消失的無錫地名——洛社(楊市)篇

匡村中學招生廣告

楊市共有13個行政村,135個自然村,以下是部分村名及曆史由來:

楊 市——自然鎮名,舊名楊樹園。後稱楊墅園,又簡稱楊市。

唐村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新華大隊,1982年以駐地唐村裡更名為唐村大隊,1983年改設唐村裡村。

楊圖裡——村名,明末,因楊姓圖董而得名。

那些正在消失的無錫地名——洛社(楊市)篇

楊圖裡村

殷墅橋——村名,原名鮑家裡。

新搬村——村名,1952年後新形成的居民點。故名。

桃林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桃林大隊,1983年改設桃林村。

水垛上——村名,該村四面環河,稱原名水墩上。後演變為水垛上。

岸田裡——村名,岸田即圩田,以地類得名。

劉家漕——村名,原名周其王,系人名,因最早居此而得名。後以村旁劉家漕河改今名。

前頭巷——村名,該村在馮巷前方,故稱。

那些正在消失的無錫地名——洛社(楊市)篇

楊市老街

張華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駐地張華橋(村)取名為張華大隊。1983年改設張華村。張華橋——村名,此橋在清乾隆年間,為張、華兩姓所建,故名張華橋,亦用作村名。

南章巷——村名,因位于河浜南,以章姓得名。

火炬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火炬進階社社名為火炬大隊,1983年改設火炬村。

北費村——村名,原以姓得名費村。後分遷于南另成一村(南費村現屬胡埭鄉孟村村)又名北費村。

十房村——村名,張姓第十房在此定居,故名。

東降頭——村名,該村位于祁巷上之東的高绛旁,故名。

西 圩——村名,原名沈巷。清乾隆年間,以徐姓改名徐家旦。後因圩田東有東圩村,此村居西,故名。

雙車垛——村名,因有兩個戽水車垛,故名。

東 圩——村名,因位于圩田東而得名。

蘆塘裡——村名,因原為蘆蕩荒地,故稱。

保建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保建進階社社名為保建大隊。1983年改設保建村。

勤餘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勤餘進階社社名為勤餘大隊。1983年改設勤餘村。

匡橋頭——村名,因位于匡橋旁,故名。

那些正在消失的無錫地名——洛社(楊市)篇

省錫中前身無錫縣中——楊市中學

韓家尖——村名,該村位于兩河相交成尖角處,以韓姓得名。

李馬巷——村名,以李、馬兩姓得名。

住 基——村名,“住基”即村莊。

唐家壩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勤豐大隊,1982年以境内唐家壩(村)更名為唐家壩大隊,1983年改設唐家壩村。

鄭 巷——村名,原名孫巷。

強家渡——村名,曾名羅村、錢家旦。因強姓在此擺渡而改今名。

大楊巷——村名,元順帝時,沈姓大、小兩房從常州、灰蘆底村來此定居,此處為大房的住地,故稱。

小楊巷——村名,參見上條。

北湖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北湖進階社社名為北湖大隊,1983年改設北湖村。

蘭溪岸——村名,本名爛泥岸。元順帝時,有隐者名五蘭,為避兵戈騷擾,從五牧遷此,傍水築室以居,性喜栽種蘭花,取名蘭溪岸。

管家頭——村名,原名中安莊。因村上管姓居多,改該名。

那些正在消失的無錫地名——洛社(楊市)篇

楊墅園文化宮

莊 裡——村名,該村位于直湖港畔,原名湖村。後稱莊裡。

東安莊——村名,位于永甯庵之東,故稱。

西安莊——村名,參見上條。

河西村——村名,該村在直湖港西岸,故名。

楊市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楊市(自然鎮)命名為楊墅大隊。1983年改設楊市村。

西前章——村名,參見戈巷村的東前章。

駁 岸——村名,該村位于楊市浜西,沿河為石駁岸,故名。

出新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出新進階社社名為出新大隊,1983年改設出新村。

前馮巷——村名,相傳,最初為馮姓鐵匠居此,原名打鐵墩馮巷。後分為兩村,此村居前,故名。

後馮巷——村名,參見上條。

戈巷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國慶進階社社名為國慶大隊,1982年以境内戈巷上更名為戈巷大隊,1983年改設戈巷村。

東前章——村名,楊市浜東、西兩岸各有一村,均以錢、章兩姓得名。此村居東,稱東錢章,後演變為東前章。

東秦巷——村名,相傳元代秦姓到此落戶,取名秦巷。後分遷兩村,改稱東秦巷。(西秦卷現屬楊市村)。

福山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東方紅進階社社名為東方紅大隊,1982年以境内古廟“福山庵”更名為福山大隊,1983年改設福山村。

邵基壩——村名,清初,邵姓自洛社附近的小徐巷遷居于此,并在其宅前河浜旁築車水壩,故名。

大楊巷——村名,又名破墩頭大楊巷。清末,楊姓兄弟倆從馬山遷來,大房居此,故名。

大三房——村名,最初為殷姓大房,三房的住地,故名。

岸裡馮家——村名,馮姓聚居于彭家岸東,故名。

南周巷——村名,位于邵基壩之南,以周姓得名。

大岸橋——村名,此橋位于兩岸之間,得名大岸橋。該村位于橋旁,因用其名。

三鄉岸——村名,此圩區原屬三鄉(青村鄉、萬安鄉、福安鄉)管轄,故名三鄉岸。用作村名。

肖徐巷——村名,以肖、徐兩姓得名。

廿四岸——村名,因有24塊田組成的圩田,故名念廿四岸。此村位于圩内,因用其名。

溝圈裡——村名,原名西溪村。因四周開了護村河,改今名。

蔣梅棚——村名,因村西原有蔣梅棚而得名。

陽湖農場——場名,1968年圍墾北陽湖後成立紅湖農場。1982年以北陽湖(湖)更名為陽湖農場。

紅湖新村——村名,1968年圍墾北陽湖後建立的村,故名。

那些正在消失的無錫地名——洛社(楊市)篇

楊市地名圖

參考資料:《無錫縣地名錄》、《無錫市地名錄》、地方志及部分網絡文獻,部分圖檔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關聯推薦:那些正在消失的無錫地名——陽山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無錫地名——洛社篇; 那些正在消失的無錫地名——胡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