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盧宇光:人生不一定被獻上鮮花才夠精彩

作者:鳳凰衛視
盧宇光:人生不一定被獻上鮮花才夠精彩

對于職業

沒有比出發

更有激情

一隻拎包

一台錄影機

人生不一定被獻上鮮花才夠精彩

許多日子還是這樣度過。今天還要出發

——鳳凰衛視駐俄羅斯首席記者 盧宇光

【盧宇光小傳】
盧宇光:人生不一定被獻上鮮花才夠精彩

盧宇光出生于1962年5月1日,奶奶笑稱他是“天生的勞碌命”。道地的杭州人,14歲卻當兵到了大連,僅僅因為能很好地發出小舌音“r”,稀裡糊塗地被送去學了俄語。轉業回浙江,當過雜志編輯,甚至交警。下海經商,山窮水盡。上世紀90年代獨闖俄羅斯,勤工儉學。1997年獲得莫斯科萊蒙諾索夫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學生學位,2003年博士畢業。期間自辦過華人報紙和電視中心,皆匹馬單槍。

2002年,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盧宇光主動聯絡鳳凰衛視,毛遂自薦,做現場報道。3天之内,他的身份發生了3次變化,從鳳凰衛視特約記者,到鳳凰衛視駐莫斯科記者,到鳳凰衛視駐俄羅斯首席記者。之後他撐起鳳凰衛視俄羅斯記者站。

“發出全球華人的聲音”是鳳凰衛視一直以來的口号。二十年來,鳳凰衛視能夠堅持做到“有大事件的地方就有鳳凰”,除了鳳凰的“家”裡坐在演播室的主播,更大功勞要歸功于那些在“外”沖到新聞發生現場第一線的記者們。鳳凰衛視駐俄羅斯記者盧宇光便是其中一員。

2004年8月31号,别斯蘭發生人質事件,盧宇光帶領鳳凰團隊及時趕到報道現場。事後,《人物周刊》就此事采訪了盧宇光。
盧宇光:人生不一定被獻上鮮花才夠精彩
2004年9月,俄羅斯,鳳凰衛視記者盧宇光、時事評論員呂甯思在人質解救現場采訪。
盧宇光:人生不一定被獻上鮮花才夠精彩
2004年9月,俄羅斯,鳳凰衛視記者盧宇光在人質解救現場采訪營救士兵。 人物周刊:當恐怖分子突然沖出來的時候,你和周圍的記者有什麼反應? 盧宇光:所有的記者都在跑,有的跑到外面去了,我跑到裡面去了,跑錯方向了,稀裡糊塗,很害怕嘛。最關鍵的時候,我周圍沒有記者,就我一個。在這次事件中,我想我是全世界離危險,離現場最近的一個記者,了解到第一手最真實的情況。因為我們跑錯方向了嘛,跑到封鎖區裡了。(笑) 人物周刊:你選擇趴在了地上? 盧宇光:再跑的話很容易被子彈打中,我當過兵,我知道。我們不是軍人,隻有找個地方趴下,等事情過去再說。波蘭記者在跑,就被打倒了。還有兩個老百姓被打死了。他們都在我周圍,離我大概8米多遠。我隻是僥幸,趴在地上,沒有被打到。我當過兵,我知道,子彈的聲音如果很清脆的話,就離你比較遠,如果“啾—— 啾——”地飛過來,那就離你很近了。當時子彈離我很近,打在水泥闆上當當響。 人物周刊:當你趴在地上,子彈從你身邊穿過時,你還在用衛星電話發出報道。 盧宇光:這是我的責任啊,我們老闆講,要向全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這個時候不發什麼時候發啊,我必須把真實的情況告訴大家。 人物周刊:真的一點都沒有考慮自己的生命危險嗎? 盧宇光:真的沒有,我要是考慮的話早就跑了。我的攝像師一口氣跑了10多公裡,晚上回來找我,他把機器也丢了,錢也沒了,回來找我拿錢來了。 人物周刊:現在回想當時的過程,你後怕嗎? 盧宇光:不害怕,過都過來了,大家都在做,有什麼害怕的?人嘛,有的時候找到一個好的媒體不容易。可能以後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我還是會去幹,但要比以前有經驗多了。 在鳳凰衛視多年,盧宇光與鳳凰如何結緣?如今的新聞老兵,在初來鳳凰時表現如何?經過這麼多年,盧宇光與鳳凰都有哪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初來鳳凰 猶如“菜鳥”

盧宇光:人生不一定被獻上鮮花才夠精彩

因為多年前的劉長樂老闆組織的一次全國性工作會議,當時還是軍人的盧宇光與劉老闆結緣。盡管當時的新聞行業還沒有像現在發展得如此迅速,但那次盧宇光等人已經在劉老闆的帶領下探讨了什麼叫現場報道,如何做現場報道等如今看來都不過實的話題。而那時,全國上下都還沒有“現場報道”這種報道形式。

也許連盧宇光自己也沒有想到,多年後,盧宇光正是因為出色的現場報道在劉長樂老闆的鳳凰衛視中一炮打響。而這也許就是盧宇光與劉老闆、與鳳凰命中注定的緣分。

盧宇光:人生不一定被獻上鮮花才夠精彩

2008年8月10日,格魯吉亞,鳳凰衛視記者盧宇光搭乘俄陸軍總部新聞局裝甲車進入南奧塞梯進行現場報道。

提到鳳凰,盧宇光一直在說自己與鳳凰的氣質很搭。究竟是什麼氣質?“鳳凰衛視最好的一點就是會給新人一個平台讓你上去表演,他也不管你會不會表演,你不會也沒關系,先筆劃兩下,他覺得你是一個人才,你肯定會表演的,不管你剛開始會不會。同時,鳳凰衛視給你這麼一個空間,他也不指導你說,你非得怎樣做。會讓你摸索、學習。我來鳳凰衛視之前也做過新聞、得過新聞獎,但都是平面媒體,來到鳳凰衛視,有這麼一個平台讓我表演,然後我必須要表演好。”盧宇光認真思考後回答。

關于盧宇光在鳳凰衛視三天連升三級的傳奇故事我們已經聽了太多遍。但實際上,那個在電視螢幕上大出風頭的盧宇光,彼時才剛剛接觸電視媒體。回憶當初,盧宇光笑言自己就是個“菜鳥”,“剛開始肯定不适應,你看現在都接近15年過去了,我第一次出鏡和現在出鏡比,那完全就是不老道了,就像我同僚說的,你原來是個‘菜鳥’,現在就是‘老道’了。”

鳳凰生涯 練就全能

盧宇光:人生不一定被獻上鮮花才夠精彩

如果說在鳳凰這麼多年最大的改變是什麼?那麼從“菜鳥”練成“老道”的過程絕對讓盧宇光畢生難忘。正如盧宇光所言,鳳凰衛視給所有有能力的人一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可以任意施展自己。“作為一名記者,時刻都準備着要去熱點地區,要去突發事件新聞現場,要到複雜的新聞環境裡,然後你找出他的角度,找出他的深度,然後展開你的報道,包括一些系列深度報道、現場報道等等。這就是鍛煉你的全能能力。”

的确,鳳凰衛視就是一個讓人練就全能的地方,“在鳳凰,更多的能力考驗着你,你還是一個編劇,你還是一個聯絡員,然後你又是一個技術專家,你要會後期,你要懂得攝影,你要懂得燈光,你要懂得識音,然後你還要會大洋系統的編輯,你要會傳輸,你要會開車,你要會翻譯。”

盧宇光:人生不一定被獻上鮮花才夠精彩

2010年8月,鳳凰衛視記者盧宇光登陸俄方稱為南千島群島的北方四島,進而成為65年來唯一登上這片島嶼的媒體記者,制作出紀錄片《北疆之行》。

回首自己駐俄羅斯記者站的這些年,盧宇光感慨頗深。“在鳳凰你十八般武藝都得會,你不會你就會被别人打倒,你就會有制于别人,你就會做不好。”盧宇光舉例說,“那時鳳凰衛視駐俄羅斯的記者站在我家裡,而且每天的從發現新聞,然後采集,采訪,編輯,最後成稿,後期編完,然後再發送、再拍攝等等吧,就一個人做完。對于一個記者來說,這是巨大的鍛煉,從來都不會說,鳳凰衛視出去了,還跟着一個攝像,還跟着一個錄音,還跟着一個燈光,還跟着一個記者,還跟着一個聯絡員,後面還跟着一個後期。全都是一個人。鳳凰衛視就讓你鍛煉成一個三頭六臂的人。”

鳳凰二十 生命感恩

盧宇光:人生不一定被獻上鮮花才夠精彩

盧宇光及家人

雖然盧宇光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戰地記者,但因為所處地區局勢不穩定,常年戰亂,盧宇光甚至比戰地記者經曆的戰争還多。就在接受采訪時,盧宇光還剛剛受過傷,被炮彈轟炸波及。而除了炮火,像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這樣“看不見硝煙”的戰地,旁人避之不及,盧宇光卻進去過3次之多。

盧宇光:人生不一定被獻上鮮花才夠精彩

身為記者雖然常常出差,但盧宇光心裡始終牽挂着女兒,女兒的生日被他當做記錄重要事情的時間軸。上圖是2008年9月,盧宇光女兒安妮娅·盧三歲時在俄格戰争哥裡市。

盧宇光至今回憶起來還“膽戰心驚”,“核洩漏事件剛發生不久,是我和一個同僚去的。當時我們也不知道要防備什麼,就缺乏這種科學的防備措施。我們進去以後,這裡也摸一下,那裡摸一下,結果我們出來後,檢測核輻射的紅燈就大亮,也就是我們被輻射得非常厲害。據檢測說是超過了正常的90倍左右。”

盧宇光:人生不一定被獻上鮮花才夠精彩

2015年11月21日,盧宇光女兒安妮娅.盧十歲生日前,他在叙利亞拉塔基娅俄羅斯空軍機場。

此後,盧宇光又先後進去了兩次,接連的高輻射也給盧宇光留下後遺症。“年前,我突發心肌梗塞,差一點就‘走了’。那天晚上他們把我救到醫院,醫生給我的結論,就是因為我輻射造成的心肌梗塞。”

盧宇光:人生不一定被獻上鮮花才夠精彩

2016年當地3月1日中午12點許,記者團在拉塔基亞北部山區從大巴車向裝甲車進行擺渡。這次采訪是觀察叙利亞停火态勢,記者團由鳳凰衛視、美國有線廣播公司、英國BBC等17家外國和俄羅斯媒體記者組成。叙利亞接壤土耳其邊境地區遭到炮擊波及,造成數名記者受傷,其中就包括盧宇光。

不過,即使用生命舍身犯險,盧宇光也從來沒有一絲退縮。被問到為什麼這麼拼,盧宇光頻繁說的隻有連個字,感恩。“現在在全媒體時代,老闆有恩于我,鳳凰有恩于我,我這個人是北方人的性格,你給我一,我回報你二,我覺得特别是在這樣的一個新聞環境裡,在這樣一個新聞競争的環境裡,我作為一個在鳳凰衛視成長起來的老兵,我自然是要回報鳳凰的,這是感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