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李明斌,上海大學特聘教授、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

三星堆遺址祭祀區遠眺(拍攝:李明斌)
(一)
三星堆祭祀區2021年春季發掘,始于農曆辛醜年正月初十,陽曆2月21日,此時,金黃色的油菜花迎來了最繁盛的花期,花的掩映下,北大、川大、上大三家大學參與人員先後成建制抵達現場。春天的昂揚到來,一場以出土文物清理和應急保護為重點的三星堆祭祀區考古工作也迎來了一群生力軍。
本發掘季工作以一場高端的文保專家會診會迅速推向高點。元宵節後的3月上旬,随着春節較大規模人員流動可能引發新冠疫情的成功防控,差旅外出逐漸正常化。
針對祭祀區現場清理出越來越多象牙情況,文物現場保護的重要參加機關荊州文保中心研究館員吳順清先生(本次祭祀區發掘文保首席專家)和四川文物保護領域的資深專家馬家郁先生(本次祭祀區發掘文保首席顧問)等,重點就三、四号坑的發掘方法和文物提取等關鍵問題,與發掘艙負責人在會診室專題讨論。
考古發掘大棚 (拍攝:李明斌)
面對遠端大螢幕顯示的可放大若幹倍的、對準坑内文物的8K高清畫質,基本上說可以是“明察秋毫”,充分彰顯了現代科技手段在考古現場判斷所發揮的強大作用。同時,有效地避免了艙内人員聚集,對艙内環境可能帶來的幹擾和影響。會診明确,三号坑水準發掘完本層10厘米層後,調整發掘方式,随着器物外形直接清理周邊填土,充分顯露器物輪廓和細節。四号坑持續對象牙層核對細節和繪制線圖。
根據安排,3月下旬,國家文物局将在四川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據悉,這是該會議首次在北京以外召開,足見重視程度和重要意義。參會機關集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上海大學文學院、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中國絲綢博物館、荊州文保中心、三星堆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和德陽市、廣漢市黨委政府以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陣容豪華,氣場強大。可以想象得到的是,會議期間,各路大拿對現場的研判或答問将極具挑戰性和啟發性。會期逼近,一種大戰前的甯靜裹挾着所有參與者的情緒。
在随後的新聞稿裡,詳細披露了公衆關心的重要問題。
仔細核對K4象牙資訊 (拍攝:李明斌)
(二)
此時露頭器物最多、類别最豐富的三号坑,明顯加快了最講究細節的清理進度。光是艙内各工種人員一度超20人,坑裡坑外,連體防護服忙成一片。而與此同時,由于器物的不斷出現和逐漸連成一片,坑内可站人的地方越來越少、面積越來越小,有的小區域往往是不得不跪在一小塊泡沫墊子上,清理,找邊,最大化清出器物的輪廓和細部,同時一袋一袋往外裝土,遞土,十分消耗體力,是以,不得不采用“車輪戰術”,由兩到三個人輪流對一處器物清理,還得務必保證清理工作的規範和安全,真可謂“螺蛳殼裡做道場”、器物坑裡“跳芭蕾”。
差不多就在這個迷人的初春,上大成功新增考古學大學專業的消息傳來,上大考古文博學科的師生一片歡騰。這實在是一件十分應景的喜事。
極有可能是新的器型(拍攝:李明斌)
一通緊張而有序的忙碌,三号坑坑口下大約1.7米的層面,出現了頗有當年二号坑器物的“盛況”:青銅和象牙兩類器物,密集而有疊壓,又似乎有分組地分布着。由北向南,最北端有圓口青銅尊、罍和方口尊,能辨出至少5件;東南緊臨則是一根象牙半壓着一青銅頭像;再南,坑的中部約6平方米狹小空間,20餘根象牙和青銅大面具(正面朝下,兩耳橫向間距超1米寬)、罍、帶花蕾的神樹樹幹以及極有可能是新器型的手型(爪型,上卷)壇形器交錯疊壓,而張力感十足的象牙弧線和“象牙交錯”堆積,有效地擴張、延展了“畫面”效果,整個場面極具視覺沖擊力;最讓人驚喜的是,在坑的西南部,一件“新組裝”的青銅尊東西橫陳,器物被擊破,肩部有一牛角、虎首銜環、龍身、卷尾組合動物造型,頭部朝器物下方。而罕見的平闆器底東側大約3厘米之隔,一雙左手(在外)壓右手(在内),東向作行禮狀的“拱手”,手指纖細窄長,指甲刻畫十分逼真,在亮綠的青銅氧化色下,格外招人眼球。整體造型和1986年出土的青銅大立人手型迥異,或為三星堆手崇拜的另一形制。“拱手”和“新組裝”青銅尊間是否是一體的?有待下一步清理的證明或證誤。
以上段落文字,更像是考古探訪日記的寫法,但不如此,好像也無法相對準确地記錄下當時的發現和認知。權當一種記法。
随着象牙清理出土越來越多,密集交錯疊壓在三号坑的中部和南部,同時和“橫七豎八”的青銅器有疊壓和被疊壓的層位關系,如何更好地保護好清理出的、不同材質的器物,真的是讓人歡喜讓人憂。
為了避免三、四号坑出土象牙因快速失水而開裂甚至粉化,現場用大号保鮮膜和溫毛巾覆寫象牙。
到3月直播前夕,三号坑第一層器物上填土全部清理完畢,器物計:象牙127根、青銅器109件、玉石8件。極具科幻感的高精度掃描随即展開。
截止3月上旬,不完全統計,首先發掘的四号坑共計400餘件出土文物,還不包涵大量的象牙和象牙器,真正“不負衆望”。
坑内填土還是全部裝袋、編号後,租用“貨拉拉”小型貨車運至考古整理基地。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