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号與神舟十二号飛船相距約200米時,神舟十二号将顯示畫面切換成對接用的窄視TV,結果顯示屏畫面上出現了兩個天和号,把第三次上太空的聶海勝弄懵了,顯然他從未遇到這種現象,便直接向指揮中心問道:“這裡有鬼影,上面是真的,還是下面是真的?”

頓時,直播聊天室内火熱了起來。有說是UFO、平行宇宙、外星人、靈異的,更有神回複:“這還沒對接呢,就帶出來個小的。”
兩個天河号相比較,上面的天和号更大,輪廓更為模糊,且看不到兩側的太陽能帆闆,難道上面的是假的?小夥伴們不妨先各自在心裡默默地猜一下:你覺得哪個更像是真的?
我們先說一下窄視TV,從顯示屏上的“八倍鏡”十字線與畫面,不難分析出:窄視TV就像是飛船前置高分辨率攝像頭的影像顯示屏,并非肉眼直接從窗外捕捉到的畫面。瞄準線是對接過程中的輔助線,判斷我們瞄得準不準。
圖:窄自控(自動控制)
畫面上的“窄自控”三個字,表明處于全自動控制模式,除了飛船的速度與方向,還包括攝像頭、螢幕等飛船上的參數設定,鬼影就是在初始自動設定的參數下出現的。
在最後的自動對接過程中,一般會切換成“手控”模式,就像在車流密集、需要高精準操作時,即使汽車開着自動駕駛模式,你的眼睛也要盯着,手握方向盤,時刻準備介入。
航天員則通過瞄準線與畫面實時觀察自動對接的情況,萬一出現偏差可以立刻進行手動微調。在太空中“穿針引線”是航天員重要的訓練項目之一。
圖:對接時,螢幕上的十字星要對準天和号上的十字标志
試想一下,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你開着船,結果200米外出現了兩座燈塔,你該開往哪個燈塔呢?
實際上,神舟十二号運用的是更先進的雷達和遙感技術,是以可以很從容地識别真正的天和号,窄視TV更多的是用于航天員觀察與輔助航天員操作,不會影響神舟全自動駛向真正的目的地。
圖:宇航員手動控制調光(加速20倍後的效果)
是以,當聶海勝提出疑問,指揮中心就回複道:“北京明白,請自行調光。”于是,在還沒到達最後對接點時,螢幕上的“窄自控”就變成“窄手控”,因為航天員需要手動介入,進行調光,然後螢幕下方的飛船逐漸消失,聶海勝說:這回沒有鬼影了?經過對比确認,上面留下來的天和号是真的。你猜對了嗎?
估計很多攝影小夥伴都能猜對,因為這種情況在攝影過程中經常發生,特别是在鏡頭面對強光或增加濾鏡時更頻繁,被稱為“鏡頭炫光”或“炫光”。
為了得到高精度的畫面,鏡頭結構非常複雜。我們拍到的畫面,其實是光穿過層層鏡片後,最終到達傳感器上的成像效果。但如果遇到強光,比如對着太陽,有一部分陽光會在鏡片表面進行反射,當反射光傳到傳感器上時,圖像上就出現了“分身”。
不過,反射光比“主光”弱,是以分身與真身相比顯得更暗,而且由于它經過了反射會出現角度偏移、倒置、變形、變小等情況。
神舟十二号與天和号的對接正好發生在“陽照區”,而且陽光直接在真空中(太空中)傳播,不像在地球上還有大氣層的會先對它進行過濾與反射,是以天和号接收到的陽光非常強。神舟十二号飛船接收到天河号反射的強光後就很容易出現“鏡頭炫光”的情況。
圖:真天和号,右下方有個小尾巴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窄視TV上出現鬼影時,下面的天和号有個“小尾巴(機械臂RMS)”在左上,而真正的天和号“小尾巴”則是在右下,說明下面的天和号其實是一個倒置的分身。
圖:下面的天和号,尾巴在左上方
除此之外,上面的光更強且體型更大,也可以判斷為上面是真的。當然,判斷是一回事,友善觀察更為重要,是以指揮中心給出了調光的訓示,通過調整明暗度減弱眩光。
綜上所述,鬼影與UFO、平行宇宙、外星人、靈異無關,也不是天和号的孩子,是很正常的光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