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溧想把最好的作品留在家鄉 胡溧藝術陳列廳在甯波美術館揭幕

胡溧想把最好的作品留在家鄉 胡溧藝術陳列廳在甯波美術館揭幕

胡溧總是和我說,他對甯波有很深的感情,想把最好的作品留在家鄉。”5月8日上午,胡溧藝術陳列廳在甯波美術館1号館揭幕。現場,已故美籍華人藝術家胡溧的妻子李萍和他衆多的親友專程從國内外趕來,見證這一時刻。與此同時,李萍按照胡溧的遺願,将其創作的120件藝術作品捐贈給甯波美術館。

胡溧,祖籍甯波鎮海,1950年生于上海,著名油畫家。1986年,胡溧從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同年留校執教。1990年,胡溧赴美國南達科他州立大學留學,1993年獲美術碩士,次年任教于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并于2000年成為該校終身正教授。2016年4月15日,胡溧因病醫治無效逝世。

在留學期間,胡溧以多種西方繪畫風格創作完成了一批作品,極大豐富和完善了個人的創作風格。在此後的創作生涯中,胡溧融合中外的國際性創作能力得到極緻發揮,他創作的衆多作品曾引起美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獲得藝術界的極高評價。

胡溧想把最好的作品留在家鄉 胡溧藝術陳列廳在甯波美術館揭幕

在胡溧捐贈給甯波美術館的作品中,巨幅油畫《女娲留下的兩隻鳥》和《南京大屠殺》是其代表作,最能展現他的思想力和藝術想象力。

胡溧想把最好的作品留在家鄉 胡溧藝術陳列廳在甯波美術館揭幕

裡程碑式作品《女娲留下的兩隻鳥》完成于1995年,用時3個月。作品借用“女娲補天”和“諾亞方舟”的典故,用兩隻形似船隻的大鳥,承載着各色的人們;同時,空中飄蕩有長着翅膀卻被繩索纏縛的人群,地上還有些搭梯子、拉繩索的隊伍作攀登狀,左側蜂擁過來的人物則正在走向中心空泛的窟窿……這件作品極具神秘主義色彩,給人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因為祖父和衆多鄉親死于日本法西斯的狂轟濫炸,國仇家恨為畫家創作《南京大屠殺》提供了最初的動力。為了向西方群眾揭露日本法西斯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胡溧花費三年多時間收集研究曆史資料,不斷地用各種手法強化藝術感染力,最終完成了一幅史詩般的大型油畫《南京大屠殺》。李萍介紹,這幅作品在北京展出的時候,很多美術館都希望收藏,但最終,胡溧想把它留在甯波。

這幅作品采用了中國卷軸畫形制,畫面從右到左由三大版塊構成:卷首揭露日軍對中國婦女犯下的罪行;中間五個小版塊——日軍受天皇令殺害中國軍人的一瞬、堆積如山的屍體、由被殘殺無辜平民的名字構成的人物頭像、十二幅被日軍殺害的平民肖像和南京城城門被戰火燃燒的場景;卷末展現邁向死亡的群像。這件作品的創作基礎,是胡溧對人類意志中反智、反文化的過激行為的深刻思考。

“胡溧此次捐贈的珍貴的作品,極大豐富了甯波的政府收藏,對甯波文藝事業起到強勁的推動作用。”甯波美術館館長韓利誠告訴記者,一直以來,甯波美術館都有計劃、有規模地收藏甬籍藝術名家作品,并适時設立陳列廳,研究、傳承他們豐碩的藝術成就。他想通過這種方式,使名家作品落地生根,影響一代代甯波人,并積極推動學術研究上不斷傳承、發展與創新。

(文=朱依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