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婁烨并非美工,關于《天書奇譚》背後那些事兒丨專訪原畫薛梅君

作者:Beiqing.com

經典動畫電影《天書奇譚》4K修複版已于11月5日在内地院線上映,這部暌違了38年的影片引發觀影熱潮,該片風格靈動有趣,背後的制作更是充滿了故事。但長期以來,網絡上的資料存在了很多關于《天書奇譚》的誤讀,比如創作資訊不準确,制作流程介紹不明确。對真正制作這部動畫的動畫人來說并不公平,對于動畫精神傳承的論述也不太客觀。

對此,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負責《天書奇譚》動畫設計的薛梅君與上海電影美術制片廠(後簡稱上美影)相關負責人,請他們與我們分享這部動畫傳奇作品的背後故事。《天書奇譚》中,可愛的蛋生帶着一塊餅,把餅套在頭上,轉一轉,咬一口,吃了一塊餅跟着長大,充分表現出來他的可愛。而這個經典鏡頭就是薛梅君畫的,她多次告訴新京報記者,能參加《天書奇譚》,她是引以為榮的。

婁烨并非美工,關于《天書奇譚》背後那些事兒丨專訪原畫薛梅君

《天書奇譚》4K修複版海報。

感謝BBC“搗亂”搞不成合拍片

反而做出純娛樂趣味

《天書奇譚》與《大鬧天宮》《哪吒鬧海》一同被譽為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三大動畫電影瑰寶,作為我國第三部彩色動畫長片,它具有一定的裡程碑意義,這也是上美影第一次在創作上突出娛樂性,全片充滿了奇、趣、美。從事本片動畫設計的薛梅君,1962年前往上美影,她說那是美影廠的全盛時期,剛剛畢業的她似乎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濃烈的創作氛圍給了薛梅君很深的印象,那時候一班年輕的動畫人為了一同制作動畫,在一個房間裡,你啟發我,我啟發你,共同打造一個屬于《天書奇譚》的奇趣美世界。

婁烨并非美工,關于《天書奇譚》背後那些事兒丨專訪原畫薛梅君

上美影經典動畫IP關聯海報。

《天書奇譚》最開始是由英國BBC公司邀請上美影一同制作,劇本完成後也受到英國BBC認可,可後來BBC突然撤資,《天書奇譚》隻能由上美影獨立制作,影片從中外合拍變成了我國原創,也是以意外獲得了寬松的創作環境。開拍前,導演王樹忱腰傷複發,為保證創作進度和品質,找來錢運達擔任聯合導演。錢運達曾在公開采訪時表示:“這個戲還是要‘感謝’BBC,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會想到這樣去搞,但BBC搗這一回亂,我們借此就強調趣味性,玩了一把純娛樂,很有意思。”

熟悉劇本、熟悉動畫生活,是那個時期動畫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在薛梅君的記憶裡,當時做《天書奇譚》,大家最重要的就是溝通,導演把台本交給動畫設計人員(即原畫)了,他給到的東西可以引發畫師的想象,也給到很大的空間讓他們去豐富。“劇情了解後,就看你的發揮,這其中溝通就很重要,能磨合出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比如狐狸精和蛋生的争鬥是以往動畫裡沒有的,這就是導演構思的功力,他給了動畫設計的基礎,我們會根據台本和導演講述了解劇情來想動作。有大量的讨論、篩選等着我們,當時很多人都是年輕人,這個情況下導演就很辛苦,因為他們每個畫面都要看。”

四年畫出三十多萬格畫面

狐狸的設計靈感來自舞蹈老師

薛梅君表示,那個時候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貢獻給動畫,每天把自己工作完成後,還會将工作帶回家繼續創作,不僅在機關畫,也要在家裡構思後面的内容。比畫更重要的是想象,做動畫的期間每分鐘都在想,想出符合劇情和角色的表達,每一分鐘都要一絲不苟。”事實上,制作《天書奇譚》的很多人都是年輕人,好在主心骨錢運達很關心大家,很多鏡頭都和大家一起構想,“什麼好的,什麼不好,怎樣一起提煉,他下了很多工夫和我們一同磨合。”

婁烨并非美工,關于《天書奇譚》背後那些事兒丨專訪原畫薛梅君

《天書奇譚》中出現的建築都很考究。

1980年9月,《天書奇譚》攝制組等十餘位主創前往北京、河北、山東等地出外景采風,他們參觀了很多建築,比如承德避暑山莊、曲阜、永樂宮,看到了各式各樣的菩薩、佛的形象,是以現在片中有很多寺廟的景緻。在這一年年底,全片的美術風格也基本确定了下來。

據相關資料記載,《天書奇譚》前後耗費近四年完成,動畫的畫面全都是一張一張畫出來的,經過對人物線條和畫面的兩次拍攝,最終共拍出三十多萬格畫面,上美影四十多位動畫制作人員花一年多時間,畫出八萬多張人物動作畫面;六位繪景人員用一年多時間,繪制畫面背景,有的景甚至畫在絲絹上;另外還有五十多位描線上色人員,用半年多時間調配出幾十種顔色,為角色及其造型填色。

尤其是狐狸的動作表演是很難創作的,在這個時期,導演專門請了舞蹈學院的兩位跳舞老師給創作人員上課,給大家講怎麼用舞蹈的動作來表現人物性格。薛梅君說,“當時很濃郁的讨論氛圍,我們對老師講的内容太有興趣了,那時看老師的表演一看就是整一天,這些對狐狸的設計有非常大的影響。沒有人會覺得累或是疲憊,隻會覺得新奇有生命力。”

婁烨并非《天書奇譚》的美工

他主要是參與《金猴降妖》動畫創作

婁烨并非美工,關于《天書奇譚》背後那些事兒丨專訪原畫薛梅君

豆瓣電影中《天書奇譚》演職員表截圖。

現在有一種說法是導演婁烨當年曾參與了《天書奇譚》的創作,新京報記者在豆瓣電影上查閱《天書奇譚》的全部演職員表時,發現其中也将《天書奇譚》的美工标注為婁烨,由此有一部分觀衆會認為婁烨是從這部電影裡誕生的大導演,但這個說法其實并不準确。上美影的相關人士特别向婁烨求證了這件事,她告訴新京報記者,婁烨最初學習的是動畫制作,他憑借成績優異進入了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在這裡他接觸過正在收尾的《天書奇譚》的繪畫工作,之後擔任《金猴降妖》這部動畫電影的動畫一職。事實上,婁烨完成在上美影的實習期正式進廠時,《天書奇譚》基本做完了,當時他們那批學生參與了部分鏡頭和修改工作,但彼時《金猴降妖》正處于熱火朝天的制作中,這才是婁烨更多參與制作的影片。

婁烨并非美工,關于《天書奇譚》背後那些事兒丨專訪原畫薛梅君
婁烨并非美工,關于《天書奇譚》背後那些事兒丨專訪原畫薛梅君

《金猴降妖》演職員表中婁烨的署名截圖。

上美影的相關人士表示:“婁烨在上美影近兩年的時間中,在《金猴降妖》劇組中是給常光希老師等資深動畫設計(即原畫)加動畫的,當時能給資深動畫設計加動畫的都是比較出類拔萃的人,婁烨也是以被選入原訓班學習原畫。另外,上美影裡并沒有美工的職位,這個屬于實用美術的範疇,稱他為美工是不合适的。”

老老實實地畫,不能有一點投機

(以下内容來自薛梅君口述)

婁烨并非美工,關于《天書奇譚》背後那些事兒丨專訪原畫薛梅君

《天書奇譚》動畫設計薛梅君。

錢運達導演工作嚴謹,為人随和

具體是哪一場戲,我也想不起來了。是一場涉及海浪的戲,當時我完全不知道波浪怎麼下手,但是錢運達導演特别耐心,他帶着我去資料室翻資料。哪一些表現形式可以采用,一起商量着選擇。當時我覺得錢老特别不容易,因為他在自己的擔子重、任務重的情況下,也不忘一直關心我們。雖然他對大家的要求嚴格,但工作态度極為細緻,為人也很随和。他對我們做這部電影的幫助是很大的,讓我印象很深。

大家單腿跳為“瘸腿狐狸”找感覺

婁烨并非美工,關于《天書奇譚》背後那些事兒丨專訪原畫薛梅君

《天書奇譚》狐子阿拐海報。

蛋生的形象活潑、大膽,袁公穩重、正直,這些會參照很多民間有趣的形象來畫。要說最難的還是瘸腿的狐子阿拐。它是片中的搞笑擔當,他貪吃、呆傻,經常不小心破壞狐母和狐女的計謀,平時隻能靠一條腿蹦跳着走,滑稽的動作讓這個反派更有記憶點。當時錢導就說,如何去表現瘸子,隻有你自己體驗了才能知道。是以當時我們每個人必須要單腳跳,跳到有感覺了才能動筆畫。跳的時候要根據劇情表現去體驗開心還是着急,也要跳對節奏,太誇張不對、太拘謹也不對,是經過反複嘗試、篩選、選取,要畫得适當是非常考驗人的。

“拿回去再改”

我對錢運達導演的記憶力好印象很深刻,記得當時有個動畫師把自己的畫稿交給錢導,他當時看了不是很滿意,說每一張稿都要重新修改。後來這個動畫師因為太多工作把修改的事情給忘了,就把畫稿放在一邊,過了一個月以後又重新送出了一次,錢導當場就發現了:“沒有修改過,拿回去再改”,是以他是對一個畫面都記憶猶新,都很清楚,大家隻有緊繃着弦,老老實實地畫,不能有一點投機。

為表現狐女走路的“嗲”下功夫

婁烨并非美工,關于《天書奇譚》背後那些事兒丨專訪原畫薛梅君

《天書奇譚》美女妖狐海報。

對很多動畫形象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思考,比如狐女走路是很“嗲”的,但因為這個形象不正面,是以要是比較嗲,幾乎就拐來拐去,這是相當複雜的。我們在創作時也要細緻、寫實,比如每一個動作,要是那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也要360度的轉動、俯視,原動畫也要将細節全方位表現出來。這些畫面表達需要我們具有深厚的美術基礎。

錢導邊看鉛筆稿邊背對白

在鉛筆稿成稿後要拍出來進行檢驗,每一幅都要檢查動作畫得對不對、快了還是慢了。錢運達導演一面看動作畫得怎麼樣,一面嘴巴也跟着一起動:他會把對應的對白背出來,自己進行配音,檢視動作和台詞是否比對。每次檢驗鉛筆稿都要看好幾百個鏡頭,非常辛苦,他那時候也已經50多歲了,我們想想他這個工作可真是吃不消。

新京報資深記者 周慧曉婉

資深編輯 黃嘉齡 校對 危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