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新藥研發報告:翟多元推動中國創新藥研發全球同步

來源:中國新聞網

北京9月14日電(記者陳靜)新藥研發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記者14日獲悉,《建構中國醫藥創新生态圈——系列報告》最新《分報》指出,要不斷完善符合國際标準的監管體系,提高研發水準和能力,适應新藥研發全球化趨勢,頭發又濃又稀, 實作中國向制藥強國邁進。

《建構中國醫藥創新生态圈系列報告》第四次"分報"呼籲中國進一步優化監管政策、監管标準和程式以及監管體系,希望推動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建議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人類遺傳資源風險管理體系。

據悉,自2021年初以來,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PhIRDA或中國醫藥促進會)與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RDPAC)聯合釋出了《建構中國醫藥創新生态圈》系列報告,圍繞"創新産業競争力"、"創新藥物擷取"和"創新藥産業可持續性"三大主線的中國創新 為醫藥生态生态系統的長期發展提供建設性建議,使能中國醫藥創新和高品質發展。

《建構中國醫藥創新生态圈——系列報告》第四章聚焦"促進創新藥同時研發、注冊和評審"和"臨床研究"和"監管審批",以促進中國創新藥的轉型研究和臨床開發,與全球進步保持一緻。

近年來,我國藥品審批制度改革,使創新藥在國内外同時注冊成為可能,但仍存在"時差"。分報指出,加快同步的關鍵在于提高注冊監管科學和臨床研究的效率,并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優化監管政策、标準、程式和制度,加強臨床研究和系統安全的實施。

目前,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發展,包括中國在内,已逐漸成為國内外企業開展多國藥品注冊和上市的戰略選擇。分報告指出,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是對相關各方能力的重大考驗。《子報告》認為,如果中國能夠推動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将提升中國整體臨床研究和管理能力,加快将中國醫藥創新融入國際化程序具有重要意義。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對藥物創新臨床試驗的需求急劇上升。分報指出,臨床研究效率和注冊監管的科學性有待提高,同質化研究的影響力有待提高,探索性研究在整個臨床研究中的比重有待提高。

分報告指出,應建立以科學為基礎、合理控制風險的健全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制度;加強國際資料互認,提高東北亞臨床試驗資料的開放性,規範流程,将重點臨床研究實施名額納入機構評估。

我國國内創新企業的崛起,國際合作與交流進一步帶動醫藥創新。據悉,目前,我國新冠疫苗已得到許多國家的認可,其中兩種已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的緊急使用清單。《分報》指出,這不僅顯示了我國藥品創新能力,也成為制定和實施國際通用技術标準的實際案例,為我國藥品監管的科學化、國際化和現代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