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通訊》——5.12 操作性和靈巧性

操作性是指機器人能夠抓取(Grasp)并操作(Manipulate)人類生産生活環境中大量的日常物品。由于日常用品的形狀、大小、材質和重量都不一樣,在缺乏如人類一般精準的物品定位和位姿識别算法及裝置,以及如人類一般的靈巧的線上抓取政策生成的情況下,人類社會環境中的機器人移動操作是一項具有相當挑戰的任務。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主要從以下三個方向努力:① 協作型靈巧機械臂的研發。目前,KUKA 開發的的輕型機械臂(Light Weight Robot [18] ),如LWR 4+、LWR iiwa 和 Universal Robots 的 UR 系列機器人[19]已經逐漸成為移動操作機器人的标準配置。這類機器人的特點是自重較輕,負載在 10kg 左右。6 個或 7 個自由度,提供了抓取所需要的靈巧性。其關節的轉矩感覺能力,适合機器人與環境的互動。② 末端執行器的開發。移動操作機器人往往需要配以特殊的末端夾具以适應特定的物體,因為靈巧手類的末端執行器(雖然一直是通用型移動操作機器人的标配),如 Barrett Hand [20]或者 Adaptive Hand [21] 尚無法在工業級移動操作機器人上廣泛使用(見圖 6,圖中從左至右分别為 Justin@DLR、PR2@Willow Garage、ARM@Max Planck Institute)。開發能夠進行末端執行器子產品化自動切換或者特種的末端執行器(如真空吸盤、可适應性夾具),成為工業用移動操作機器人的主要手段(見圖 7)。③ 線上靈巧抓取和操作。大量的硬軟體工具使得機器人已具備類人的靈巧抓取能力。目前主要任務,依然是如何采用最簡單的硬體配置,來實作高效複雜的物體抓取、線上的立體視覺物體定位和識别[22-24] 、線上的抓取算法(如目前興起的基于資料驅動的抓取政策生成[25-26] )。另一個跟抓取相關的研究是操作。機器人不僅需要能夠抓起物體,還必須能夠具備一定的操作能力,如在手操作(In-Hand Manipulation [27] )或者非抓取類操作(Non-prenhensile [28] )。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通訊》——5.12 操作性和靈巧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