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希姆萊:脆弱的惡魔

作者:曆史祢

1900年10月7日,海因裡希·希姆萊于生于德國慕尼黑。

希姆萊是希特勒最信任的部下之一,兼任納粹德國的内政部長、黨衛隊首領和德意志民族事務部部長。

由希姆萊主導的納粹集中營,屠殺了近600萬名猶太人和幾十萬其他民族的平民。德國媒體評價希姆萊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劊子手”。

人類的曆史中充斥着因擴張行動而進行的血腥屠殺。如日軍占領中國南京後,松井石根下令大規模殺人和強奸民女,制造了南京大屠殺。

還有歐洲殖民者對美洲土著進行的種族滅絕運動,西班牙殖民者瓦斯科·巴爾沃亞曾将沾有天花病毒的毛毯送給印第安人,意圖對原住民進行種族滅絕。

那麼,希姆萊是怎樣一個人,他是如何變成種族屠殺的惡魔的?

第一,他是用軍裝掩蓋虛弱的農科男。

希姆萊從小體弱多病,而且很早就近視了。當時德意志皇室崇尚武力,作為海因裡希親王的教子,希姆萊接受的教育是以做軍官為榮。

希姆萊:脆弱的惡魔

幼年的希姆萊

幼年的希姆萊。他對農業也有濃厚的興趣,在加入納粹黨後還一度經營過一家養雞場。

是以連體育課都不及格的他,最大的夢想是進入帝國海軍。後來希姆萊落選,便求父親托關系進入了陸軍。

結果不到一年,德國在一戰中落敗,經濟危機随之而來。還沒來得及上戰場的希姆萊就這樣退役了,父親更希望他能有一份穩定的、适合他的工作。

于是希姆萊被送進一所菜農場學農,成了道地的農科男。不久後,希姆萊進入慕尼黑大學農科專業深造。畢業順利進入一家農業公司做雇員。

但希姆萊内心依然有狂熱的軍人夢,他讨厭自己過于白皙瘦弱的形象,為了在臉上留疤,證明自己的兇狠,他專門去參加地下決鬥與人肉搏;業餘常常和小夥伴們一起扛着步槍操練,參與各種民兵組織。

希姆萊其實是個缺乏目标和自信的人。他在日記中寫道:“在别人眼中,我隻是個優柔寡斷、好管閑事的空談家。”并不止一次地想要出國僑居,逃避現實。

在“鐵血戰士”的外表下,希姆萊還是那個虛弱無力的農科男。不過,與希特勒的相識徹底改變了他。

第二,他是寄生于希特勒的權力狂。

希姆萊、希特勒與羅姆在參加右翼政治活動時相識。演講台上滔滔不絕的希特勒、以及滿臉疤痕的一戰老兵羅姆,他們的自信和魅力讓希姆萊羨慕不已。

希姆萊:脆弱的惡魔

希姆萊和希特勒

之後,他追随兩人參與了啤酒館政變,并親眼目睹了希特勒從失敗被捕,到重建納粹黨的全過程。

這下,希姆萊成了希特勒的“nc粉”,并依賴希特勒與壯大的納粹黨做上了黨衛隊一把手。黨衛隊是一支監視納粹内部人員的警察。

當時黨衛隊已經從幾千人擴張到5萬人,但希姆萊隻控制了巴伐利亞地區,他并不滿足。

希姆萊奪權的過程可分為三步。

第一步,營造刺殺疑雲的緊張氛圍。他先從監獄裡随便抓出一個囚犯,給他扣上行刺元首的罪名。之後,他又抓捕了蘇聯間諜、截獲了瑞士情報,将自己塑造為預見各種行刺的“神探”。

希特勒被吓得疑神疑鬼,趕緊讓希姆萊去組建新的警衛隊。

第二步,兼并風頭最勁的警察勢力——羅姆沖鋒隊。希姆萊找到了羅姆的另一個競争對手——主管半個德國警察的戈林,用戈林部下的醜聞逼他與自己結盟。

被捏着把柄的戈林不得不配合,與希姆萊捏造了羅姆的謀反罪證,促使草木皆兵的希特勒槍決了羅姆。

第三步,吞并戈林的蓋世太保。希姆萊故技重施,僞造了有人意圖刺殺戈林的情報,然後向希特勒舉報:戈林的情報能力不足。

希姆萊:脆弱的惡魔

黨衛隊的二把手:海德希裡。他也是納粹大屠殺的主要執行者之一

其實,希特勒對希姆萊的意圖了然于胸。但他既擔憂自己的安全也認可希姆萊的忠誠,而且加強集權是結束黨内紛争的必然選擇,就遂了希姆萊的心願。

終于,希姆萊憑借“宿主”希特勒登上權力巅峰。

第三,他是迷失在種族主義中的殺人魔。

不過,希姆萊這個假“神探”很快露餡,希特勒在啤酒館發表政變紀念演說時,差點被炸彈炸死,希姆萊遭到一頓痛罵。

該如何挽回元首的信任呢?

希姆萊想到了種族主義。他指令對黨衛隊的新進人員進行血統認證,宣稱隻有高貴的亞利安人種才能保證作戰素質和對元首的忠誠。

得到認同後,希姆萊又向希特勒請命完成德占區的“日爾曼化”工作,并建立猶太集中營以進行“政治清理”。這位忠臣,甚至巧妙地用措辭避免了元首對屠殺負責的可能。

曾經的希姆萊熱衷與孩子們讨論愛護動物的話題,他對戈林的狩獵愛好嗤之以鼻,說人不應把槍口對着無罪的動物。

希姆萊:脆弱的惡魔

希姆萊的“生命之泉”計劃

然而,他卻對猶太人進行了無休無止的屠殺。

也許是面對毫無反抗能力的囚犯,他才能感受到無邊的權力吧。希姆萊徹底迷失在了狂熱的種族主義之中,他堅信有一種神秘力量能夠淨化全世界的種族,甚至聘請德國的生化專家幫他研究黑魔法。

這一次,連希特勒也不能苟同他的瘋狂。

希特勒是靠鼓吹種族“純化”和“民族主義”上位的,為了迎合他,希姆萊将其發展為種族滅絕,并将這種屠殺行動組織化、秩序化、例行化,以至于參與屠殺的德國士兵越來越多,這展現了群體作惡規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