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構雲服務的管理架構 CIO應當如何做?

  在當下,雲風險管理的哪些方面是IT主管們需要特别關注的呢?

  最重要的不在于雲服務提供商本身,而是大企業缺乏一種針對雲計算的統一架構。諸如資料隐私和安全等技術相關的雲計算風險本身就處于快速的變化中,即使技術本身也因服務或提供商的不同而存在顯著差別。缺乏對這些技術和提供商的統一應對方法是最大的風險,因為這會導緻原本合适的外包協定恰得其反。那麼,如何建構雲服務管理的企業架構呢?

  缺乏評估雲服務提供商的統一方法。CEB前期的研究表明有些關于雲服務的錯誤會立刻導緻對廠商的誤判。很多企業還未開始廠商評估标準的改進。缺乏應用整合和遷移到雲服務的明确指導。應該采用參考體系架構的模式,進而使開發人員、項目經理和業務夥伴能協調一緻地進行風險管理。

  而在IT轉向雲服務的過程中,關鍵人物的有效溝通十分匮乏。對于廠商來說,一般傾向于繞過IT直接和業務部門打交道,因為這樣可以将合同金額提高50%到100%,還能将銷售周期縮短50%到80%。

  為了形成統一的評估架構和體系指導,IT主管需要向業務端傳達後者所能了解的業務目标,讓業務端形成明确的預期,并且指出哪些問題需要IT與業務之間合作解決。當需要和業務夥伴或服務商一起評估風險時,最後一項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大部分IT團隊來說,消除這些風險并非難事,但有個前提是必須對廠商管理架構進行革新。目前大多數廠商管理架構都太過于重視技術或服務商,而有些IT組織已經開始質疑這一點。領先一步的企業已經認識到,應該基于參考架構來考慮用于雲風險管理的工具–比如根據業務發展線路圖來進行評估:

  新的價值來源、将雲服務與更宏觀體系內建的模式和标準、確定雲服務安全的決策架構和指導

  最主要的是要認識到,無論市場如何變化,雲計算都可能是未來技術體系的必然組成。而且企業都會需要參考模型來定義雲服務所扮演的角色。最大的風險不在于技術或者服務提供商,而在于因為無法充分利用雲計算而喪失的機會。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3-05-27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IT168,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IT168

原文标題:建構雲服務的管理架構 CIO應當如何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