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有感

作者:橙果果育兒成長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一本成長勵志型的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弗蘭克西,從卑微的貧民區孩子,成長為一個有夢想的大學生的故事。看完這本小說不得不感慨,沒能在自己十幾歲青春懵懂的時候閱讀它,真能算得上是一種損失。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圖書,尤其是家中有青春期的女孩子,家長不妨陪她一起閱讀此書,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如何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有感

小說的主人公弗蘭西出生在布魯克林的赤貧家庭。母親凱蒂靠個人做清掃工作,換取免費住宿,養活一家四口人。父親約翰尼在工會做侍者,收入很低,且大部分收入都被他用來買酒喝了。

很小的時候弗蘭西就和弟弟尼雷一起去拾破爛,賣得的幾分錢,一半存進儲蓄罐,一半用花作零花錢。

如何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有感

他們的母親凱蒂是一個勤勞、堅韌的女性,即使家中一貧如洗,她也會精打細算,給家人做出各種各樣的美食。哪怕是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貧窮卑微到塵土裡,凱蒂也會給孩子們創造詩一般的生活,讓孩子們擁有富足的内心世界。

凱蒂每天早晨會煮一大壺咖啡,盡管水多咖啡少,為了讓咖啡的苦味更濃郁,她會煮一天然後加入一朵苦菊。家中的每個人都會擁有一杯咖啡,像富人一樣慢慢享受。

弗蘭西不喜歡喝這樣的咖啡,她隻喜歡聞咖啡的味道,感受咖啡暖暖的溫度,然後在吃過晚飯後将咖啡倒進洗碗池子裡。

在姨媽們看來,這是一種浪費,可是她的母親卻認可她的行為。這讓弗蘭西覺得,即便她比别人貧窮,但在某種意義上,她比所有人更富有。

母親對待生活的坦然和努力,讓弗蘭西對生活充滿了期待,而家庭中特有的儀式感,也讓弗蘭西的内心世界富有而充盈。

弗蘭西出生的時候,從未上過學的外婆就告誡母親凱蒂,要讓孩子讀書。隻有國小文化的凱蒂便每天給弗蘭西讀《聖經》和《莎士比亞》。長大後,弗蘭西在書中學到的知識讓她在周邊的同齡人中格格不入,但也同時使她脫離了同齡人貧窮的世界,拉開了與她們的距離。

逆流而上的魚是孤獨的,但也是幸福的。弗蘭西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到圖書館借書,然後一個人躲在家中的太平梯上看書。在樹影斑駁中,她看着一本書,守着一碗零食,獨自一個人,一看就是一下午。

如何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有感

她看書,也看人。所有看到的文字、人和事,最終都化成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

網絡上有句話很流行:“你要悄悄拔尖,然後驚豔所有人。”而閱讀,無疑是最便宜又最簡單的自我提升方式。

通過閱讀和思考,弗蘭西對自己的人生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她不喜歡原來學校的教育方式,喜歡另一所離家遠的學校。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約翰尼,父親成功幫她成功轉學。在新的學校裡,弗蘭西遇到了一位看好她的老師,并在老師的鼓勵下愛上了寫作。

可是好景不長,在她即将畢業的前期,父親去世了。她的寫作也被迫終止,并對人生産生了新的思考和了解。

盡管凱蒂堅持要讓孩子們上大學,但拮據的生活,使她不得不在兩個孩子中取舍,最終決定讓弟弟尼雷繼續上學,弗蘭西則推遲上學。弗蘭西對此感到非常的難過,她一直覺得母親偏心,以前父親在的時候,她有父親陪伴安慰,可現在她卻隻剩下自己了,明明尼雷不想上學,而母親卻忽略想上學的自己,強迫讓尼雷上學。

母親說:“我要是不逼他,他就永遠都不會回去上學。可是弗蘭西你呢,總是會繼續争取,還是要想辦法回去的。”

面對孤獨無助的母親,最終弗蘭西選擇了妥協,但她并沒有為此放棄上學的想法。

是的,上學的方式不隻有一種,有一種是繼續教育,還有一種叫自學。一個人如果真的想要達成某一個目标,她總是會想盡辦法去向目标靠近的。

弗蘭西通過努力,邊上班,邊學習。不僅通過了大學的入學考試,還提前完成了大學一年級一半的課程。

如何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有感

沒有實作不了的目标,除非自己不夠努力或者目标不夠明确。

青春期面臨的問題,除了成長、學習和工作,還有愛情。

對于涉世未深的人來說,愛情總是充滿神秘和誘惑,想要靠近,卻又害怕靠近。

弗蘭西第一次感到心動,是因為 本 。她在圖書館遇到的一個男孩,他給她提供幫助和建議,并幫她輔導、檢查作業,制定暑假計劃和人生規劃。

本是一個很好的夥伴和導師,弗蘭西語是喜歡 本 的。可是本太優秀,太忙碌了,弗蘭西根本不敢打擾他,這使她感到孤獨。當一個男孩向弗蘭西表白時,她心動了,并且很快愛上了那個男孩。在愛情萌芽時,弗蘭西被 李 撥動了心弦,卻也被他留下了傷害。

青春期的愛情悸動很是正常,但是也要清晰明确自己的界限,和想要的是什麼。在對一個人并不了解的情況下,不要輕易許諾自己的一生。愛情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在愛别人時,也要愛自己。當遇到傷害時,一定要懂得及時止損,不要讓自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在弗蘭西和 李 的愛情當中,即使沒有 李 的背叛,想必弗蘭西和 李 ,也未必能幸福長久地生活在一起。兩個對生活追求完全不一樣的人,且是以孤獨、欺瞞開始的愛情,終究并不牢固,就像她的母親凱蒂和父親約翰尼一樣。

這一場失敗的愛情也讓弗蘭西明白了一個道理,“我不需要對任何人産生需要,而是要讓别人需要我。”每經曆過的一場磨難,都是對内心的一次磨砺。

生活在世上的每個人,無法選擇、決定自己的出身,但是卻可以把控自己未來人生的走向。就像羅姆利家的女人們一樣,始終對生活抱有希望,并盡自己可能的力量去改變它。而閱讀、教育、學習和思考,無疑是改變自己人生最好的辦法。

隻有自己的眼界開闊了,才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實作更美好的人生。願每一個女孩子都能夠認清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走向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