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為匙打開網際網路金融之門

茲維·博迪(zvibodie),羅伯特·c·莫頓(robertc.merton)在兩人合著的《金融學》中提到:"金融功能要比金融機構更加穩定"。事實上,網際網路金融作為網際網路和金融的結合體,相對于傳統金融而言,并沒有創造出傳統金融所不具有的新功能。使其大放光彩的,是運用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和移動支付等技術對使用者體驗與風險管控的提升上。

對于使用者來說,對傳統金融的诟病往往集中在效率低,服務體驗不好、缺少個性個體驗等方面,這對于适應了以使用者為核心的年輕網際網路一代來說顯然太不合時宜。随着伴生網際網路成長的一代成長為主流金融使用者,未來的金融行業比拼的将不僅僅是收益率、流通性等等--實際上這些硬名額的差距将越來越難拉開,更多的比拼在于使用者體驗,隻有完全立于使用者立場考慮才是制勝關鍵。

金融産品比較複雜,參數不同,目标人群天壤之别,難以像汽車或者快消等标準化實物産品那樣進行正常管理、營銷。同時,金融産品的客戶群更是高度分散,背景差異極大,資金量、資金管理偏好、習慣有細微不同都會導緻需求差異。此外,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目标人群的購買決策往往具有極強的時效性(隻有很窄的時間視窗)和迅捷性(購買欲望産生後,若流程繁瑣體驗不好,立即終止并遺忘該産品)特點。這一切基于使用者多變的特點,對網際網路金融來說都意味着機遇。

網際網路的本質是資料,而金融同樣與資料密切相關。以往的傳統金融,同樣需要收集使用者的刷卡記錄,跟蹤使用者的消費行為和信用記錄,形成海量使用者資料。但在資料的應用方面,傳統金融行業仍延用工業化的思維:即習慣于将資料的分析結果應用于風險評估和管控方面,雖已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客戶識别和分層能力,但更多的是在設計标準化産品後賣給所有人,在如何運用有關成果開拓市場、營銷客戶方面則做得遠遠不夠。

而網際網路金融的價值在于,可以網際網路上的大資料為根基,從需求端挖掘,更準确、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并實作風險管理。在發現客戶、培養客戶、營銷客戶上,跨網資料優勢尤為顯著。使用者行為分析已日益成為網際網路資料業務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其巨大的使用者價值挖掘和價值變現能力有望給金融行業發展帶來深刻影響。通過跨網資料,可以更充分了解使用者的消費習慣和行為特征,分析客戶的網絡行為模式、客戶的需求及滿足能力,進而細分客戶群,有針對性地進行客戶管理、營銷。而通過新型金融客戶關系的積累和管理,大資料的模式還将從單純的客戶體驗發展到金融業務模式的突破,比如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提供更高的投資收益,以及在細分市場上進行使用者的争奪等。

當然,困擾也将是巨大的,如果說以前企業級的内部資料是礦山,是在已知的礦中挖掘對企業管理和營運有效地資訊,那麼,網際網路上的全流量資料就是"沙海",需要具有海裡尋針、慧眼識珠的能力。而目前國内的網際網路金融資料資源仍不盡完善,如何解決全網金融使用者行為資料匮乏的問題,如何将以往龐雜、無序、非結構化的網際網路資料轉化成海量、有序、結構化的資料,仍是目前網際網路金融盛名之下難以言說的軟肋。

為此,締元信.已與金融企業展開合作,采用布碼和抓取方式,對金融客戶進行持續的全網動态追蹤,并實作自動更新客戶行為資料。這些多網資料通過hadoop平台進行結構化整合、處理後賦予資訊資料明确的标簽,對閱聽人使用者進行多模型的劃分後,使用者的人口屬性、内部偏好、對于營銷管道的偏好、購買偏好等都得到直覺呈現,網際網路上紛亂的資料與使用者之間是以可以形成有效關聯。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年06月19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