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犬養、野尻、龜田……抗日劇裡太君的名字為何這麼怪?

作者:瞭望智庫
犬養、野尻、龜田……抗日劇裡太君的名字為何這麼怪?
犬養、野尻、龜田……抗日劇裡太君的名字為何這麼怪?

從《道地戰》裡的山田,到《地下交通站》中的野尻隊長,這些年活躍在抗日劇中的太君們,名字是五花八門。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正常類和非正常類。

正常類,确實是常用的日本人的姓氏,比如佐藤、鈴木、山田、山本之類。

犬養、野尻、龜田……抗日劇裡太君的名字為何這麼怪?

山田。來源/電影《道地戰》片段

非正常類姓氏,雖然有日本人叫這個名字,但放到中文語境裡有點變了味兒的姓氏,比如犬養、野尻之類。

犬養、野尻、龜田……抗日劇裡太君的名字為何這麼怪?

《地下交通站》中就有野尻太君。來源/電視劇《地下交通站》截圖

那麼,到底是中國編劇們故意調侃,還是日本人确實在姓名方面确有槽點?

這就要從日本人起名字說起。

文 | 櫻雪丸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國家人文曆史”(ID: gjrwls),原文首發于2021年9月25日,原标題為《犬養、野尻、龜田……抗日劇裡太君們的名字為何這麼怪?》,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日本人都姓什麼?

明治維新前,日本百姓是沒有姓名的。直到1875年2月13日,明治政府頒布最進階别的太政令,讓每個日本人必須有自已的苗字,這是國民義務——史稱《苗字必稱令》。苗字,日語裡也寫作名字,但并不是中國人認知意義上連姓帶名的名字,根據日本民法750條和790條的解釋,在法律層面上,苗字被稱之為“氏”;大衆一般把苗字叫作“姓”。

這個倒跟中國一樣——比如說李二狗說自己免貴姓李,但實際上李并不是他的姓,而是他的氏,至于二狗的姓到底是什麼,那得從上古那幾個姓裡頭慢慢找了。不管是姓是氏,所謂苗字,總體來講,是指能表明家族的一個辨別——顧名思義,茫茫人海中,為了辨識你具體來自哪棵苗的滄海一粟,比方說工藤新一,苗字工藤;野比大雄,苗字野比。

苗字作為大和民族從中國學來的姓名文化中的一部分, 長期以來都隻是統治階級的專屬。隻有武士公卿這種士農工商裡的“士”,才擁有苗字的權力,普通老百姓裡有資格得苗字的,最多百分之一二,通常也就隻有一個稱謂代号,比如老大叫太郎,老二叫次郎等等,編号人而已。

1875年,為了展現明治維新中四民平等的思想以及便于管理國民——畢竟一個村兒兩百人,喊一聲太郎就跳起來一百二實在有點難搞——朝廷宣布,每個日本國民必須在一定的時間段裡給自己取一個苗字。所謂“一定的時間段”,雖說是根據各地情況長短不一,但原則上不超過半年。

雖說半年,實際上根本沒有那麼久——朝廷規定半年,落實到縣可能就是四個月内,縣裡落到各郡市最多倆月内,郡市落到鄉村也就一個月内。到了村呢?給你們三天,各自想一個苗字出來,想不出來的,抓去坐牢。

老百姓懵了,畢竟活在十九世紀的農民弟兄終究還是有不少文化素質的局限,大多數人都想不出什麼苗字,偶有想出的,那也都不是什麼正經名兒。最終,大家隻能去拜托村長,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跑過去,拜托您老人家,給我想個苗字吧。

可村長說到底也是農民啊,能怎麼辦?隻能碰啥叫啥。比如,某個人,說好四月一日交名字,但到了當天音訊全無,村長不得已,親自上門催要,然後發現他正在田裡勞動,問他想出來了沒,果然沒想好。村長靈機一動,說那你就叫田中吧。可是一個村兒裡一半人叫田中似乎也不合适,于是又給起了山田、本田、金田等等,反正都是在田裡想出來的。還有人的家門前有條河,于是叫河上;隔壁住下遊,叫川下;鄰村有個人開門有座山,就叫山下;像《亮劍》裡的山崎大隊長,祖上多半是住在山旁路邊的那戶人家。

犬養、野尻、龜田……抗日劇裡太君的名字為何這麼怪?

山崎隊長。來源/電視劇《亮劍》片段

再有人,說好了四月一号交名字,到了當天啥都沒想出來,眼看就要被抓去坐牢了,急中生智說道:今天不是四月一日麼?那我就叫四月一日行不行?還真行,日本不但有姓四月一日的,還有姓正月一日的。

總之,在這個想名字的過程中,日本人民敢想敢幹地琢磨出千百萬個驚天地泣鬼神的苗字。

就這樣,短短幾個月内,日本列島上幾千萬老百姓呼啦啦地有了自己祖宗十八代都不曾有過的苗字。這對明治維新後日本的人口管理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豐富了百年之後中國影視工作者們的劇本。

多年以來,中國人對日本文化普遍存在各種誤會,其中一個就是名字。但凡涉及日本的電視劇,裡面的日本人叫什麼的都有,簡直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

大家普遍覺得,不管怎麼排列組合漢字,它都可能是一個日本苗字,安在抗日劇裡準沒錯。

倒也未必。

2 抗日劇裡的日本名兒

總體而言,編劇們在抗日劇裡給日本人起名的水準,大抵不會超過明治年間的老村長們。仔細數來,這些年活躍在螢幕、為廣大觀衆增加娛樂元素的太君們,他們的名字其實倒也不是編劇一拍腦袋想出來的,都是喚有典出,大緻可以分為兩大類——正常類和非正常類。

正常類就是确實是常用的日本人的姓氏,比如佐藤,鈴木,山田,山本之類,跟給中國人起名一樣,姓張、姓李、姓王。讀起來沒有不妥、也不值得去細琢磨。

關鍵是第二類。所謂非正常類姓氏,指的雖然确實也有日本人叫這個、可放到中文語境裡就會變了味兒的姓氏,舉個最直接的例子:犬養。

抗日劇裡出現“犬養”這個苗字,大緻可以追溯到《精武門》,裡面蔡學富入籍日本後,給自己改姓叫犬養學富。這确實是一個日本正經存在的姓氏,比如曾和孫中山先生談笑風生的日本前首相犬養毅。但中國人看到這個姓,第一反應九成九是一句罵人話。

犬養、野尻、龜田……抗日劇裡太君的名字為何這麼怪?

蔡學富入籍日本後,便給自己改姓叫犬養學富。來源/電影《精武門》截圖

這主要是因為中文是謂語前置,而日語則是後置。日語世界裡,犬養的意思其實是養犬的人,再具體說來,是曾經有過一群給天皇養狗的人,逐漸地被以職業為姓,稱作了犬養。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就是天皇養狗幹嘛。一來用于狩獵;二來用于吃,日本是一個自古有吃狗肉傳統的國家。

除了犬養,如果再要找一個中國人眼裡最石破天驚的日本苗字,那估計也隻有——我孫子。追根溯源,我孫子是一個曆史極其悠久的上古名。話說在連文字都沒有的時代,當時的日本人雖說會漢字,但掌握的數量非常有限,隻能用僅知的幾個漢字來對應自己說出來的日語音節,是以排列組合成什麼樣的都有。其中,因為“我”發的是あ(阿)這個音,同時也能被标注成漢字“安”,因為“我孫子”實際上是能通“安孫子”的,就跟“阿倍”通“安倍”是一個道理。日本有個漫畫家叫安孫子素雄,是《哆啦A夢》的作者藤子·F·不二雄多年來的拍檔。

總結來講,這一類日本姓氏有一個顯著特點是,一定會帶有一兩個中文環境下的罵人字眼。比如豬股,比如《小兵張嘎》裡的龜田,再比如《地下交通站》裡的野尻、小犬。如果仔細盤點,這幾個名字雖然在中文世界裡不像人話,但在日語中,真的是相當平常的字眼。

首先是豬股,日語中的意思并不是豬屁股,而是豬大腿——懸梁刺股,刺的是大腿,而不是屁股。很多中國文言文中的文法和釋義都被日語保留并繼續使用。豬股中的豬,也不是指家豬,而是野豬。是以,豬股其實說的是野豬的大腿——衆所周知,古代日本島上既沒有獅子也沒有老虎,真正意義上所向披靡的猛獸基本上除了熊也就是野豬了。是以豬股更傾向于一種源于力量象征的苗字。

然後是龜田。在日本,龜不算什麼見不得人的動物,況且還有龜鶴雙壽這種吉祥話。但龜田這個姓,和烏龜真沒什麼關系。龜田氏的起源大緻有三種,第一種是伊勢神宮外有個地方叫度會,一些神官以地為姓稱度會氏,度會氏中有一支分家,就姓了龜田;第二種是源氏小笠原流裡有一族分支改姓的龜田;第三種的傳承脈絡最為清晰——和源氏一族相提并論的平氏一家,有一支的領地在秋田縣的岩城地區,岩城地區有一塊地方叫龜田,并且在江戶時代,這塊地方被封給了諸侯佐竹家,稱之為龜田藩,明治維新後,當地百姓就直接以藩為姓,叫了龜田。

犬養、野尻、龜田……抗日劇裡太君的名字為何這麼怪?

《小兵張嘎》裡的龜田。來源/電影《小兵張嘎》截圖

至于野尻,尻這個字吧,無論中日文都有屁股的意思,但是,如果在名字裡出現,一般指的是居于末尾的方位,比如川尻,說的是河流的盡頭;而野尻,則指一片荒地的盡頭。

犬養、野尻、龜田……抗日劇裡太君的名字為何這麼怪?

《地下交通站》中的野尻太君。來源/情景喜劇《地下交通站》截圖

最後是小犬。之是以把這個姓放在最後,是因為小犬大機率是衆編劇原創的。實際上,日本應該是不存在姓小犬的,日語中小狗也不叫小犬,叫子犬。同時,日本姓氏裡帶犬字的很多,犬井、犬石、犬浦等等,但和小犬最接近的,是一個叫“小犬丸”的苗字。小犬丸和龜田一樣,屬于因地得名,它本是一條位于兵庫縣的河,估計也是明治年間苗字必稱時,老百姓紛紛以此為姓。

3 太君到底是誰?

除去姓名之外,抗日劇裡困擾國人更多的,可能是日本人說的那一口日語了。多年以來,中國觀衆對抗日時期日本人究竟該說一口怎樣的日語衆說紛纭,抗日影視劇随着時代的發展,裡面那一口日語也一改早先的“死啦死啦”,越發接近教育訓練班裡的日語教材。

不過,從曆史的實際角度出發,當一位皇軍士兵對你以死相要挾時,說死啦死啦的,都是正經日軍,而說殺すぞ或者ぶっ殺してやる之類的,都是為了拍抗日劇而穿越過來的中二。事實上,“死啦死啦”之類,才是正宗的日本話。和“小孩”“你滴明白”一樣,他們都屬一類詞,并且還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兵隊中國語”。

抗戰爆發後,如何在淪陷區和當地人進行交流,便成了日本人很大的問題。那年頭能說日語的中國人寥寥可數,老實說,當時認字兒的人也不多,以至于日本人自己不得不開發出一種比較全新的語言,以充溝通之用。

這種語言來自中文、又由日語展現出來的說法,看似中日雙通,實質上和兩國都沒幾毛錢的關系,從學術角度來講,和咖啡、沙發之類一樣,算是日語中外來語的一部分。又因為主要在駐華日軍中被廣泛學習,是以稱為兵隊中國語。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版《道地戰》中出演山田太君的王孝忠老師,是在僞滿洲國長大的,自幼不僅受過日語教學,還耳濡目染了那些從日軍中退伍來到學校當學監或任教老師的日本前軍人的行事作風,是以後來才能在片中能熟練地操一口還原度極高的兵隊中國語。“死啦死啦”的标準日語寫法是すらすら(sura sura),對應的标準中文是“死了死了”。

犬養、野尻、龜田……抗日劇裡太君的名字為何這麼怪?

王孝忠老師在《道地戰》中出演山田太君。來源/電影《道地戰》截圖

我們耳熟能詳的“你滴,良心大大滴,他滴,良心小小滴”中的“大大滴,小小滴”的标準寫法是多々的(たーたーでー,ta-ta-de)和少々的(しょーしょーでー syo-syo-de),原本指的是多和少,主要流行于華東地區。

此外,長期以來困擾廣大中國人并在抗戰劇中反複出現的“太君”一詞,這個稱呼的語源是“大人”,日語的發音為だいじん(daijin),被幾個日語程度不超過N4的翻譯官以鄉土之音說了幾十遍後,便很順其自然地變成了“太君”,主要流行于華北地區。

總之,多年來,日語無論是文法,還是對事物的稱謂上都在不斷變化。盡管這兩年着實顯得越發花裡胡哨,但涉及到幾十上百年前的曆史時,往往看起來像是瞎編的,反而是正确的。

犬養、野尻、龜田……抗日劇裡太君的名字為何這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