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洲紅旗》:東北勞苦群衆的喉舌與燈塔

作者:海外網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以中共滿洲省委機關由沈陽遷至哈爾濱為界,《滿洲紅旗》可分為辦刊于1930年9月至10月的沈陽時期和辦刊于1932年1月至9月的哈爾濱時期,現存各至少3期,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東北地區代表性紅色文獻。

一報兩地:從沈陽到哈爾濱

1930年8月,中共東北地方最高黨組織由滿洲省委員會改為滿洲省總行動委員會(以下簡稱“總行委”)。9月15日,總行委書記陳潭秋訓示創辦、宣傳部部長趙毅敏主編的總行委機關報《滿洲紅旗》在機關所在地沈陽出版第1期(二人于8月即已籌備辦報工作)。該期為16開冊式,首頁僞裝為“國民必讀”,“上海大東書局印行”;真實封面印有旗幟飄揚的城樓,“本報價目”為“每月大洋一角 半年大洋五角 全年一進制 外埠每月加郵資一角”。内容為《發刊辭》、社論《擁護中國共産黨對時局的宣言——将這個宣言深入到廣大群衆中去》、“蘇華”所作《取消派的哀歌》、《編者的話》、《本報征稿啟事》。

10月10日,第3期出版,首頁僞裝為“中華民國郵政特準挂号立卷認為新聞紙類 工商周刊”;真實封面印有“RED FLAG”,五角星、錘頭、鐮刀、纓槍、步槍,标注“雙十節特刊号”,以及“本報價目”。内容為社論《雙十節與擁護蘇維埃政權運動》、“可朋”所作《紀念雙十節與消滅軍閥戰争》、“秋”所作《紀念雙十節與建立蘇維埃政權》、時評《雙十節與國民會議》,另有帶“肅清!”字樣的漫畫一幅。

1930年11月,總行委改為省委。1931年2月,滿洲省委改組,張應龍任書記,趙毅敏任宣傳部部長。2月24日,《滿洲紅旗》“暫定三日刊(現已出十期)”。3月21日,《滿洲紅旗》第15期出版,為報紙樣式,報頭印“每份售洋一分”“中國共産黨滿洲省委員會機關報”“二版”。内容為《中國共産黨滿洲省委員會為反對國民會議宣言》、中華全國總工會1931年2月17日釋出的《為反對工會法工廠法,反對國民黨黃色工會破壞勞工自己的工會宣言——為組織勞工階級自己的工會而鬥争》、漫畫《死者及蔣介石——在新墳前》、短評《紀念“三一八”》,另有11篇報道。

九一八事變後,因趙毅敏被捕,《滿洲紅旗》停刊。11月,滿洲省委遭破壞。12月,省委重建,羅登賢任書記,何成湘任宣傳部部長,省委機關後遷至哈爾濱。

1932年1月30日,在哈爾濱重新創刊的《滿洲紅旗》第1期出版,何成湘主編;2月14日、3月14日分别出版第2期、第3期。5月至6月,“中央來的聶負責宣傳兼黨報編輯”,即聶樹先(尚钺)任省委宣傳部部長并負責黨報工作;7月,何成湘任宣傳部部長,《滿洲紅旗》辦至9月改刊為《東北紅旗》。

第1期為8開2版,套色油印,附刊為32開2頁,刊載評論《哈爾濱二十六日事件的意義》。第2期附刊也為32開2頁,刊載評論《二月八日反日市民大會失敗的經驗與教訓》。第3期為8開2版,套色油印,報頭印“兩日刊”“價目大洋二分”。第1版刊載“社論”《論上海事變》,來源為中共中央2月15日《為上海事變給各地黨部的信》,另有6篇報道;第2版刊載《共産國際西歐局 赤色職工國際駐歐秘書處共同宣言》等報道。

擔負喉舌與燈塔的使命

1930年9月13日,滿洲紅旗社刊出《發刊辭》,提出辦成滿洲勞苦群衆的喉舌與燈塔的使命。

在介紹“工農争鬥在突飛的發展,蘇維埃與紅軍在猛烈的擴大”的誕生背景後,《發刊辭》說“它的使命是非常重大的”,即“在敵人對于一切革命消息的封鎖,在布滿全國的反動報紙的欺騙中,它不僅要将全國各地以及國際的革命争鬥,介紹給滿洲的勞苦群衆,它也不僅僅是滿洲勞苦群衆的喉舌,而且它是滿洲勞苦群衆的燈塔”。繼而又提出:“它是階級争鬥的武器”,這與8月15日在上海創刊的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發刊詞中“在現在的階級社會裡,報紙是一種階級鬥争的工具”的論斷相呼應。最後号召:“全滿洲的工農兵及一切勞苦群衆們!團結起來!在赤光普照的‘滿洲紅旗’之下,奪得我們的土地,面包,自由和政權!!”

在發揮指導性、群衆性,實作辦報使命的程序中,《滿洲紅旗》引領方向,通俗易懂,既宣傳中共中央和東北黨組織的政策方針,擴大黨在群衆中的影響,又刊載各地革命鬥争的消息,指導開展群衆運動。沈陽時期第3期所載《雙十節與國民會議》論述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論及中國民主革命上司權問題時說:“隻有在無産階級上司之下,才能完成中國革命,隻有工農兵貧民蘇維埃會議,才能解放中國的廣大勞苦群衆。”

富有号召力的評論與立意鮮明的電訊文本

《滿洲紅旗》刊發的文章,主要涉及各處工農兵革命争鬥的消息、工農兵勞苦群衆的生活狀況、短小的評論、有趣而富刺激性的詩歌曲詞或短篇小說、政治漫畫。其中,題材重大、号召力強的評論和标題醒目、立意鮮明的電訊占很大篇幅。

一是評論方面。1930年8月14日,《中國共産黨對目前時局宣言》(以下簡稱《宣言》)釋出;8月15日出版的《紅旗日報》第1期即刊載這一《宣言》;9月15日,《滿洲紅旗》第1期轉載《宣言》,并配發評論《擁護中國共産黨對時局的宣言——将這個宣言深入到廣大群衆中去》,指出,“這一列甯主義的布爾塞維克檔案,無疑問的它必然要在目前整個中國革命鬥争中,發生偉大的上司作用,在将來中國革命的曆史上,都要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編者特意說明“這政治宣言的内容非常豐富,非常重要”,再次強調了《宣言》的重要性。

二是報道方面。沈陽時期第15期所載11篇報道即為12條電訊,其中既有表現紅軍勝利的“漢口訊”“南京訊”《鄂北紅軍大獲勝利——師長嶽維峻被擒 官兵幾全數繳械》,也有抨擊南京國民政府的“天津訊”《革命外交原來如此——中日鐵路交涉中國民黨狗形畢現》、“上海訊”《南京政府 去年支殺人費二億四千餘萬元》;既有反映鬥争成果的“哈爾濱訊”《顧鄉屯油房工友同盟罷工 要求增加工資,勝利十有九穩!》、“龍井村訊”《逐漸擴大延邊工農遊擊戰争——沒收地主糧食,土地普通配置設定勞苦工農》、“吉林訊”《駐吉某旅組織士兵委員會 選代表出席蘇代表會》,也有揭露地方當局的“本埠訊”《沈陽人力車夫又增三千餘名——國民黨剝削的自然結果》、“錦縣訊”《國民黨真會剝削——炮兵還得給官長做工賺錢》。

哈爾濱時期第3期所載6篇報道來源為哈爾濱、長春、沈陽的電訊以及“據日本報載”的消息,電稿迅捷、話語形象,展現義勇軍英勇戰鬥之時号召群衆反抗“滿洲走狗政府”。

作為中國共産黨組織報刊事業的一大創舉,《滿洲紅旗》一報兩地,秘密印行,信件郵寄;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東北地區代表性紅色文獻,它在九一八事變前後成為滿洲勞苦群衆的喉舌與燈塔。它是同時期中共東北地方最高黨組織所辦的唯一機關報,展現着東北黨組織土地革命、民族革命的政策方針。1932年9月18日,為紀念九一八事變一周年,由它改刊的“對外的群衆刊物”《東北紅旗》第1期問世,成為東北反日民族革命運動中的又一面紅旗。

作者:田雷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東北地區革命文化傳播史研究(1905—1949)”(16CXW004)階段性成果)

(作者機關: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