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典電影推薦

作者:追劇小麥穗
經典電影推薦

小編給大家帶來這部最經典的教育、溫情、成長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電影由克裡斯托夫·巴拉蒂執導,傑拉爾·朱諾、讓-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貝爾蘭德等人主演,2004年3月17上映。

故事從一個簡單的倒叙開始。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的母親過世了,他暫停了演出,回故鄉參加母親的葬禮。

就在這時,一位叫做佩皮諾的舊友來訪,并帶來了他們共同的老師——馬修的日記。

時隔多年,皮埃爾仍然能記起這位了不起的老師教給他的一切。

二戰後,才華橫溢的馬修在連續失業後不得不接受了在“池塘之底”的教師工作。

“池塘之底”的是當地的一所特殊學校。

在這裡上學的學生們要麼有些智力障礙,要麼有些精神問題,總之都是毫無疑問的“問題少年”。

馬修來到“池塘之底”時正值冬天。在學校的門前,他看見了一個穿着單薄的小孩,正抓着鐵門望着門外。

這個學生就是年幼的佩皮諾。

老師們告訴馬修,佩皮諾始終相信自己的父親會在星期六來接他,但是事實上,他的父親已經在二戰中陣亡。

“問題學生”們很快給了這個新來的老師一個下馬威。

他們用自制的陷阱弄傷了神父,還編了一首“秃頭之歌”來諷刺馬修的中年謝頂。

在這個院子裡,院長本着犯錯就懲罰的原則來對待這些十多歲的孩子,動不動就關禁閉、體罰學生,手段單一,而且不問原因。

也正是因為這種粗暴的體罰,馬修十分疼惜這些搗蛋的學生,他沒有将制作陷阱的小男生萊克舉報出去。

在和這個問題少年協商之後,馬修讓他去照顧被自己打傷的麥神父作為懲罰。

萊克答應了之後,每天都會在放學後去照顧神父,小孩臉上的内疚和抱歉是清晰可見的。

萊克的表現讓馬修對這個學校的學生漸漸改觀。

面對編着歌曲罵他的學生,他沒有懲罰這些孩子們,而是從中發現了他們的音樂天賦。

那天晚上,馬修決定在“池塘之底”組織一個合唱團。

此時的他正在為發現孩子們的天賦而感到欣喜,但是他并沒有想到,正是這一個小小的合唱團,改變了這所學校、也改變了這群孩子的命運。

合唱團的生涯讓這群問題少年們迸發了新的生活期待。

他們被分為高、中、低三個聲部,分門别類學習歌唱。

而皮埃爾,毫無疑問是這群孩子中最優秀的一個。

馬修不僅發現了皮埃爾的音樂天賦,同時也發現了他的性格缺陷。

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皮埃爾缺愛、敏感,自尊心極強,同時也非常脆弱。

他已經不再需要聲樂方面的指導了,他需要的是精神的磨煉。這個磨煉的機會很快來了。

伯爵夫人聽說了這個問題學校裡的合唱團,特地來聽他們的表演。

對于這些被一直忽視的學生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展示自己的機會。

就在這時,馬修取消了皮埃爾的獨唱環節。氣憤的皮埃爾表達抗議,馬修則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不能缺少的。”

自尊心極強的皮埃爾感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他掉頭就走,然後沒有再來合唱團訓練。

演出當天,其他的孩子們都在台上歌唱,美妙的聲音感染了在場所有人,伯爵夫人也贊歎不已。

而皮埃爾隻能偷偷躲在角落,他很想加入他們,卻開不了口。就在這時,演出唱到了最高潮的部分。馬修卻讓學生們停下,向角落裡的皮埃爾伸出了手。

他邀請他最優秀、最具天賦的學生來完成最華麗的片段。

皮埃爾沒有讓大家失望。他的歌聲悠長又有力量,展現出其他孩子所不具備的極佳天賦。在這一刻,他真正認可了馬修,也達成了和那個倔強的、不願意相信他人、極度自尊又極度自卑的自己的和解。

改變的人遠不止皮埃爾,而是整個“池塘之底”的孩子們。

在音樂的熏陶下,他們變得開朗活潑、熱愛學習和生活。

每天的合唱團訓練是他們最期待的時候,而馬修老師也成為了他們最喜歡的老師。

冬天過去了,放牛班的春天到來了。

一位被校長冤枉偷了錢送去派出所的學生,偷偷回來放了把火,燒了整個池塘之底。

幸運的是,馬修發現了春天裡學生們對山林自然的渴望,帶着大家一起去踏青,讓所有學生都安然無恙。

但是校長拒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他選擇讓馬修為自己背鍋,不顧反對辭退了馬修,同時禁止他與學生們道别。

馬修不得不回宿舍收拾了行李,離開他熱愛的學生們。

路過教室時,他聽見了歌聲。那是學生們在為他送行:

“空中飛舞的風筝

請你别停下

飛往大海

飄向高空……”

與歌聲一起來到他的身邊的,是一個個從視窗飛出的紙飛機。

無法與他當面告别的學生們反鎖了教室的門,用歌聲和寫着他們祝福的紙飛機為馬修送别。

在故事的最後,馬修登上了離開學校的巴士。

登車時,他突然聽到了腳步聲,還有一個孩子的聲音在奶聲奶氣地呼喚着他的名字。

他回頭望去,發現了小小的佩皮諾。

他帶着他所有的行李,想要跟他一起走。

馬修猶豫了一會,因為他的工作注定是漂泊無依的,他不确定是否能照顧好這個孩子。

“可是也不會更糟了。”

他這麼想着,向這個孩子張開了懷抱。

這天正是星期六,佩皮諾等來了接他的父親。

《放牛班的春天》擁有一流的音樂、完美的場景布置和細節刻畫,還有細膩的情感體驗。完整看完這部電影的人,很難憋得住眼淚。

尤其是最後的紙飛機和歌聲送别的片段,至今仍是影史最經典的鏡頭之一。

馬修拯救的孩子也遠不止“池塘之底”的,他的餘生都在為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做貢獻。

篇幅原因,一些更多的感人細節沒能給大家一一呈現,感興趣的讀者們可以去原片中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