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七”之前,英國曾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的可能性一、以彭定康為代表的亂港分子胡作非為,極度惡化了中英關系二、擔心中國報複,英國數次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可能性三、諸如英國這樣的強盜國家不顧道義,隻畏強者四、結束語五、參考文獻

作者:甬說

近代的中國,積貧積弱,晚清政府腐朽無能,中國的綜合國力羸弱不堪。面對列強的侵略訛詐,幾乎沒有還手之力。為了維護行将朽木的封建統治,清政府和列強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大量國土被強盜霸占。

作為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先後通過《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霸占了整個香港,這個中華民族的恥辱,更是“落後挨打”的教訓!

“九七”之前,英國曾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的可能性一、以彭定康為代表的亂港分子胡作非為,極度惡化了中英關系二、擔心中國報複,英國數次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可能性三、諸如英國這樣的強盜國家不顧道義,隻畏強者四、結束語五、參考文獻

1898年6月9日,清政府在北京與英帝國主義簽署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其中明确規定:“英國從中國‘租借’廣東省新安縣境内由九龍界限線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土地,連同附近233個島嶼,為期99年,到1997年為止”。

轉眼時光荏苒,百年轉瞬即逝。中國戰天鬥地,換了人間。英國也越過“霸權頂點”,回歸歐洲。到了1997年,香港回歸的前夕,實力衰弱,但野心不小的英國人并不願意如約歸還香港。反而提出了所謂的“主權換治權”等荒謬論調,被中國嚴詞拒絕。

随後,我黨也在香港問題上,嚴正表明了我們的強硬立場。或許是“做賊心虛”,或許是忌憚于中國的強大實力和不屈不撓的堅定決心。當時的英國政府,甚至曾經詳細評估過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可能性。

“九七”之前,英國曾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的可能性一、以彭定康為代表的亂港分子胡作非為,極度惡化了中英關系二、擔心中國報複,英國數次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可能性三、諸如英國這樣的強盜國家不顧道義,隻畏強者四、結束語五、參考文獻

從1982年起,中英共進行了22輪的艱苦談判。一直到1985年,中英政府代表在北京交換協定書,《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香港開始了為期12年的過渡期。

但就在這12年的過渡期裡,英國強盜也沒有消停,他們還在苦苦做着最後的掙紮,不斷試探中國的底線,企圖擾亂香港。1991年,鄧小平同志又深刻地指出指出:“香港後過渡時期的重要問題是防止英國人出壞點子,搞小動作,把一個個大包袱留給特區政府”。

而後,彭定康上台的所作所為,以及英國亂港分子的頻頻使壞,精确證明了鄧小平同志的預見。

1992年,彭定康在其首份“香港施政報告”中,就抛出了一個十分荒唐的“政改方案”。他提出了“要增加香港立法局直選議員名額,以便使香港逐漸迮向英國式民主”。

這一方案的實質,就是要讓更多的親英分子進入香港議會,為日後英國繼續插手香港問題,攪亂香港,埋下伏筆。這一公然違背中英聯合聲明,損害香港利益的惡性,遭到了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

我們們外交部門直言不諱地提出,彭定康此舉,完全是在與中國搞對抗。在回憶道香港那段特殊的過渡期時,曾經擔任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的魯平曾如此形容彭定康——“千古罪人”。

這一句話,對彭定康在香港過渡期内的所作所為,作了精辟概括。當年如果沒有彭定康之流的胡作非為,香港過渡的情況必然會更平穩順利。

不僅如此,在過渡期内,英國國内依然有許多死硬分子叫嚣着,要用武力“教訓”中國。後來,英軍聯合參謀部的一位副參謀長對此回應道:“你們都想把香港拿回來,誰去面對中國人民解放軍”?

當時英國在香港地區的駐軍總計不超過兩萬人,還包括大量的雇傭軍。憑借這點軍力對抗中國,是癡人說夢。

“九七”之前,英國曾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的可能性一、以彭定康為代表的亂港分子胡作非為,極度惡化了中英關系二、擔心中國報複,英國數次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可能性三、諸如英國這樣的強盜國家不顧道義,隻畏強者四、結束語五、參考文獻

早在與撒切爾夫人的談判中,鄧小平同志就斬釘截鐵地警告道:“也不排除(收回過程)有發生意外的事件,(比如)香港發生動亂,或是(兩國)根本談不攏,那中國将考慮接收香港的時間和方式”。

鄧公的言外之意和明确: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自己的土地上發生動亂,中國政府當然有權采取一切措施。

英國政府也深知,彭定康等人所作所為幾乎觸及了中國的底線。是以他們對中國在香港問題上,究竟會如何應對,十分敏感。

“九七”之前,英國曾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的可能性一、以彭定康為代表的亂港分子胡作非為,極度惡化了中英關系二、擔心中國報複,英國數次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可能性三、諸如英國這樣的強盜國家不顧道義,隻畏強者四、結束語五、參考文獻

最近一份解密的英國文獻也顯示,在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之前,考慮到彭定康在香港地區的胡作非為引起中國不滿,以及彭定康本人曾數次宣稱“中方有可能尋求提前接管香港”,英國内閣曾訓示英國外交部門,認真研究和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的可能性和對策措施。

而且,彭定康或許也深知自己“罪孽深重”,擔心中國軍隊的鐵拳砸向自己。于是乎,他就不斷通過各種途徑遊說英國内閣,并聲稱:“解放軍已接到訓示,起草提前接管香港的應變計劃”。

彭定康的這一說辭,立刻在英國朝野引起了軒然大波。英國政府極為擔心中方在1997年之前,以武力接管香港,他們還為此進行了相應“準備”。

當時英國政府辦公廳國防與海外事務秘書處負責人的保利娜·内維爾—瓊斯,在給約翰·梅傑首相的報告中就認為,即便彭定康所謂的“政改方案”得到香港“立法局”的擁護和通過。那也必将引發中英關系的惡化,英國政府必須考慮一旦局勢惡化的應對問題。

内維爾—瓊斯還在報告的末尾,十分擔憂地寫道:“必須解決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如果中國作出反應,是否應當繼續推進。這其中的風險很高,這是一條不歸路”。但對于英國國内清醒派的規勸,彭定康置若罔聞。

1992年11月,英國外交大臣、内政大臣、國防大臣和财政大臣等政府高官齊聚白金漢宮,舉行了一場專門研讨彭定康“政改方案”,以及中國武力收複香港可能性問題的會議。

“九七”之前,英國曾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的可能性一、以彭定康為代表的亂港分子胡作非為,極度惡化了中英關系二、擔心中國報複,英國數次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可能性三、諸如英國這樣的強盜國家不顧道義,隻畏強者四、結束語五、參考文獻

根據解密的檔案材料,當時梅傑首相對于這兩個問題極為焦慮,他十分擔心彭定康的胡作非為會激怒中國,引發中英嚴重沖突。

1993年2月,英國方面的香港問題談判代表、英國駐中國大使麥若彬,在寫給英國外交部助理次官韓魁的信件中再度建議,英國政府應該就彭定康和“政改方案”問題主動和中國會談,并借此試探中國動武的可能性。

麥若彬則在信中回複道:“為了進入下一階段實質性的讨論,英國确實應該主動出擊。無論是在正式的談判桌上,還是内部會話、亦或是一些私下會談中,我們都想必須想方設法知道北京對某些可能提議方案的反應”。

“九七”之前,英國曾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的可能性一、以彭定康為代表的亂港分子胡作非為,極度惡化了中英關系二、擔心中國報複,英國數次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可能性三、諸如英國這樣的強盜國家不顧道義,隻畏強者四、結束語五、參考文獻

但彭定康似乎并不認可這些看法,他依然頑固地堅持,即便中英談判,英國方面也隻能解釋彭定康本人的提議方案,而沒有别的選擇。他還為此寫信給電韓奎,十分堅決地表示“不會向中國屈服”。

最終,彭定康的這種冥頑不化油鹽不進的作風,導緻了一場嚴重的中英外交風波。1993年2月,英國政府還是根據彭定康的意見,搞出了一份所謂的“指導性簡報”,并以此作為中央談判的基礎。中國理所當然地提出了強烈反對,同年11月談判最終破裂。

在最初的協定中,為了香港地區的穩定,中國曾同意了英國人提出的“直通車”構想,即“香港最後一屆立法局成,員将成為香港特别行政區首屆立法機構成員”。面對彭定康的胡作非為,和英國政府的無理取鬧,中國并沒有向英國人害怕的那樣,武力收複香港。

而是直接讓“直通車”脫軌——1994年,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宣布港英最後一屆立法局于1997年6月30日随英國對香港管治的結束而終止。彭定康的“政改方案”鬧劇,最終草草收場。

“九七”之前,英國曾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的可能性一、以彭定康為代表的亂港分子胡作非為,極度惡化了中英關系二、擔心中國報複,英國數次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可能性三、諸如英國這樣的強盜國家不顧道義,隻畏強者四、結束語五、參考文獻

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内地風起雲湧的革命形勢,也迅速傳播到了香港。香港的很多左翼人士,和熱愛國家、反對殖民當局的進步分子,也發起了轟轟烈烈的群衆運動。兇殘狠毒的英國人,卻動用了大批軍警,對人民群衆進行了血腥鎮壓。

由于擔心中國政府對其進行報複,當時的英國政府開始考慮撤離香港。1967年英國内閣出台了一份秘密檔案稱:“如果中國軍隊‘入侵’香港,英國就應該‘部分撤離’香港,即把殖民政府的相關人員撤出香港”。

當年的5月17日,英國外交大臣又緻信當時香港總督戴麟趾稱:“或許我們撤出香港的時刻已經到來了”。當時中國政府以大局為重,并未武力收複香港,但對港英當局提出了嚴正警告。這一切,都讓虧心事幹多了的英國人惴惴不安。

“九七”之前,英國曾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的可能性一、以彭定康為代表的亂港分子胡作非為,極度惡化了中英關系二、擔心中國報複,英國數次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可能性三、諸如英國這樣的強盜國家不顧道義,隻畏強者四、結束語五、參考文獻

1969年3月,隸屬于英國内閣的“香港問題部長委員會”,起草了一份“絕密報告”。報告中就建議盡早與中國就香港問題,進行談判:“如果不考慮中國對香港的主權,任何解決香港問題的途徑都不會成功”。

“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明确向中國表示,英國會在時機成熟時完全撤出香港”。報告還建議,英國應該迅速與中國進行非正式接觸,在80年代中期之前與中國就香港問題達成協定。

另外,這份報告還提出,“如果來自中國的壓力,尤其軍事壓力增大,英國就應該在1969年内撤離香港”。

“九七”之前,英國曾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的可能性一、以彭定康為代表的亂港分子胡作非為,極度惡化了中英關系二、擔心中國報複,英國數次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可能性三、諸如英國這樣的強盜國家不顧道義,隻畏強者四、結束語五、參考文獻

通過回溯曆史不難發現,做賊心虛,思想肮髒,内心龌龊的英國人,始終都清楚,中國政府和人民争取祖國統一,維護國家利益,同胞權益的堅定決心。是以,他們始終覺得頭上懸着一把“達摩克裡斯寶劍”,擔心中國軍隊神兵天降,擔心自己惡有惡報。

但後來的表明,英國人的種種擔憂,不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罷了。中國政府始終沒有武力攻打香港,也沒有讓香港斷水斷糧,中國一直希望香港能繁榮穩定,以及在1997年平穩回歸中國。

歸根結底,奸猾無邊,狡詐無度的英國人,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也隻能低頭。如果沒有百萬人民軍隊枕戈待旦,英國又怎麼可能把到嘴的肥肉吐出來?這就是帝國的行為強盜邏輯:能動武的時候直接打,實力不濟的時候就談判。

“九七”之前,英國曾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的可能性一、以彭定康為代表的亂港分子胡作非為,極度惡化了中英關系二、擔心中國報複,英國數次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可能性三、諸如英國這樣的強盜國家不顧道義,隻畏強者四、結束語五、參考文獻

對于這樣一塊各方面價值都極高的地方,英國人自然是不願意輕易放手。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為了繼續霸占香港,英國人想出了各種陰損歹毒的損招。在香港回歸大勢已定的情況下,以彭定康為首邪惡分子,還搞出了各種名堂,陰謀搞亂香港。

他們也明知道自己的“玩火”舉動,會招緻中國的反對。是以就裝腔作勢地去評估,中國提前武力接管香港可能性。

我們中國考慮到同胞的利益和中英關系的大局,并未動武,而是用智慧粉碎了其罪惡企圖,但對此此等頑固的反動分子,我們也随時保留武力教訓的權利!

[1](英國)杜葉錫恩著,隋麗君翻譯:《我眼中的殖民時代香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2020年版。

[2]姜恩柱:《大國較量:中歐關系與香港回歸親曆》,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3]唐湘雨:《論太平洋戰争時期蔣介石政權收複港九地區的努力》,載于《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4期。

[4]魏淑君:《“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顯著優勢及其完善和發展——以“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區的實踐為視角》,載于《山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

[5]孫揚:《正确的曆史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談談香港曆史教育改革的前因和方向》,載于《曆史評論》,2021年第2期。

[6]吳弘毅:《倔強的堅持:從英國外交檔案看1982年撒切爾夫人訪華前後的英國涉港決策》,外交學院碩士學位論文,外交學院外交學系,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