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天然:機器人助力中國智能制造

随着機器人的飛速發展,工業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于許多的工業現場。為了提高生産率,降低人工成本,更好地為中國制造業服務,發展國産機器人技術是目前熱議的話題之一。在11月23日舉行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從需求、基礎和方向三個方面深入探讨了我國國産機器人的目前形勢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天然:機器人助力中國智能制造

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天然

機器人在中國家市場的發展日益增長,從2000年到2013年,僅13年時間進口機器人已經從380台增長到36860台,從近100倍的增長數字中可以看出,中國對機器人的需求強勁。王天然指出,由于國家、民生以及創新的需求,再加上目前勞動率短缺的形勢,機器人進口的增長是必然的結果,機器化是大勢所趨。

“機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支撐裝置,将助力中國智能制造。”王天然指出,近年來盡管中國制造業的産值很高,但是品質效益、水準無法跟上産值的腳步,與發達國家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此外,機器人在應用、區域性發展不均衡。在此背景下,如何将技術提高上去,借助機器人技術發展制造業,更好地為智能制造服務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批量走進生産第一線,工業機器人企業在發展之中,有一些先驅企業已經走上自主發展之路,服務機器人産業正在孕育中。

與此同時,王天然強調,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機器人産業中的不足之處。據IFR對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分析,創新弱、産業小、競争力差、中國工業對機器人發展支撐較弱是中國機器人産業存在的薄弱之處。從市場佔有率來看,國産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比還是很小,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我國的機器人産業還需要迎接新需求,新進步。

此外,一方面随着産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使用者個性化要求越來越強烈。這就為中國機器人提出新的要求,不僅需要擁有快速程式設計與自動化的能力,同時還應該具有機器人快速就位能力。

另一方面,目前機器人占比僅為0.58%,總保有量約為160萬台,如再制造、特種制造、勞動密集型産業機器人占比更低,幾乎為零。這就要求國産機器人能夠與人緊密接觸,線上規劃、自主學習。

機器人與人緊密融合不隻是說說而已,與人共融将是下一代機器人的本質特征。“與人共融,重新定義機器人與人的關系,與奴仆、主人向合作夥伴轉變。”王天然說道。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7-14

本文作者:孫博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