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DN在逐漸蠶食實體網絡基礎設施的陣地

通常,虛拟化讨論的範疇是通過虛拟機劃分并行但與運作環境無關的大型同類微處理器。但是從廣義上來看,虛拟化還可以表示替代原有服務,一般是部署在本地伺服器或基于實體網絡基礎架構上,但即使雲中配置設定的服務也可被取代。

那麼,問題來了:對于企業和網絡營運商而言,有多少實體網絡基礎架構可以按照這種方式進行虛拟化?

答案是:幾乎所有東西都可以虛拟化。事實上,網絡功能虛拟化這個術語恰恰就準确地描述了我們這裡所指的問題。顯然,在虛拟網絡基礎架構流行之前,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考慮,但實際上考慮這些問題沒太大必要。

使用雲網絡,或是網絡即服務如何?兩者都可以。我敢打賭這是所有環境所有網絡的最終歸屬,軟體定義網絡将最終激勵創新,并且帶來很多應有的好處。

這讓我想起最近一直在問客戶的問題:2020年的網絡将會是什麼樣子呢?或者更進一步,2025年的網絡會是什麼樣子呢?

為了尋找到答案,先來看一些倍受關注的重大趨勢:

wi-fi成為企業網絡的主通路方式或預設通路方式;

以太網交換機主要為wi-fi接入端(ap)提供互連和功能;

路由器更多作為連接配接以太網和ip廣域網的三層交換機;

高性能(可靠、彈性、經濟和可擴充)雲服務逐漸流行;

出現更大更廉價的處理資源。

看到這些影響,就很容易準确地預料到實體網絡基礎架構在未來10年将發展壯大的趨勢。例如:

wi-fi接入端将繼續作為幾乎所有客戶裝置的主通路方式和預設通路方式,從手持裝置、平闆電腦到物聯網。900mhz、2.4ghz、5ghz和60ghz等所有可用的頻帶都會被用上,最終的容量将能夠滿足幾乎所有應用程式的要求。甚至我們會看到10gbe的上線。

最終,以太網交換機将變得很快、很便宜,或許有一天1gbe已經不夠用,2.5gbe和5gbe很快被人抛棄,然後10gbe會變成預設配置。

路由器功能将成為所有以太網交換機的一個選項,就像現在的家用路由器一樣。同樣,整體彈性和容錯将成為标準并且變得簡單。

其他實體網絡基礎架構又會有什麼變化?

所有其他的基礎架構都會虛拟化和遷移到雲中,包括網絡管理、性能優化、分析、安全和sdn控制器本身。公有雲和私有雲都可以,但是選擇使用公有雲的會越來越多,因為公有雲模式具有經濟性、可靠性和按需可擴充性等内在特性。由于有了超高性能的網際網路鍊路(10gbps及更高速網絡都将普遍應用),是以它與本地實作相比不會有明顯劣勢。本地裝置和實體基礎架構方面節省的成本可用于其他更好的戰略需要。

有了這個基礎之後,sdn就成為将這種願景變為現實的催化劑和驅動力。sdn本質在于網絡基礎架構的基礎可程式設計性,是以這種基礎架構的差異性越少越好。

可擴充性表示可以增加更多相同的元素。同樣,這些元素就是ap和交換機——基于sdn的ap和交換機,僅此而已。先進的處理器和接口本身的性能,加上sdn本身的靈活性和可擴充性,就是實作最佳網絡的重要名額。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做的工作已接近完整了。現在變化的速度已經在我們可承受的範圍之内,即使是技術方面的變化也一樣。比較明确的一點是,遷移到sdn已經是現代網絡發展的最重要方向。再加上前面所提到的硬體功能的發展,我們很容易看到sdn作用的擴大正帶來更多的好處。

原文釋出時間為: 2016年7月12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