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3D列印技術在傳統教學中已悄然興起,在工程設計、曆史、車輛工程等專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應用。但盡管這樣,3D列印技術在國内市場的發展過程中也有許多不容忽視的困境。教學平台的缺乏、師資力量的薄弱等都制約了技術的更快普及和發展。
為提高3D列印人才培養品質,實作工業轉型更新過程中3D列印人才需求,11月27日,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與中國鹽城市鹽都區委、鹽都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長風論壇”在江蘇省鹽城市召開,共同探讨時下3D列印在教學、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問題。

人社部直屬中國人事科學院研究員孫銳:人才驅動創新發展
這兩年随着各種技術發展愈發快速,無論企業還是國家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呈直線上升态勢。人社部直屬中國人事科學院研究員孫銳,首先從目前國家出台的多個政策進行了解讀。“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孫銳認為,人才已經作為國家的一級戰略,驅動創新發展。
2016年3月21日,中央印發的《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其中指出要形成支援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良好氛圍。對此,孫銳建議,最緊要的是要轉變政府部門觀念,放開包括人才招聘、薪酬、工資總額、人員調配等在内的,用人機關的自主權。接着,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建構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引才、用才機制,支援引進人才的同時深度參與國家計劃項目。
先進三維噴印裝備研究所所長王運贛:不同學生,3D列印的教學各不相同
“3D列印是創新的重要基礎。3D列印使創新思維快速成為創新現實。”一上來,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先進三維噴印裝備研究所所長王運贛探讨了3D列印技術和創新二者之間的關系。
“什麼是創新,我查過有很多的定義,選了一個最簡單的,創新就是突破,不用正常的辦法。”王運贛說,創新并不分大小,創新的思維需要學生從小培養。而對于3D列印的創新教育來看,不同學習對象應有不同的創新要求和教學重點。
例如,針對不同城市、不同階段的學生,3D列印教學側重不同,對于幼兒、中學生以及大學生來說,重點應該從熱愛創新、學會創新和領會實踐三個方面的逐漸過渡。此外,不同學習對象應該使用相應的3D列印工具。會上,王運贛介紹了針對幼兒的橡皮泥列印機、針對中學生的3D巧克力列印機、以及針對大中學生的結實耐用3D列印教育訓練實踐機。
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黨委書記顧強生:中國制造與技工院校創新發展的思考及探索
“制造業轉型關鍵就是創新,創新是中國制造的生命,也是我們職業教育的永恒話題。”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顧強生從鹽城技師學院校的創新發展出發,提出了幾點思考。
顧強生提到學院的第一個創新,是通過淘汰落後專業、改造更新老專業,将專業和資源重新整合,形成新的二級學院。據介紹,目前已經計劃開設包括智能制造、電氣工程、汽車技術、資訊技術等在内的七個二級學院。
與此同時,與世界等多所院校的合作也是未來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的重點之一。“國際合作交流辦學,可以将國内職業教學的标準與國際接軌,滿足産業發展更新的需求。”顧強生說道。
另外在顧強生的演講中,他談到的最後一個計劃,也是打造創新發展的亮點,是正在籌建的3D列印學院。由政府部門主導,專家學者領銜,目标打造3D列印研發基地,教育訓練人才、研發3D技術,進而實作助推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
3D列印聯盟秘書長餘金湖:職業院校3D列印的人才培養體系
談完了人才的重要性,又探讨了3D列印的教學特點,3D列印聯盟秘書長餘金湖詳細介紹了目前職業院校3D列印的人才培養體系。
餘金湖說,從3D列印技術教育培養大綱中來看,中國小應主要以培養興趣為主, 而針對職教,目前應該培養起包括三維模組化、工藝制造、裝置維護在内的,三方面的專業技能。例如,通過建立起3D列印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方案,以及3D列印專業師資培養計劃,實作3D列印教學的一體化。
最後,針對目前3D列印人才培養方面,餘金湖提了5點建議:一定要了深入解産業和需求、企業要承擔責任、産學研常态化和系統化、成立專業化的職業教育指導咨詢機構、政府要擔負起其應有的責任。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7-14
本文作者:孫博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