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賣産品到建電站 我國光伏企業海外戰略更新

曾經,我國光伏産品90%以上出口海外;如今,本土市場已成為企業主攻方向,海外戰略從單純賣産品向海外設廠、建設電站加速更新。

近日,晶科能源和德國企業賀利氏光伏在上海聯合宣布,将合力打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新一代“超級光伏電池片”,同時,雙方将共同開拓“一帶一路”沿線新能源市場。

晶科能源CEO陳康平說,新能源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合作領域,随着自身競争力不斷提升,中國新能源企業正在大力開拓海外市場,加快全球業務布局。

為了應對歐美雙反壁壘,近年來,我國光伏企業在海外設廠,擴大海外生産版圖。天合光能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荷蘭建設了4個生産基地,如今,公司海外産能已超過2.5吉瓦。晶科能源在馬來西亞設立了工廠和研發中心,加快新能源産品和技術的海外布局。

工信部釋出的資料顯示,我國光伏企業海外産能遍布全世界20多個國家,生産布局全球化趨勢明顯。受企業産能向海外轉移影響,2016年,我國矽片、電池片群組件産品出口額約為138.4億美元,同比下降11.3%。

從全球市場環境來看,得益于對環境保護日益重視和光伏成本不斷下降,全球光伏需求快速增長。據德國太陽能協會統計,2016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同比增長大約30%。其中,最大的增長動力來自中國。

在專家看來,我國是全球最大光伏應用市場,但産量份額占比更大,是以,擴大海外市場“版圖”是必然選擇。

瑞銀證券中國公用事業及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劉帥說,中國光伏需求占全球份額的40%,但産量份額占全球比重超過80%。是以,海外市場仍是光伏企業重要的戰略陣地。近年來,印度、美國、中東、非洲等地區光伏需求增長迅猛,成為我國光伏企業海外布局的要地。

“把‘一帶一路’沿線打造成綠色低碳走廊,中國在這方面既有産業優勢,也有技術優勢。”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說,世界能源正加速邁向清潔、低碳、高效時代,能源科技創新高度活躍。從能源長遠安全角度來看,我國要搶占未來能源科技的戰略制高點。

不過,在專家看來,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依托于進一步降低成本,同時要提高儲能技術。

近年來,我國光伏産業快速發展,吸引着國際市場目光集聚。有着160多年曆史的全球500強企業賀利氏将公司光伏業務的全球總部放在上海。

賀利氏光伏總裁李海德說,目前在中國,光伏發電成本和傳統發電成本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伴随着技術不斷進步、産業鍊日益成熟,相信光伏平價上網時代很快将到來。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