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一座美麗的曆史文化名城,城中的古建築比比皆是,近者三坊七巷,于山烏山,冶城左海;遠者鼓山旗山;再遠者,古民居、古建築星羅棋布。而這些古建築,包括民居、古厝、亭台樓閣、道觀寺廟,都有楹聯在上,既記載着曆史,又顯示着風貌、蘊含着期望,也昭示着未來。
楹聯也叫對聯,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常見的一種書寫表達形式,它是語言、文學、書法三者共生的藝術形式,又具有詩的韻味。周祖谟先生說過:“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用律詩的格律寫出一副上下相對而且意思相連屬的文辭,以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緻,通稱為對聯。遠自宋代即不乏作者,到明清兩代已臻極盛。開始可能是寫好了懸挂在書屋或客廳,以格言詩句為多;後來也就施之于寺宇樓台名勝建築的兩楹,是以也稱為楹聯,或稱楹帖。”楹聯文化不是一種孤立的文化,楹聯的内容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楹聯文化與許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淵源深遠,關系密切。以它為紐帶,可以讓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個側面,可以從中探測一個地方、一座城市的曆史淵源、人文風貌、城市個性,甚至也可以說是一座城市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現。小小一副楹聯,深藏着福州這一城市的文化“基因”。是以它也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片。
吳巍巍、李緻偉編著的《福州古代楹聯選輯》,為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福州古代楹聯,讓我們從楹聯中窺探到福州的多彩燦爛的面貌。
首先,在這衆多的楹聯中,寫福州山水景色的不少,如梁章钜題百峰閣對聯:平地起樓台,恰雙塔雄标,三山秀拱;披襟望霄漢,看中天霞起,大海瀾回。雙塔、三山,此乃福州的地标,梁章钜聚焦于此地标之上,烘托出福州城内的景色與氣勢。再看一副:苔壑泉流松蔭境,龍峰山抱水環腰。此是福州城内屏山龍腰苔泉古井上的題聯。苔泉古井,因宋大書法家蔡襄題寫“苔泉”二字而聞名,又因山泉甘洌,風光秀麗,被列入新增“西湖八景”之一的“龍舌品泉”。
福州地區名勝景緻的楹聯非常豐富,除了上述的名勝之外,還有福清石竹山、黃檗寺,長樂龍泉寺,閩侯旗山、五虎山、閩越王廟,連江青芝山、青芝寺、長門炮台、琯頭董公祠,閩清四樂軒,羅源林可彜舊居、鳳山南華洞,永泰方廣岩、張元幹紀念祠等等。人們不必身臨其境,從楹聯中就可以欣賞福州的盛景!
此外,有的對聯,則在于抒發胸臆、修為養性、砥砺心志,充分展現了福州人的人文情懷和人文風貌。如林則徐書樓上的對聯:師友肯臨容膝地;兒孫莫負等身書。私立福州三山公學佚名題聯,表達了對莘莘學子的期待:讀書勿忘救國;救國勿忘讀書。這些楹聯,教導兒孫讀書、交友、救國,為善得福,修身齊家,都可以當作家訓看。此類的還有如陳寶琛賜書樓題聯:至樂無聲惟孝悌,大羹有味是詩書。陳寶琛還讀樓題聯:聰聽祖考遺訓,先知稼穑艱難。此兩聯意為要友于孝悌,崇尚讀書,要聽取祖先的教導與告誡,做到忠孝雙全;要認真體驗耕作中的辛勤與勞苦,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勤儉節約。
有一些楹聯,則表現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如烏山雙骖園龔易圖題聯:平生最喜說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天下幾人學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雙骖園在烏石山麓,為龔易圖别墅,曾以藏書和園中荔枝著稱。這裡用了蘇東坡和杜甫的典,讀者一看就明白,又顯示出作者的高雅。類似的如嚴複自題聯:臨水登山時有真樂,養花觀書外無俗情。臨水登山,養花觀書,是嚴複調節生活的方式,又可以看出嚴複的雅緻情趣。
福州的楹聯,有許多是名人所撰,可以列出一大串,如朱熹、林則徐、梁章钜、陳寶琛、郭柏蔭、林纾、嚴複、陳衍等。其中一些贈聯、壽聯、挽聯,可以了解作者的交遊。讀其楹聯,既可尋訪這些曆史名人的足迹,又可領略他們的志向、抱負和情趣,增加對這些名人的了解和認識。
吳巍巍、李緻偉編著《福州古代楹聯選輯》,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讓我們從楹聯中遊覽了福州的風貌,了解福州。這些楹聯,都是镌刻在古建築上的,應該得到很好的保護。它是福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這些名聯,讓它們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