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講的是<b>選擇雲計算前先想好退路</b>,【IT168 資訊】如果我們回頭看看2008年的IT領域,最令人難忘的除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給IT業界帶來的沖擊之外,恐怕非雲計算的迅速崛起莫屬了。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一撥又一撥關于雲計算的論壇、展會先後召開,業界對雲計算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其他任何一種技術。但是,在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讨論如何向雲計算遷移時,擔心也随之而來: 如果使用者對雲計算的服務不滿意,該如何從雲計算中退出來,也就是如何防止被供應商鎖定。有關咨詢機構的調查表明,擔心被供應商鎖定已經成為不少IT負責人在部署雲計算應用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
小心被鎖定
作為一種新的IT模式,雲計算讓企業通過網際網路使用各種IT服務,而無需自己購買、部署和配置各種IT系統,進而把企業從IT系統的維護工作中解脫出來,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核心業務上。正是由于雲計算的這一特點,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IT技術實力比較弱的企業,開始考慮把自己的IT系統遷移到雲計算。而專家們則提醒企業别被廠商鎖定,遷移之前一定要認真評估,并給自己留好退路,以防到時進退兩難。
目前,這種鎖定有供應商方面的原因(比如故意為之),同時也有技術方面的原因。比如,雲計算相關标準的缺乏就是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之一,由于沒有标準使得資料和應用無法在不同的雲計算服務供應商之間自由遷移。
“盡管在很多關于雲計算的宣傳中都說,使用者遷移到雲計算後将沒有什麼後顧之憂,而實際上對某些雲計算的形式而言并非如此。”Forrester的分析師James Staten說,“特别是在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務)這種形式中,很多供應商用到了自己特有的技術和一些特殊的使用者接口,包括API和資料庫。為了充分挖掘雲計算平台的潛力,使用者或者第三方開發商會在應用程式的開發過程中對一些标準進行适當的調整。”
James Staten認為,這會為未來的遷移留下隐患。如果有一天使用者對雲計算服務供應商的服務不滿意或者供應商因各種原因不再提供服務,使用者必須遷移到其他的雲計算平台上,資料和應用就可能要修改,很多時候這是一個複雜而且費時的事情。
不過,Staten認為,對“鎖定”應該辨證地看,他說: “隻要你将自己的應用部署到雲上,從某種程度上說,你就把自己的應用和雲供應商綁到了一起。比如,你可能會用到供應商獨有的虛拟機或者API,或者其他獨特的配置群組合應用的方法。”
“最終你需要在可遷移性和性能上做出選擇。”雲計算平台供應商RightScale公司的CEO Michael Crandell說:“在雲的世界裡,這些API和平台構成了一個四周築有圍牆的花園,你可以享受花園裡的芬芳,但你同時也會受到限制。”
實際上,使用者使用雲計算平台的專有特性越多,其應用系統功能可能越強,相應地,使用者被該廠商鎖定的程度也越高。是以,完全可能出現即使是選用同一個供應商、同樣的雲計算服務,有些使用者會被供應商鎖定而有些則不會。
除了技術問題以外,被服務提供商鎖定有時也可能來自使用者的一種感覺。以前,使用者的資料儲存在那些傳統的系統中,這些系統可能是SAP、Oracle或者微軟的,在一定程度上,這些資料也是被鎖定在這些系統中了,換句話說,是被SAP、Oracle或者微軟鎖定了。然而,人們在部署SAP、Oracle或者微軟的系統時卻很少有這方面的擔心,或者對這方面的擔心要小得多,原因隻是雲上的應用運作在我們看不到的某處,而不像過去這些系統運作在我們自己的伺服器上。
Staten補充說:“人們普遍認為,資料儲存在自己身邊要比儲存在第三方安全、可靠。這其實是一種誤解。與你把珠寶交給銀行保管類似,你隻要知道珠寶被存放到金庫中就夠了,至于這個金庫究竟在哪裡并不重要。你應該相信金庫的管理者會為你做好所有的一切。”
實施小步慢進政策
去年10月,Sun公司的Web技術負責人Tim Bray在自己的部落格中首先提出了供應商鎖定的問題,引起了業界對此問題的探讨。Tim Bray認為,如果使用者不能很容易地從某個供應商的雲計算平台遷移到另一個供應商的平台,使用者就處于被供應商鎖定的狀态。
“如果雲計算要真正流行開來,使用者必須是完全自由的,絕對不應該有被供應商鎖定的風險。”Tim Bray在自己的部落格中寫到,“過去,我們曾經被龐大的桌面軟體和專有的SQL限制了自由,難道今天我們還要讓這一幕重演嗎?要知道鎖定意味着把你的IT預算交給了供應商。”
而在Staten看來,被供應商鎖定是雲計算前進道路中的一道坎,也是雲計算市場不成熟的具體表現。Staten補充說,在目前不太景氣的經濟形勢下,IT負責人還有另一個擔心,就是供應商會不會故意這麼做。
CPS能源公司的CIO Christopher Barron就有這種擔心,他說:“我們很擔心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也就是供應商提供的服務根本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而由于被鎖定而不得不繼續租用它們的服務。”
正是由于這方面的原因,Barron在雲計算方面的步子邁得很慢,隻是選了一些适合雲計算架構的流程,并特别注意把這些流程搬到雲上不涉及改動企業的IT架構,也就是不需要把企業的整個IT架構都搬到雲上。
“我們采用了小步慢進的政策,通過試驗性地采用雲計算模式,逐漸摸索和調整,以避免可能的風險。”Barron說:“不過,如果我們租用的隻是短期的服務就不必關心供應商的生存能力,比如,促銷或者測試某個應用程式。”
借助第三方工具
關于使用者被廠商鎖定的程度有一種常識性的判斷,即在雲計算的各種模式中(從底層往上依次是IaaS、PaaS、SaaS),使用者選擇的雲計算模式層次越高,被廠商鎖定的風險也越大。
比如,在雲存儲模式中,資料是很容易遷移走的,因為大多數雲存儲服務都運作在Linux伺服器上,而雲軟體(SaaS)和雲平台(PaaS)裡面的資料遷移就困難得多,因為其中很多都采用了非标準化的API、系統調用以及一些專有技術。
微軟的Azure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作為一種雲作業系統,Azure提供了一組用來開發基于雲的應用程式的服務。但是開發人員在使用Azure開發雲服務時,即使是同樣的服務其實作方法也和以前的完全不同。比如,在Azure中調用資料庫的方法就和我們以前調用SQL資料庫的方法不同。是以,一旦要遷移到不同的雲計算服務供應商,使用者就不得不考慮把這些特殊的API調用改寫為标準的SQL調用。
為了盡可能降低資料遷移的複雜性和成本,使用者應該盡可能少用那些供應商專有的技術和各種非标準化的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工具可以幫助完成這種資料遷移。RightScale就提供這種管理工具可以幫助使用者擺脫供應商的控制。
RightScale CEO Crandell解釋說,RightScale的工具在各種雲計算平台所提供的服務之上建立了一個抽象層,能最大程度地減少使用者對供應商專有技術的依賴,同時也為自己的工具提供跨平台的管理能力。“我們為使用者的服務提供了一個保護層,讓使用者無需專門為某個雲計算平台(比如亞馬遜)開發應用程式,否則,以後如果要遷移到另一個雲計算平台上,它們就必須重新改寫這些程式。”
更為重要的是,Crandell補充說,RightScale的源代碼對使用者是公開的,換句話說,如果使用者不願意用RightScale的工具也是完全可以的。
風險與收益平衡
使用者如何使用供應商的專有技術說到底是一個風險與收益之間的平衡問題。對于使用者來說,需要在供應商專有技術帶來的好處與應用這種技術後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以Salesforce.com為例,它有自己獨有的程式設計語言和自己的API。如果在幾年以前,是沒有多少人願意用Salesforce.com的程式設計語言來定制自己的應用程式的,也不會用Salesforce.com的API,因為我們不知道這種程式設計語言和API到底能在這個市場上生存多長時間。而現在Salesforce.com已經存在超過10年,而且公司經營狀況良好,是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Salesforce.com的程式設計語言和API。
值得注意的是,在選擇雲計算服務供應商時,考察供應商的經營狀況非常重要,因為經營狀況不佳很可能意味着你的服務未來需要轉移到别的供應商。為了考察供應商的生存能力,Staten建議,使用者需要深入了解公司的産品、現金流等。如果條件允許,他還推薦使用者可以和供應商背後的投資方進行交流,了解投資人對供應商的态度,看投資方是否隻是想在雲計算領域試試水的深淺,或者對供應商和雲計算都有很大期望。
Serena軟體公司的進階副總裁Bonvanie還建議,使用者在合同中應該加入關于如何退出的條款。Serena是一家為基于雲的應用提供生命周期管理工具的公司,其業務系統也運作在雲上。他說:“你必須與供應商達成一緻,如果你退出需要按照哪些流程進行。比如,我如何取得自己的資料,在整個退出的過程中供應商有哪些責任?合同終止後多長時間我能拿到我的資料?”
另外,Staten認為,使用者盡早制定關于雲計算的政策也非常重要,比如,準備如何使用雲計算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準備使用雲計算等,這些政策對于保證雲中的資料安全尤為重要,因為資料的安全常常會根據使用者的需要進行定制。
“在供應商所能提供的安全保證的基礎上,使用者自己也必須做一些工作。”Staten說,比如,使用者可能會用到多種雲計算模式,使用者就不得不為每種雲計算模式分别制定出安全政策,而且這些政策與之前使用者過去制定的有很大不同。
随着時間的推移,在使用者的推動下,标準會逐漸建立起來。不過,供應商肯定不會心甘情願地馬上遵守這些标準,因為與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相比,這種“鎖定”給廠商帶來的實惠更多一些。由于這方面的原因,使用者必須在這些标準以及其他重要的地方态度更強硬些。比如,用于雲應用與雲應用之間通信的Web服務的開放就非常關鍵,使用者應該多些堅持。
而Gartner分析師Richard Ni認為,IT負責人應該鼓勵員工多關注市場上主流服務提供商之外的那些供應商,而不要局限在有限的幾個供應商之間,這有助于标準化的推廣。
“如果我們總是隻選擇有限的幾個供應商的服務,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鼓勵供應商的鎖定。”他說,“CIO應該保證在項目前期評估、競标的整個選型過程中有多個供應商參與。”
原文釋出時間為:2009-06-26
本文作者:IT168.com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IT168,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IT168。
原文标題:選擇雲計算前先想好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