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CT-LOFT爵士節·節中節(下):真正的即興就像流水

走到第八年的深圳OCT-LOFT國際爵士節(10.9-10.21),今年在母體中誕生一個叫“節中節”的特别單元,先鋒、自由而深厚的氣質與其“姊妹”明天音樂節一脈相承。

講登台的大師們之前,應該先說說觀衆。怕吵、呆若木雞、無法接受爵士轉瞬即逝美感的觀衆,不能與大師們共赴高潮,一起完成高品質的現場。

要感謝B10現場多年來培養觀衆的努力,節中節三日的現場觀衆早已超越“能夠忍耐巨大音量”和“懂得适時鼓掌喝彩”的境界。他們會評述每一場音樂家們的風格和表現,讨論具體的音色,而大家的普遍感受是:漸入佳境。

正式演出結束後,舊天堂書店還有例行的即興,登台或未登台的音樂人們皆歡迎。留下來擠滿小書店的觀衆都是老手,他們義無反顧地追逐音樂家們方向不明的自由即興直到淩晨。這些音樂很快就會被忘記,音符滾過耳膜和靈魂的灼熱感不會。

連續三個夜晚(當然也有很多觀衆參加了更多場次)的洗禮确有開啟新大門的奇效。在爵士沒落的年代,台上的家夥們(音樂人永遠年輕)用無邊無際、火花四濺的演出變魔術般把時間的河流展現在我們面前。

尤其是蘇俄先鋒樂迷心中神聖的“加列甯三重奏”(Ganelin Trio)兩位元老Vladimir Chekasin和Vladimir Tarasov。他們變出的是一條銀河,閃爍間浮動着歐洲古典音樂和傳統民歌、先鋒爵士與薩滿儀式、幽默劇、鄉間賣藝人的調調,嘉年華的歡欣、喉歌的蒼茫、搭載電波彌漫在空氣中鬼魅般的和聲……把觀衆驚呆了。

10月14日最後一晚的三組音樂人很特别。俄羅斯薩克斯奇才Alexey Kruglov聯手由Jaak Sooäär領銜、愛沙尼亞最具實力的爵士三重奏,帶來一個半世紀前俄羅斯作曲家們古典作品的爵士演繹。去年随日本爵士巨匠山下洋輔登台的小号手類家心平今年帶來自己的五重奏RS5pb,展示新一代日本爵士音樂家的美學和生命力。壓軸的節中節即興大聯盟妙不可言,難以描述,一期一會,明年再見了。

OCT-LOFT爵士節·節中節(下):真正的即興就像流水

Alexey Kruglov

Alexey Kruglov / Jaak Sooäär四重奏

四年前俄羅斯新音樂傳奇“加列甯三重奏”登台OCT-LOFT爵士節時,年輕的莫斯科音樂家Alexey Kruglov接替前輩成為“加列甯三重奏”新一代的薩克斯手。

雖說加列甯三重奏是先鋒爵士大師,在個人音樂的探索中,Alexey Kruglov卻很難被歸為先鋒爵士一挂。他走的更像是後John-Coltrane時代之路,探索天才死後留下的無盡世界。

2010年,俄羅斯薩克斯奇才Alexey Kruglov聯手由Jaak Sooäär領銜、愛沙尼亞最具實力的爵士三重奏,組成Alexey Kruglov / Jaak Sooäär四重奏。

除了薩克斯,Alexey擅長多種樂器,長笛、小号等等。英國雜志《Jazzwise》對他的評價是:這個年輕人可能是一個天才,它的音樂是深刻哲學意義上的。

領銜Jaak Sooäär四重奏的Jaak Sooäär1972年出于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自2001年起在愛沙尼亞音樂與戲劇學院爵士樂系教授吉他與合奏技巧,并在2010年成為教授。2004年,他成立了愛沙尼亞爵士樂協會,緻力于在本土推廣爵士樂,并将愛沙尼亞爵士樂推向世界。

2010年開始,Alexey和Jaak開始合作。樂隊在愛沙尼亞首次巡演的最後一場現場被錄制成專輯《Karate》,在英國著名廠牌Leo Records發行。此後,樂隊在俄羅斯、愛沙尼亞和芬蘭進行大量演出,獻演于各大音樂節,包括愛沙尼亞的Jazzkaar音樂節、IDee爵士音樂節和Sõru爵士音樂節,俄羅斯的阿爾漢格爾斯克爵士音樂節和雅羅斯拉夫爾爵士音樂節等。

這次OCT-LOFT國際爵士節上,他們帶來的演出盡顯音樂隽永而不失幽默的一面。

OCT-LOFT爵士節·節中節(下):真正的即興就像流水

Alexey Kruglov(左一)和由Jaak Sooäär(右一)領銜的爵士三重奏

為了更好地向觀衆解釋“古老”的含義,Jaak随身攜帶一沓19世紀俄羅斯作曲家的曲譜,在演出中幾次三番地告訴觀衆:我們可是嚴格按照古譜來演奏的哦。

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中的三個部分)、裡姆斯基-科薩科夫(《舍赫拉查德》、《野蜂飛舞》)、鮑羅丁(歌劇《伊戈爾王子》中兩個段落)和巴拉基列夫(《升F小調夜曲》)……老曲譜經他們之手集結成一張叫作《The Mighty Five》的作品, 2014年,它進入“歐洲爵士媒體榜”12月的榜單。

當晚,音樂家們給觀衆上了生動的一堂課:現代即興音樂非但不是古典音樂的敵人,還是非常好的朋友。

這些音樂類型各異,所描繪的情景和情緒各異。Jaak是非常好的老師,他不時停下來向觀衆講述原作的背景,以跳躍的音符重制故事中的舞蹈場景。當Alexey用薩克斯吹出嗡嗡作響的可疑聲響,他蹑手蹑腳走近這位聚精會神的夥伴,在他面前的空中捉了一隻“蒼蠅”……

在探讨了太多音樂的精神性之後,這組音樂家給觀衆們帶來世俗而可愛的資訊:音樂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對熱熱鬧鬧的現世生活的描摹。Alexey激蕩的雙薩克斯吹奏,無疑是俗世熱烈、人生歡愉的高潮。

OCT-LOFT爵士節·節中節(下):真正的即興就像流水

類家心平

RS5pb

中國的觀衆第一次認識類家心平是在去年的OCT-LOFT國際爵士節上。日本爵士鋼琴大師山下洋輔通過翻譯向台下觀衆介紹他:“為了演奏爵士名曲《I Remember Clifford》,我邀請了優秀的小号手類家心平加入特别四重奏。這是一首紀念24歲便離世的天才小号手Clifford Brown的挽歌。”

很快,觀衆被類家心平如青蛙般鼓起的一側腮幫驚呆了。這位英俊的日本小号手在舞台上的形象如同幻影,在英俊沉靜和誇張變形中瞬息萬變。鼓起的腮幫一側有幾道深深的皺紋,他亦常常縮脖弓背地行走,完全沉浸在音樂裡面,無暇顧及自己的形象。

沒有疑問,類家心平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Miles Davis的影響頗深。1976年出生于日本青森縣八戶市的類家心平,其父為版畫家和木偶藝術家,收藏有衆多黑膠唱片。國小時,他在學校的銅管樂隊裡開始學習吹奏小号,高中時被時尚雜志封面上的美國爵士樂手Chet Baker手拿小号的姿勢深深吸引。

不久,他在父親的黑膠收藏裡聽到傳奇小号手Miles Davies的專輯,他的《Steamin' with the Miles Davis Quintet》(1961)成為對類家心平影響最深的專輯。

2004年,類家心平作為即興樂隊urb的成員正式出道。很快到了2006年,他就憑借出衆的個人水準,迅速擁有了自己的樂隊,他和Hakuei Kim、鐵井孝司、吉岡大輔四名成員組建了“類家心平 4 Piece Band”,主要演奏類家心平的原創曲目,活躍在東京和橫濱的各家Live house。

2009年,“類家心平 4 Piece Band”首張專輯由Rambling唱片發行,專輯名為《Distorted Grace》(扭曲的優美)。2011年,類家心平發行了第二張專輯《Sector b》,日本著名薩克斯手/歌手菊地成孔為其制作人。專輯中不僅有菊地成孔進行制作的類家心平的作品之外,還收錄了類家心平編曲翻錄的Lady Gaga的《Poker Face》。類家心平也是“菊地成孔Dub-Sextet”、DCPRG,以及由前Beat Crusaders成員Keitaimo主導的WUJA BIN BIN等樂隊的成員,以及著名搖滾樂隊Luna Sea吉他手Sugizo的合作樂手。

OCT-LOFT爵士節·節中節(下):真正的即興就像流水

2012年,樂隊受邀參加南鄉夏季爵士音樂節(Nango Summer Jazz Festival)時,樂隊增加了一名吉他手田中拓也,并且中島錠二代替Hakuei Kim成為鍵盤手。由此,“類家心平 4 Piece Band”進化為五重奏樂隊,以RS5pb為名繼續活動。

2013年,樂隊的現場專輯《4AM》在樂隊過去的兩張錄音室專輯基礎上又增添了新的靈感和内容。總的來說,他的第一張專輯“扭曲的優美”是其審美的核心。類家心平從來不會像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一樣粗野放肆,幽默不羁,或者讨好觀衆。他的演奏沒什麼破綻,也不會讓你聽見粗重的呼吸聲。

即使帶領樂隊一起挑戰急浪,也絕不會出現氣喘籲籲、争先恐後、樂器互搏的情形。

他和夥伴們在優美的音樂架構内彼此禮讓,互相成就對方。類家心平吹奏的那把閃光的小号并不是樂隊的絕對主角,它的嘹亮與沙啞,興奮與憂傷,難得童稚的“哇噜哇噜”的調皮都籠罩在甯靜中。不僅是他,還有那位吉他手田中拓也,彈再洶湧的段落面上也肅穆得很,這些大概就是類家心平作為新一代日本爵士音樂家,與前輩們一樣堅守的“日本身份”吧。

OCT-LOFT爵士節·節中節(下):真正的即興就像流水

節中節即興大聯盟

每一位留到最後的參加節中節的音樂家們,都能選擇上台參加即興。

真正自由的即興難以描述,因為身臨其境的亦會遺忘,就像流水。

但即興中蘊藏的生命活力已經注入在場每一位的身體裡,變成身體的記憶,永遠不會被剝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