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Mware Virtual SAN權威指南》一1.3 超融合/伺服器SAN解決方案

過去幾年,圍繞着什麼是超融合什麼又是Server SAN存在着很多争論。在我們看來,這兩者最大的差別就是運作的平台內建化的程度和傳遞模式。說起傳遞模式,則有2種不同的方案:

基于裝置的

純軟體的

基于裝置的解決方案就是把軟體和硬體捆綁在一起銷售傳遞的一種解決方案,它預裝了一種hypervisor,通常配置起來不費吹灰之力。它往往還通過利用其所提供的存儲API或嵌入在hypervisor内的擴充資料服務等各種方法與其運作的平台硬體深度內建。

在所有這些例子中,本地存儲都是通過虛拟儲存設備(virtual storage appliance)或者基于核心的存儲棧(kernel-based storage stack)的方式,內建進一個大的共享(存儲)池中。現在市場上能看見的基于裝置的解決方案的典型例子有Nutanix、SimpliVity,當然還有Virtual SAN。當有人問起一個典型的超融合裝置長什麼樣子的時候,通常答案是這樣的:一個2U機架式外觀的盒子中內建了4個主機。然而,我們心目中的超融合不隻是個鐵皮盒子,它是一個內建了不同元件的單一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必須是易于安裝、易于配置、易于管理和易于監控的。不過,說句公道話,過去大多數超融合系統通常都是以4台主機內建在2U的鐵皮機箱内的方式呈現的。圖1-1顯示的就是這類裝置的外觀。不過别弄錯,這些其實隻是常見的x86伺服器而已。

《VMware Virtual SAN權威指南》一1.3 超融合/伺服器SAN解決方案

問題來了:如果這隻是些安裝了hypervisor的傳統x86伺服器加上一個虛拟儲存設備,那麼相比傳統存儲系統它的優勢在哪裡?超融合平台的優點是:

投産時間短,安裝、部署時間不超過1小時

易于管理和內建

能同時在容量和性能上進行橫向擴充

相比傳統環境更低的總購置成本

這些解決方案總是以單一庫存機關(stock keeping unit,SKU)的方式出售,并且通常提供統一的支援服務。這可以避免在産品支援問題上互相扯皮。然而,對很多人來說,困難來自于這些解決方案在硬體和配置上過于死闆。超融合廠商采用的硬體常常不是自己所偏好的硬體供應商,是以在涉及系統更新和更新檔,甚至是在布線和上架等問題時引發了很多可操作性層面的質疑。其實這就是一個信任問題。某些人被伺服器廠商X洗腦後根本不會考慮其他品牌,而另一些人卻可能完全不喜歡品牌X。幸運的是,最近大多數超融合廠商的解決方案都可通過不同的伺服器硬體廠商來購買。如果這還沒能提供足夠的靈活性,那麼就是軟體定義的存儲解決方案的切入點了。

純軟體的存儲解決方案又分兩類。現在最常見的解決方案是虛拟儲存設備(virtual storage appliance,VSA)。VSA解決方案是以虛拟機方式部署的,它們安裝于實體硬體上的hypervisor層上。VSA允許你将底層的實體資源池化為一個共享的儲存設備。VSA的例子有Maxta、惠普的StoreVirtual VSA和EMC Scale IO。純軟體解決方案的優點是通常可以利用現有的硬體,隻要它們存在于硬體相容清單(hardware compatibility list,HCL)中即可。大多數情況下,這個硬體相容清單和hypervisor所支援的硬體類似,隻有少數關鍵元件例外,如磁盤控制器和閃存裝置。

VSAN也是一種純軟體的解決方案,然而,VSAN和上面提到的這些VSA有顯著的差別,它位于一個不同的層面上。VSAN不是一個基于VSA的解決方案,而更甚于此,它通常是經由硬體廠商的選擇而和硬體捆綁在一起的。由此,VMware定義的VSAN是一個超融合的軟體解決方案,因為它事實上是很多超融合産品的發動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