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作者:創業邦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這是一家福利好到爆的公司

這家公司說大沒有多大,但好歹4500多人,不打卡,沒績效,KPI聽都沒聽過,說白了,上不上班自己看着辦,工作完成了就行。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一人工作,全家醫保,就算是新人剛上班,說一句家裡有人生病,立馬放6個月的帶薪假,懷孕也是一樣的待遇。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照說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無原則的“三無”企業,是不可能被人看好的。果不其然,曾還在發家的階段,《洛杉矶時報》的一位記者來采訪,搖着頭走了,報紙上堅定地預測,“你們現在可以這樣管,等做到2億美元就不行了。”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兩個企業負責人不服氣,等企業做到2億美元的時候,把記者請回來,記者一看,怎麼管理還這麼懶散,再次出言警告,你們這樣,到10億美元就要完!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現在我們每年營收超過65億美元了,但還是在這樣管理。”記者也是信了邪,全世界估計也就你們家敢這樣做生意了。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而這家完美避開所有企業管理法則,卻憑着這股懶散做到世界第一的公司,就是全世界記憶體界的一哥——金士頓!

如今它不僅已經擺脫質疑,甚至還變成美國科技人員,人人都向往的烏托邦理想國。不過在這裡不得不提的是,不融資、不上市、無貸款,這家世界500強裡最奇葩的私企,還是出自兩位中國人之手。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杜紀川和孫大衛是不打不相識,當時是70年代,杜紀川還在幹銷售,一次打籃球偶遇了孫大衛,一場酣暢淋漓的球賽,把未來的創業夥伴,親手送到了他面前。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當時孫大川在做硬體工程師,經常給杜紀川提起,公司做一塊電腦主機闆成本200美元,售價卻高達2000美元,而且根本不愁賣,賺錢效應實在驚人。

這讓工科出身,又有銷售經驗的杜紀川嗅到了一絲商機,“不如我們也來幹這樣的生意,你來設計主機闆,我來負責銷售。”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自古商界奇才,都愛在車庫裡辦大事兒,杜孫二人也不例外,收拾好杜紀川家的車庫,兩人就開始搗騰起自己的美國夢,創辦了專門做存儲的公司:Camintonn,正好碰上美國經濟噴發的高潮,生意好得不得了。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短短兩年,兩人沒掙到大錢,小錢倒是掙了不少,也沒多少大志向,有公司想收購Camintonn,甩手買了,把錢扔給股票經紀人,自己就開始逍遙快活。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到了1987年10月17日,美國的黑色星期一來了,股票崩盤的太過突然,短短幾個小時,美國股票總市值蒸發5000億美元,相當于全年國民生產毛額的1/8,很多熱衷于炒股的人更是身家俱損。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杜孫二人自然沒有逃過一劫,一夜暴富的滋味沒嘗到,一夜傾家蕩産倒是硬生生經曆了一會,兩人真是無處話凄涼,中年破産不像青年時候,事先串通的人帶母的,以後的生活可怎麼辦哦。

就這樣平複着心情過了兩個星期,二人出來喝咖啡,從安慰說到鼓勵,又從鼓勵變成幹勁,去他的破産,大不了重頭再來。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于是,回家翻箱倒櫃,最後又在杜紀川家的車庫裡,找到了2000美金,以此為啟動基金,開始了金士頓最初的萌芽。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沒錯又是車庫

如今的金士頓,自然是牛得不行,不僅是全球最大的記憶體公司,還多次當選全美最佳雇主,原因就在于創始人始終堅持自己“奇葩”的企業文化。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最不愛聽的就是商學院的管理“歪理”,聽說員工有困難了,杜紀川通常二話不說,塞個幾百幾千美元進員工口袋,不夠的再說。

帶員工去出差,出完差别急着上班,有時間咱們來個“附贈旅行”放松放松,甚至自己掏錢帶他們去賭城潇灑一把,最重要的就是開心了。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有人說他們這一番做派,簡直就是拿錢不當回事,诶~說對了,還真就拿錢不當回事。

當年金士頓也被人收購過,那是1996年的事兒,孫正義的日本軟銀以14.5億美元收購金士頓,可最後交賬的時候就拿出11.7億,資金有些緊,剩下3.3億,希望能緩緩。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然後杜紀川給孫大衛一個電話通氣,十幾分鐘之後就給孫正義回複,這3.3億美元,我們不要了!

真的不要了?把孫正義着實驚訝了一把,不要了不要了。不僅3.3億美元不要了,還拿出1億美元分給員工們,每人分到的錢不低于200萬人民币。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而比這更傳奇的還在後頭呢,後來日本軟銀對存儲行業沒興趣了,要出售金士頓,孫正義主動找到杜孫二人,硬要以4.5億美元賣還給他們,算下來還淨賺6億多美元。

不過看之前杜孫二人的做派,也不外乎二人如今并列《福布斯》全球華人富豪榜第51位。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經曆過幾次失而複得,杜紀川和孫大衛深刻地明白,賺錢不是工作的唯一,他們隻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從中體味出公平、快樂、信任,以及人生那一點點甜味來。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正所謂千金散盡還複來,災難往往不可預測,而有時候,災難跌入誠信的人情味兒裡,就會變成上天最好的禮物。

延伸閱讀:

一筆交易虧了6.5億美元

卻成就了孫正義和金士頓創始人

1987年10月17日,杜紀川和孫大衛僅用2000美元充當為新公司的啟動資金,重新創業,并為公司取名“金士頓科技”。

而這一次創業,他們很快獲得了成功:

1992年,金士頓被媒體評選為全美成長最迅速的私營企業;1995年,金士頓憑借13億美元的營收成為全球第一大DRAM(動态随機存儲卡存)公司,成功跻身“十億美金俱樂部”。

為紀念這一成績,公司還在《華爾街日報》等媒體以“衷心感謝!”為題刊登巨幅廣告,緻謝供貨商和代理商,并列出了每位公司員工的姓名。

- 1 -

當時的金士頓像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其發展飛速引起衆多資本大鳄的注意,當然也包括孫正義。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于是,1996年,信心滿滿的孫正義走進杜紀川和孫大衛的辦公室,開出一個不容拒絕的條件:以15億美元收購公司80%的股份。

孫正義做事就是霸氣,不過這很符合他的風格,要不也不會有後來的“跟馬雲聊了五分鐘後就決定投資阿裡巴巴”的傳說了。

杜紀川與孫大衛都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他們自稱沒有什麼雄心壯志,而且已經賣掉一次公司,過上潇灑的日子。唾手可得的巨大财富,讓他們再度向往起雲淡風輕的恬适生活,因而決定該放手時就放手。

然後,他們做了一件震動全美的事情,在獲得軟銀10來億美元的首筆收購款後,杜紀川和孫大衛拿出1億美元現金分給了金士頓所有員工。依靠這筆意外橫财,金士頓的普通員工都可以買到好幾部法拉利。

接過金士頓之後,孫正義展開了他的硬體發展計劃。

他推動金士頓與東芝合作,為東芝個人電腦進行記憶體更新,這也是個人電腦OEM廠商首次和記憶體制造商合作制造聯名産品子產品。

他還帶領金士頓到英國設立歐洲總部。1998年,生意大好的金士頓更聲名大噪,在《财富》雜志“美國百名最佳雇主公司”評選中獲得排名第二的好成績。

金士頓一路向前,孫正義卻遇到了麻煩。

2000年,軟銀因擴張過度,再遇上網絡股災,資金陷入窘境,是以,軟銀隻付了11.4億美元,還有3億美元付不出來。

于是,孫正義找到兩人商量能否延期支付還沒付完的3.3億美元收購款。

沒想到兩人當場決定:剩下的,就不要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已經賺得夠多了!

不過,後來孫正義還是決定放棄金士頓。

當時,軟銀已因雅虎赢得網際網路投資霸主榮譽,所投項目也大多是網際網路公司。但金士頓的存在卻讓市場困惑,甚至擔憂他們的戰略不清晰。每當軟銀的股價上漲時,這個問題就被提出來,對其網際網路霸主形象形成幹擾。

于是,為了軟銀的戰略調整,孫正義最終決定——賣掉金士頓,把火力重新聚焦到網際網路。

買的時候堅決,賣的時候果斷,這就是孫正義,一旦決定,不惜虧損,不拖泥帶水。

或許是出于對杜紀川、孫大衛為人仗義的欣賞與感激,或許是出于希望金士頓依然要做自己的友軍,孫正義決定把公司還給杜紀川、孫大衛,并且主動開出了一個也讓全世界震驚的價格:4.5億美元賣掉金士頓80%的股份。

14.5億美元賣出,4.5億美元買回,即使剔掉一句話就送給孫正義的3.3億美元人情,杜紀川、孫大衛還是因為孫正義的這一折騰,淨賺了6億多美元。

- 2 -

在這筆交易中,孫正義與杜紀川、孫大衛,盡顯真正的儒商風範,成為商業史的一段佳話。雙方都是能夠知止,知足,能夠為對方着想。這就是中庸之道,做事不做絕。

不是看幾本子曰的書,穿一身唐裝就可以叫儒商,關鍵看怎麼做。杜紀川、孫大衛對投資人孫正義,對員工,都是滿滿的誠意。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如今,金士頓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是全球最大的記憶體企業,這個公司堅持不上市、不融資、不貸款,員工福利超好,被美國财富雜志評為“美國最适宜工作的公司”,成為一個超越傳統商業的理想主義企業。

比起他們來,現在市面上很多收購案的吃相太難看了。

3年多時間,11億美元支付,4.5億美元收回,虧損6.5億美元,賣掉的企業還一路繼續做大,對孫正義來說,這筆買賣虧嗎?

賬面是虧了,虧了6.5億美元。但是,如果算上機會成本,孫正義就是大賺。收回這4.5億美元是在1999年,如果孫正義不從這些他決定戰略撤退的領域撤資,那麼他可能就沒有錢再重注投資網際網路。

兩位中國人打造世界500強最“奇葩”私企,虧6.5億美元成就孫正義

軟銀投資阿裡巴巴正是在2000年,1999年收回那些要放棄領域的資金,改投網際網路,可以說成為軟銀最關鍵的轉折點。

這就是枭雄,算大賬,做大事。

其實,這個故事的幾個關鍵節點裡,在絕大多數人的絕大多數時候,應該是另外的走向:

當一個中年人46歲的時候,财務歸零時候,還有幾個人有勇氣去重新創業?很多人已經在準備退休生活,或者心想這麼大了,再也不折騰了,混着吧; 當孫正義提出需要延期,沒有錢付清尾款的時候,一般的買家可能就會起訴孫正義,你那麼大産業,怎麼可能就缺這點錢?你不給錢,我就不給你好好幹活,最終,金士頓這個被折騰的不行了,孫正義也陷入泥潭,杜紀川、孫大衛也就沒有後來買回金士頓的機會與成就的大事業; 當孫正義提出要賣回金士頓給他們的時候,一般的賣家都回要求本金加利息,或者更高的溢價,杜紀川、孫大衛可能買不起,孫正義可能也一時找不到好的買家,然後就把公司放着,等到出高價的人。這樣的話,軟銀可能就沒有足夠的錢趕在2000年去投資阿裡巴巴。  

人生的路真的很長,做好自己,善待他人,古人的智慧傳承了數千年,一定有其足夠的真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