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種姓制度到底要有多可怕,我命由天不由我,生活不易三哥歎氣

作者:破壁調查局

司馬遷的《陳涉世家》裡,大澤鄉起義時有句著名的slogan:“王侯将相甯有種乎!”

啥意思呢?

意思是說:那些王侯将相莫非都是天選之子?難道生下來就理所應當然地直接就成貴族了嗎?!

你别說,要是陳勝吳廣倆人能穿越時空去印度溜達一圈探訪一下民生,估計就該蹲馬路邊兒懷疑人生了,因為在那片彌漫着咖喱香氣的神奇國度,社會地位和階層還真就是天生的,投胎在那邊可是門技術活。

恒河水不是你想喝就能喝到的,沒兩把刷子是萬萬不能貿然前往三哥地盤投胎的,即使做足了萬全準備,也很難預測究竟是福是禍,畢竟向上投通道很擁擠,向下投通道是煉獄,正所謂天堂有路不好走,地獄無門特好進。

【一】

種姓制度,是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除了印度之外,在孟加拉、斯裡蘭卡等國家也都普遍存在,隻是印度把這種制度學得更加深入、領會得更加透徹、貫徹得更加自覺。

其實歐美群衆也一度深受其害,基本也被那幫藍血貴族大忽悠給忽悠“瘸了”。

不光國外,中國也曾經有過類似制度,比如元朝四等人制,清朝滿洲的八旗制。

目的就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友善統治管理。

最早的古印度分為兩大族群,一個是雅利安民族,一個是達羅毗荼民族,雅利安是後來才遷入印度的白種人民族,主要居住在北印度,他們是公元前600年至今北印度文明的締造者,同時也是佛教和婆羅門教的創立者;達羅毗荼人則是印度的原住民,個子矮小皮膚黝黑,主要分布在南印度,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1500年在印度和流域的哈帕拉文明一般被認為是他們創造的。

随着雅利安民族的大舉入侵,井水不犯河水的太平日子算是徹底結束了,達羅毗荼人倍受欺負、慘遭奴役,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苦不堪言。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種族制度被深深刻進了印度曆史的史冊,影響之深遠一直持續至今。

看到這裡,你覺得這個套路有沒有一種熟悉的味道,反正小編在看到這段曆史的時候不知怎地想到了16世紀的印第安人。

印度種姓制度到底要有多可怕,我命由天不由我,生活不易三哥歎氣

在印度,種姓制度把人分成了四個等級,從高到低分别是:婆羅門(躺赢型選手,例如祭司、學者)、刹帝利(王侯将相型選手,例如武士、國王)、吠舍(小富即安型選手,例如手藝人、商人、地主),首陀羅(勞碌奔波型選手,例如平民、農民、仆人),你以為處在食物鍊底端的首陀羅種姓是最慘階層了麼?

不,你錯了,你真的錯了。

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三哥做不到,在原始印度教種姓制度之外還有另一個社會階層,它就是跳出“三界”之外、不存在于食物鍊鍊條上、處于社會金字塔結構最底層大基座外圍再往右邊兩千米、都沒資格被劃分進四大類種姓裡的達利特(Dalit)人,他們連貧民都算不上,被高種姓人稱為賤民。

目前就不完全統計,所謂的達利特“賤民”在印度有1.7億人左右。

在高種姓眼裡,他們是“不可接觸者”,如果一個婆羅門或者刹帝利這樣的高種姓印度人出街玩耍要是迎面走來一個底層達利特,那這個底層無産階級必須迅速退避三舍,立即消失在高種姓人面前,以免“玷污”了那群高高在上的高種姓人高貴的靈魂(有凡爾賽文學内味兒了吧)。

印度街頭時不常你會看到這種奇怪景象,達利特種姓的人不是清潔工勝似清潔工,為街區衛生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們邊走邊用掃帚清掃走過的路,倒不是因為他們心系環保,而是他們被其他幾個種族認為是最卑賤的種姓,甚至連碰到他們的影子都覺得肮髒污穢。

除了他們的影子之外,連走在路上留下的腳印,都會被其他種姓的人嫌棄。

就小編的認知範圍,除了以哈利波特為代表的在霍格沃茨上學任教的那些巫師,也就達利特出門随身自帶掃帚了。

街上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裡,當達利特拿着掃帚掃掉自己的腳印時,掃掉的不光是腳印,還有尊嚴……想想都覺得特别辛酸,佛語有雲:衆生皆苦,衆生平等。

反正高種姓人苦不苦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但是衆生平等這句佛語在印度這樣的國家聽上去就像一句笑話。

請容許小編沉默五秒鐘…

【二】

喜歡看電影的小夥伴一定都知道印度神奇妙妙屋——寶萊塢影業(Bollywood),大家普遍認可寶萊塢一出,必出精品這種說法。

印度電影的成功與印度獨特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寶萊塢特别明白自己國家有什麼問題,是以拍攝題材經常開啟自黑模式,善于自嘲,是以總能拍出一些看似喜劇片實則帶有悲劇色彩發人深省的電影作品,以此來冷嘲熱諷自己國家中存在的各種社會弊端和“頑疾”。

比如大家夥都知道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嗝嗝老師》、《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偶滴神啊》、《摔跤吧,爸爸》、《廁所英雄》等等,把印度社會中存在的種姓問題、教育問題、宗教問題、衛生問題都拿出來“鞭撻”一遍,諷刺了個爽。

電影裡壞人總愛說一句台詞“殺掉你就像碾死一隻螞蟻一樣容易”,在印度,它不再是一句台詞,它真實地發生在生活裡。

2019年上映的印度影片《Article 15》(第15條)講述的就是一位初入警局的警官反抗印度種姓制度的故事,揭露種姓制度的落後和罪惡以及警匪互相勾結的社會黑暗面。

村裡的三個花樣少女離奇失蹤,其中有兩人已被确認死亡。

這部電影主要從尋找第三個失蹤少女作為線索,通過警長辦案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把最為殘酷的一面展現在了觀衆面前。

印度種姓制度到底要有多可怕,我命由天不由我,生活不易三哥歎氣

此影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2014年印度北邦一處名叫烏沙提的村子裡發生了一起惡性奸殺案件。

受害人是一對年齡隻有十五六歲的小姐妹,倆姐妹的屍體被吊在芒果樹上被村民發現,兩人渾身是傷,衣衫破敗。

姐妹二人的爸爸當即報警,在辦案調查過程中,警察得知被害者一家都是低種姓之後,開始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用難聽的話刺激侮辱被害者家屬一家,讓觀影者感受到了窮人命賤如蝼蟻,在承受喪女之痛的同時還要承受到執法部門的羞辱,這都是什麼人間疾苦啊。

影片中的一些細節隐隐約約展現了印度教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或者說是一種想傳達出的概念——“純(高)淨(貴)”,他們内心已經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這種越是純淨種姓等級就越高,離神明的距離就更近了一步,老娘就是有資格傲嬌的固有思維模式。

在他們眼裡,低種姓都是浮塵,賤民全是垃圾;這不再等同于一種生活中的習慣,它似乎已經變成了一種精神上的信仰。

這恰恰才是最可怕的。高種姓人家的孩子從小就被思想已經根深蒂固的爸媽灌輸一種理念,我生而高貴,那些低種姓的孩子不配和我一起玩耍,我也不能靠近他們,他們肮髒,他們卑賤;而低種姓家庭的孩子也會被父母教育,要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要有任何越級行為,安分守己地做好一個蝼蟻該做的事,你不能靠近那些高種姓孩子,他們純淨,他們高貴。

【三】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就要問了,階級是不是真的已經固化了?

上升通道是不是已經基本被堵死了?

其實那也未必見得,跨越階級這事印度的勞苦大衆也不是沒琢磨過,在印度您要真是有心想跨越階級,而且您是個女的...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結婚!

找個高種姓男人結婚!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這句話在印度展現得淋漓至盡,一個低種姓女人嫁給一個高種姓男人,這叫順婚,沒毛病;但是這種婚姻更像是一場赤果果的交易,高攀的女方家必須支付給高種姓夫家一大筆“階級躍遷費”,這躍遷費的價碼您就照着拆遷費想吧。

想改變階層?怎麼可能讓你空手套白狼。

哦不,是高種姓三哥,靠結個婚就解決,您得拿出真金白銀的誠意才能搏得邁進人家高種姓人家門檻的機會。

你看,富貴人家的小算盤打的就是這麼溜,連婚姻都是一場明碼标價的生意。

什麼?您是男的想問問有沒有軟飯硬吃的機會?

抱歉,您想多了,這碗飯吃不得,“飯太硬”怕您胃受不了。

除非有個高種姓女人愛您愛到骨頭裡,并且願意接受嫁給您以後你們倆包括你們倆的孩子以後世世代代都降為賤民的尴尬處境,不然您還是死了這條心斷了這個不靠譜的念想吧,在印度這種被稱為“逆婚”,就算女方願意,她爹媽就算打斷她腿養她一輩子,也絕不會允許她找個低種姓有辱家門的;當然還是打折你腿的可能性更大一點。

印度種姓制度到底要有多可怕,我命由天不由我,生活不易三哥歎氣

先别急着失望,還有一條路可以一試,那就是參加競選,一路更新打怪,成為一個為廣大低種姓人民群衆争取權利的議員。

印度是個表面文章做得特别到位的國家,都是場面人,背地裡歧視歸歧視,上了台面自由民主平等那套可不能丢。

您要是能力超群還可以再繼續往上奔,戰勝各路牛鬼蛇神,比如從商販家庭走出來的莫迪總理。

當然這種人萬裡都挑不出一個來,學曆、智商、情商都得線上,而且他嚴格意義上說是個中産家庭走出來的孩子,不算是低種姓,當作大神來膜拜一下就可以了,普通低種姓家庭孩子想走他這個路子,基本沒戲,可操作性太低。

最諷刺的是,達利特人在那部叫《Article 15》的影片中沒有任何角色。

相反,主角是個婆羅門。

影片呈現了達利特人的弱小可憐無助,他們迫切需要個救世主(神啊!救救我吧!)而最終的救世主走了個山路十八彎又繞回來了,拯救他們的竟然是看不起他們視他們為糞土的婆羅門(哦,爾等賤民,跪下!),難道印度除了階層連電影也要開始搞“内卷”了,孩怕…

印度種姓制度到底要有多可怕,我命由天不由我,生活不易三哥歎氣

文:賴有梨

您的關注與點贊是我們最大的動力,破壁調查局在此感謝您的支援,轉發也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