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曆史的中國姑娘:我的秘訣是“拼”

作者:光明網
創曆史的中國姑娘:我的秘訣是“拼”

馮靜在“難抵極”留影。

創曆史的中國姑娘:我的秘訣是“拼”

80後姑娘馮靜。

有一位中國80後姑娘名叫馮靜,她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着驚人的毅力和能量,她獨自闖入一百多年來一直由男性探險家占據的南極探險領域,兩次徒步征服南極大陸:第一次,2018年初,馮靜和一名外籍向導曆時52天,徒步穿越1130公裡南極大陸成功抵達南極點,成為完成此路線的中國女性第一人。第二次她創造了人類曆史。今年1月25日19點18分,她和兩位外籍助理一行三人曆時80天,徒步1800公裡,抵達了南極大陸的“難抵極”。這是人類首次僅靠雙腳到達“難抵極”!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志敏

一片反對之聲

抵不上“難抵極”夢想的召喚

南極大陸“難抵極”,簡稱POI,是距離南極大陸所有海岸線最遠的點。

1911年12月14日,挪威探險家阿蒙森的探險隊在人類曆史上首登南極點。47年後的1958年,前蘇聯遠征車隊才第一次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難抵極”不僅位置偏遠,而且海拔3715米,高出南極點近900米,氧氣含量和氣溫都大大低于南極點,是以被冠名為“難抵極”。至今全世界僅有8名男性探險者,依靠風力以風筝滑雪的方式成功抵達過“難抵極”。

馮靜是一位80後的北京姑娘,畢業于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工作一段時間後辭職成為一名獨立環球旅行者和探險者,曾以背包、自駕、帆船等方式深度旅行,足迹遍布去除南極外其他大陸的130個國家和地區。

遠征南極的夢想誕生在2014年年底。那時馮靜正在進行一次長線的環球旅行,去南美洲烏斯懷亞的途中,一路上也在研究南極大陸的資訊。發現一些遊客在搶郵輪公司“最後一分鐘”甩賣的船票。這是一種優惠船票,帶遊客到南極大陸去體驗南極風光,馮靜也有些心動。于是馮靜下決心對南極大陸來一次深刻的體驗,滿足自己多年來對南極大陸的好奇心。

馮靜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所有的親朋好友都表示反對她這個決定,認為她頭腦發熱瞎胡鬧。大家覺得一個女孩身體單薄,身高隻有1.64m,沒有任何一項運動特長,從來沒有滑過雪,這個目标完全是一件不現實的事。其實這個夢想的産生有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馮靜研讀過很多南極早期的探險家(包括女性探險家)的日記或傳記之類的著作,其中被評為“20世紀最有影響的探險家”沙克爾頓乘堅韌号赴南極探險的經曆對馮靜的影響最為深遠。

沒人看好的她

幸好遇到頂級極地教練收留和指導

馮靜為實作目标制定了詳細的步驟計劃。沒有資金贊助,自籌!不會滑雪,從零學起。其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找到最專業的極地探險導師來訓練指導自己。可是14位專業極地向導都不看好馮靜,直接拒絕了馮靜的請求。直到馮靜找到了加拿大籍的退休向導“PAUL”。

“PAUL”在極地探險領域非常知名,帶隊完成過很多次極地遠征項目,其家族公司專門提供極地探險服務。他給了馮靜一個建議:先遠征南極點,獲得極地經驗後再考慮遠征“難抵極”的事。馮靜接受了他的建議。

去南極點之前,“PAUL”帶着馮靜在挪威訓練了兩次,每次兩到三周。在此期間,馮靜還兩次到紐西蘭訓練,一次是找專業登山教練學習“冰隙救援”:落入冰隙後如何克服恐慌心理,配合同伴救援或自救。還有一次到紐西蘭自訓,做模拟雪地環境的訓練。

第一次遠征南極點,“PAUL”提出有兩條線路可選,一條近一條遠。馮靜很果斷:既然是實戰演練,越接近實戰越好,選遠的。

2017年年底,在教練兼向導“PAUL”的陪同下,馮靜從南極大陸海岸線的大力灣出發,曆時52天5小時,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成功抵達南極點,成為中國完成此線路的第二人,女性第一人。這一成就讓她入圍當年的中國戶外金犀牛獎最佳戶外獎。

艱難征服之旅

自制的頸托最終赢得了“厘米之戰”

2019年底,經過近兩年的訓練和各項準備,由馮靜發起的“行則将至”遠征隊一行三人(另兩人是向導和助理,其中一位是“PAUL”的女兒),從南極大陸的俄羅斯新拉紮列夫考察站附近的海岸線出發,開始進行越野滑雪穿越1800公裡的‘難抵極’之旅。

曆時80天的難抵極行程中,最艱難的路段出現在初期的第二十天到第三十天之間,海拔從兩千多米上升到三千多米,連續爬升路段加上連續大風天。每天都是6-7級的狂風,拖着雪橇頂風爬升時,身體必須一直保持脖子向前探的姿勢,就像馬拉車的姿勢。狂風卷來大量松軟的雪,雪橇陷入雪中,往前拉雪橇時就會一頓一頓的。每天持續十幾個小時這種拼命用力的姿勢,導緻脖子“罷工”。

有一天連咽口水都覺得疼,那天馮靜什麼東西都沒吃,連水都沒法喝。正常每天行程必須走滿十小時,但那天馮靜第一次提前叫停行程,提前兩小時紮營。

當時脖子的狀态是既不能上下動也不能左右擺,要轉動脖子,必須用手扶着腦袋。最好的辦法就是休息,但是行程又不允許停下來休息。但強行走使脖子損傷更嚴重,也可能導緻遠征失敗。馮靜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危急關頭,她剪了一塊睡墊,卷起來做一個頸托,用一根帶子系在脖子前面,卡在下巴和鎖骨之間形成一個頸托,24小時連睡覺也戴着,讓頸部的肌肉得以休息。但也有個副作用,就是南極高原上本來空氣稀薄呼吸困難,頸托一卡氣更短了。這個頸托一直戴了很多天,終于有一天,脖子肌肉恢複正常。

這個爬升階段真可謂“厘米之戰”。頂着大風,晃晃悠悠邁出去一步隻有幾厘米,馮靜瘦小的體格,在七級大風中,揮舞着雪杖歪歪扭扭掙紮着前進。有時突然一股強風,還能把她直接拍倒在冰面之上。

馮靜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在那段最艱難的路段,每天自己的心情也非常沮喪,充滿挫敗感。最多一天走12小時,一算程序隻有16公裡,一小時隻有一點幾公裡。

爬升路段終于走過去了。進入相對平緩下降的路段,這時大風天也結束了,最艱難的時刻終于挺過去了。餘下的五十天行程,遇到的困難都沒有超過這段“厘米之戰”。其中12月初到12月21日之間還有一段令人欣喜的好天氣: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氣溫越來越暖和,最适合徒步遠征。

感悟

“我最厲害的武器就是拼上一切的決心”

馮靜有着北京姑娘的典型特征:直爽,快人快語。采訪中她常說:“我身體條件很普通,沒有任何天賦異禀,我最厲害的武器是拼上一切的決心。”有幾件事可以說明這一點。

遠征“難抵極”出發前,馮靜失去了經濟支援,但并沒有動搖她的遠征決心。遠征“難抵極”按計劃是2019年11月出發,承辦南極探險的公司要求提前一年付費,也就是2018年11月之前付費。但是當馮靜向簽約的經紀公司要求打款時,經紀公司卻不肯。按照經紀合同約定,經紀公司應該賠償100萬違約金。為了集中精力備戰遠征,馮靜主動要求放棄違約金并立即解約。最後馮靜的遠征費用都是通過借款籌集的。

遠征需要每天拖着雪橇行進十個小時以上,體能消耗極大。為增強體能,保持核心肌肉的力量,馮靜創造了一套自訓方法:負重十公斤在街上拖個大輪胎前行。為避免驚擾路人,馮靜每天淩晨不到一點出門,四五點結束,每次拖行3個多小時。

馮靜自己的體會是,除非發生掉冰隙這種重大災難事故,正常情況下往往由于某個細節不夠完善拖延了行程,以至于錯過了抵達目标點的最佳時間視窗。“遠征的成功是由每一個細節組成的。把所有的小事情都處理好,通過無數微小的努力才能獲得你想要的結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