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殖場和奶牛場,你選擇哪個,決定了你能否從市場中賺錢

養殖場和奶牛場,你選擇哪個,決定了你能否從市場中賺錢

養殖場養牛是為了長大後賣個好價錢,牛奶場養牛是為了擠牛奶。前者隻能通過買賣賺取中間的差價,但買賣隻能進行一次,而後者卻可以有源源不斷的牛奶産出,這兩種養牛方式,你們會選擇哪個?

這兩種養牛方式就好比我們做投資,一種隻是為了賺取差價,一種是為了獲得現金流。我估計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樣吧,當然是希望能獲得現金流。但市場中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通過第一種方式進行投資。按照市場7賠2平1賺的原則,絕大多數人使用的方法,也必然在7賠2平的範圍内。想要從市場中賺錢,就應該始終站立在多數人的對立面。試着換一種方式,或許會有不同的結果。

市場中我們可能會時不時地聽到有人到處炫耀,炫耀自己買賣一次賺了多少收益,但其實哪怕到了第二年,這些人就會通通隐身。這種方式做對一兩次還有可能,但想長期做對,好像還沒有誰可以真正做到。而相反那些平常默不作聲,市場中經常性躺平的人,卻可以獨善其身,實際上不是他們有多牛,而是他們在用奶牛場的思維在做資産投資,這部分投資者不關注股票賬面價格,隻關心奶牛長得好不好,身體是否健康,是否能夠穩定擠出牛奶,隻要他們不缺錢,而且這個基礎條件還在,他們就不會主動賣出。因為他們知道按照這隻奶牛的産奶效率,多久能把本金收回,是以他們心态平穩,也更容易長期留在市場中。

好比十幾年前投資房産,在租售比比較高,租金收入完全覆寫了每月月供的情況下,那這套房子也就相當于一頭奶牛,可以穩定給我們輸出現金流。是以那時買房非常劃算,當然現在是否還存在這種房産市場,我這裡就不做讨論了。

市場中很多人賠錢,主要原因就是把目光放在了養殖場思維上,不是割肉别人,就是被别人割肉。一般在股市經過一輪暴漲後,很多投資者就會變得肥碩體壯,一頭養殖場裡的牛,已經吃的膘肥體壯的時候,他們正确的做法應該是什麼?肯定是趕緊跑,隻要還能跑得掉,那之前吃的那些肥料,就算是免費白吃了

可惜現實中,很多人願意做養殖場中的牛,甚至經常是看到别的牛在别的養殖場内吃的膘肥體壯,自己也心甘情願的跑到他們的養殖場中吃草,反映到股市就是股市越要到頂,越會看到儲戶的錢搬家,拿着錢蜂擁進入股市。比如2015年,5000點以後沖進市場的人,也包括前一陣買煤炭,追新能源的基本都是一樣的心态。

看到别人賺錢,絕不應該成為自己進入市場的理由,反而應該當成反面信号。任何的牛市,漲得越猛,最終賠錢的人可能更多

當然現實中也有追求現金流的投資者,比如巴菲特,皮得林奇這些大師,他們平常不顯山露水,也沒那麼多血雨腥風。就是因為他們每次在市場瘋狂時,早早跑路了。但當大家都哭着喊着,咒罵萬惡的股市的時候,他們卻又跑回來低價拿貨,其他時候就躺在市場中,幾乎不動,跟着公司一起成長。

是以巴菲特才說,喜歡追求資本溢價,賺差價的人,才是最傻的,最後也多半以悲劇收場。很多公司啥利潤都沒有,價格也能被炒上天,然後市場中還會有很多人不斷在解釋價格高的原因,給我們很多看似合理的買入理由,這其實是博傻行為,就是在賭後面還有沒有别的傻子過來接盤。在牛市末尾,到處是這種情況。

投資就是用今天的錢,換取明天源源不斷的收入,重點在收入,而不是未來賣出賺的錢,如果能高價賣出,那更好,為投資錦上添花,但如果價格沒漲,我們就應該想一下,這筆投資能否可以通過現金流收回投資本金。

其實我們隻要把眼光放在現金流上,那麼投資一家每年都能産生穩定現金流的公司,未來也必然會有不錯的溢價空間。也就是即使現在不是想着賺取差價,但未來依舊很大機率順手就把這差價就給賺了。比如A股市場那些源源不斷産生現金流的公司,白酒,電器,醫藥,他們的股價都漲了好幾倍了。相反,如果一直盯着資本溢價,往往就找不了幾個賺錢的機會,

我們說的現金流思維,就是想跟大家說,做投資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公司業績上,看到投資背後核心的東西,不要隻盯着價格,價格上展現不了多少有價值的資訊,反而會給我們很大的幹擾,讓我們做出很多錯誤決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