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采用雲存儲 也許可以再等等

本文講的是<b>采用雲存儲 也許可以再等等</b>,【IT168 資訊】美國華盛頓地鐵相撞的新聞讓我聯想到雲存儲的安全問題. 資料交給雲存儲服務供應商還是自己儲存哪個更安全? 這跟選擇坐公交地鐵(或者打車)還是自己開車哪個更安全還有那麼點相似之處。

  任何一種交通方式都有潛在危險, 選哪個就看你信得過誰了. 自己開車是把命放在自己手裡; 而其它方式是把命交給了公交/地鐵/計程車司機. 如果自己車技平平甚至走路過十字路口都要跟着别人的選手, 那建議還是别自己開車了, 不出意外的話, 司機的水準應該更高些。

  不過, 話說回來, 這是在不出意外的情況. 而現實生活絕對比電影更具想象力. 成都公交慘案還有華盛頓地鐵相撞也都是血淋淋的現實. 雖然這個出事的機率可能比較低, 但是還是發生了. 但把資料交給服務供應商, 誰知道供應商就鐵定不出意外呢?

  HP和Yahoo今年三月底關閉他們的線上資料備份服務,而在此之前AOL的XDrive服務已經在今年1月宣布關閉. 這算好的, 起碼HP, Yahoo公司還在; 假設倒黴, 碰上服務供應商關門大吉了, 使用者的資料怎麼辦? 我相信, 資料遷移的複雜程度不會比自建資料中心更小。

  雲存儲将成為企業非核心資料的歸宿

  正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關于雲存儲是否值得考慮, 每個人也都各持己見。

  供應商們仍然在不停的講, 我們有專業的技術裝置和維護人員, 擴充能力強, 如果使用者自己儲存資料, 成本高又費力, 而且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自建容災非常昂貴; 而且自己儲存資料并非萬無一失, 誤操作也時有發生。

  不過也有人偏偏要跟廠商們唱反調, 稱炒作雲計算的概念愚蠢至極. 自由軟體基金會創始人斯托爾曼就是一位旗幟鮮明的反雲派:“雲計算概念真的很愚蠢,而這種愚蠢觀念的背後實質是:它不過是一場市場營銷的把戲而已。現在老有人站出來說,雲計算代表着産業發展方向,企業使用者轉向雲計算平台已勢在必行。說這些話的人其實都是在進行市場營銷。”他認為,企業使用者絕不應該把自己商業資料交給第三方服務商保管。

  我認同斯托爾曼“不應該把自己商業資料交給第三方服務商保管”的想法, 但我認為雲計算或者雲存儲終究是未來趨勢, 雲存儲将成為企業非核心資料的歸宿。

  兩害相權取其輕

  本人一直有這樣一個想法: 人的本性是非常非常懶惰的, 不過正是這種懶惰推動了社會科技的進步: 懶得算數,是以發明了電腦; 懶得走路是以發明了汽車; 懶得點火熱飯是以發明了微波爐……凡是操作簡單同時又能簡化生活工作的産品或技術, 勢必擁有強大的生命力。

  Windows圖形界面的崛起得益于人們懶得記複雜的DOS指令; 速溶咖啡的流行也得益于人們懶得自己研磨; 電子商務的普及更是得益于人們的懶, 懶得出門. 實際上雲的概念也是看準了這個切入點, 使用者隻要出錢就好了, 一切包在服務商身上。

  不過, 根據能量守恒定律, 麻煩也是守恒的. 懶人推動了科技的發展這倒不假, 但是人們的生活未必就得到簡化. 麻煩總是如影随行, 開車不是比走路更複雜? 科技到底讓生活更簡單還是更複雜? 《上帝也瘋狂》裡說人們不停的努力發明各種工具, 制定各種規則, 希望生活的更簡單, 可是人類的孩子必須在學校裡禁锢十幾年就隻為了學習如何在這個複雜的社會生存下來。

  同理, 用了雲存儲可能會省下自建和管理的麻煩, 但是, 還是會有新的麻煩找上門來, 資料安全遷移資料回收等等問題是質疑派的立論依據. 我認為, 使用者隻能是結合自己的實際需求兩害相權取其輕。

  不過從另一方面講, 雲存儲會在發展的過程中完善. 隻要有懶人, 就有市場需求, 有需求必定有供給. 此外, 任何一個市場都會經曆最初的群雄逐鹿優勝劣汰到之後的三足鼎立乃至一家獨大, 實力稍差或者營運不佳的供應商也會在激烈的競争中或被收購或倒下, 屆時, 市場将進入穩定期, 也許使用者可以考慮到那時再選擇雲存儲。

原文釋出時間為:2009-07-09

本文作者:IT168.com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IT168,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IT168。

原文标題:采用雲存儲 也許可以再等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