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幹休所長參與“國家課題”

作者: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按常理,“國家課題”是由國家科研機構、學術機關、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完成的,對一個工作在基層的人,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可我卻有幸兩次參與“國家課題”的寫作。

這件事還得從1993年初說起。為隆重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陝西人民出版社按照中宣部要求,籌備出一套《毛澤東思想研究叢書》。《毛澤東軍事生涯》是其中的一冊。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戰典》編審室主任王天晞擔任主編。我和王主任是老戰友,他曾在原蘭州軍區《人民軍隊》報社當編輯,我當時在原蘭州軍區保衛部當幹事。王主任是文革前西北大學曆史系的高材生,博學多才,通古博今,思維靈活,文筆極好,擔任過《中國戰典》《中國戰争發展史》《中國戰争地圖集》等不少“國家課題”的負責人。他來西安,一方面請陝西人民出版社審定寫作提綱,一方面确定西安方向參與寫作的人員。

王主任力邀我參加,我婉言相拒。一是幹休所雜事很多,不能集中精力搞研究;二是這樣的重大課題,我感到有壓力。王主任卻不容我推辭。他說,我們這個寫作團隊,不光有軍博、軍事科學院、西北大學等機關的專家教授,也還需要有一定理論功底和文字水準的基層人員。你們幹休所的老幹部,跟着毛主席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對毛澤東軍事生涯最了解,接地氣的人寫出的東西,一定鮮活真實。推辭不過,我接受了。王主任把第十二章《從準許軍委保衛國防問題會議決議到制定堅決粉碎美帝登陸冒險的戰略部署——抗美援朝時期》分給了我。

為了不辜負王主任的信任,完成好寫作計劃,我每天在安排好工作後,抓緊一切時間跑圖書館查資料,找老幹部開座談會,細心了解抗美援朝時期的情況。當時幹休所管委會主任胡興茂正在編寫《毛澤東軍事思想擇要淺釋》,經常找我一起研究思路和修改寫作章節。胡興茂曾在軍事科學院工作過,主編過《軍事大辭典》,離休前任陝西省軍區副司令員。他得知我參與《毛澤東軍事生涯》的寫作,非常高興,非常支援,給我講了不少抗美援朝的往事,還将他儲存多年的《毛澤東軍事文選(内部版)》和洪學智的《抗美援朝戰争回憶》送給我。這兩本書使我受益匪淺。特别是《毛澤東軍事文選(内部版)》,裡面收集了毛澤東在抗美援朝戰争中親自拟寫的全部電文,再現了毛澤東的雄才大略和軍事指揮才能。

我按照“抗美援朝戰争的決策和兩次戰役的勝利”“輪番作戰和‘零敲牛皮糖’”“做好兩手準備,實行談打結合”三部分完成了寫作任務。交專家審讀後一次通過。後王主任又将第十一章《從發出“将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号召到召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部分章節交給我完成。整個書稿通過審定後,我又擔負起送出版社發排、校對、确定版式等任務。這部書緊鑼密鼓地趕在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前正式出版,在社會上引起不小反響。但由于時間倉促,校對上出了不少纰漏,錯别字較多,王主任開玩笑說:“一碗香噴噴的米飯裡面吃出了沙粒,叫人好不舒服呦!”

2004年8月的一天,王主任從北京打來電話,告訴我《中國曆代戰争哲學探源》一書寫作計劃已由軍博申報立項,被全軍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準許,定為全國社會科學軍事學研究項目。由于前一段時間集中精力完成《中國戰争史地圖集》的編輯,《探源》的寫作被暫時擱置,現在寫作計劃馬上啟動,希望我能參加。這次我沒有推辭。因我對哲學一直有興趣,經常買些哲學書來讀,對古典哲學和現代前沿哲學略知一二。我想通過寫作,對戰争哲學做些研究。這部書計劃70萬字,塊頭不小,再加上是“國家課題”,組織機構也較嚴密,分為撰寫組、審讀組、課題鑒定組。參加寫作人員除了我這個草根族外都是學院派,鑒定組是清一色的國家級專家。我的任務一是參與第四編第十六章《全國解放戰争與軍事辯證法的運用》的寫作,二是參與全書審讀,三是負責和出版社的聯絡工作。從哲學的視角來探讨中國曆代戰争,特别是通過哲學思維的創新,去梳理探究中國數千年戰争本源問題,以期系統研究傳統兵學和毛澤東軍事辯證法的精髓要義,是一個宏大的課題,是以我寫作非常謹慎。通過對全國解放戰争軍事辯證法運用的研究,更加感到毛澤東軍事辯證法的偉大。這部書編寫的時間跨度比較大,專家鑒定非常嚴格,對每一章節都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後經多次修改,終于在2006年11月由《陝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我在王主任的遙控指揮下,完成了全書審讀、校對等多項編務工作。因為記取了《毛澤東軍事生涯》校對粗疏的教訓,我看得特别細緻,以緻書稿三校完成,我的眼睛花了,不得不戴上老花鏡。這部書在2007年獲得了“第四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優秀成果獎”。

(作者系陝西省軍區西安小寨西路幹休所原所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