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達科技技術處協理李家瑞:合作才是硬道理

2016年8月5日,全球開源上司廠商紅帽攜手zd至頂網、intel、雲達科技共同舉辦的主題為“開放 融合 開源開啟存儲新世界”的2016年中國開源企業存儲峰會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隆重召開。在峰會下午,雲達科技(qct) 技術處協理李家瑞發表了以“ceph參考技術架構與qct解決方案”為主題的精彩演講。演講結束後,我們邀請到李家瑞先生坐客zd專訪間,針對ceph架構以及目前市場趨勢發表個人觀點。以下為獨家專訪視訊。

<video></video>

 記者:請您介紹下雲達科技主要的業務在哪個領域。另外,也分享一下您在此次開源存儲峰會上演講的主要内容。

李家瑞:雲達科技是上市公司廣達電腦集團的一個子公司,之前廣達做了很多面向it産業的oem、odm業務。随着雲時代的來臨,我們也發展出了伺服器、存儲、網絡交換器這樣的業務,來服務更廣大的雲計算平台提供者。

随着這幾年業務的進展,我們除了做oem、odm業務之外,也開始發展自有品牌的業務。雲達科技就是我們發展自有品牌業務而建立的一個子公司。雲達科技除了原來的伺服器、存儲器、網絡交換器以及機架産品外,我們也進入到解決方案領域裡面,包括今天跟紅帽在合作的存儲解決方案,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推出來的。

記者:您剛才提到雲達技術不管是硬體方面和軟體方面都有業務,很多業務也是開源生态中的一部分。目前來看,您認為開源存儲的生态處于一個什麼樣的建設階段?

李家瑞:開源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傳統上很多技術的演進初期都是由一兩家有上司性的科技品牌公司在做,他們開始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往往因為是一兩家廠商來進行技術的推進,随着技術的發展,在支援創新或者是發展的資源上面就面臨一些局限性。而通過開源,就變成很多不一樣的公司加入進來,它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比如可能有的在軟體上面有很多作為,有的在某一個部分硬體上做得特别好,這樣來一起共同發揮作用,甚至我們真正終端的使用者也可以參與其中。總之,通過開源大家可以一起做各自最擅長的事,這樣可以創造出更多所謂的創新能量來。是以,開源對我們存儲技術的發展,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發展機會。

記者:您覺得使用者對于開源存儲接受程度怎樣?或者您認為開源存儲面臨着什麼樣的機遇或者挑戰?

李家瑞:首先講一下挑戰。剛剛講的看起來開源有很多的優點,但是也有挑戰,這是源于社群的這個開源生态體系的建設。因為從最終使用者的角度來看,他們會擔心技術背後是誰在支援,如果真正有一些問題我們要找哪些廠商來咨詢等這樣的困惑。我們把社群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叫upstream,一個叫downstream。upstream本身就是鼓勵創新,如果有一個硬體廠商,比如它針對nvme做了很多優化的東西,做這些優化的工作時寫出了很好的原代碼,可以貢獻出來。但是,這些東西如果将來找它來支援,它可能不是專門提供這個軟體的,是以支援可能有問題。此時,生态就非常重要,類似紅帽這樣的公司加入就非常有用,他們把很多的upstream的東西,設法變成一個企業可用的産品,然後傳遞出來。

比如,ceph從過往的1.3版到今年8月份推2.0版,紅帽都謹慎把一些upstream的東西融合到downstream中,最後提供給使用者一個完整、可用的軟體。紅帽的背後就是通過所謂的訂閱方式來提供技術支援。是以對于很多我們前面講的遇到不知道找誰支援,紅帽的這種商業模式就很好,會提供這樣的支援。

是以我們在基于一個開源項目開展業務時,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能夠把創新的upstream上遊跟你downstream下遊融合,怎麼樣去管理創新和穩定度。而對使用者而言,就是你怎麼樣尋求一個廠商來支援你,來讓你成功地完成你企業傳遞你的任務。

記者:開源中比較熱的一個話題是openstack,那您怎麼看openstack?或者是說您簡單談一下openstack的整個開源生态系統的建設?

李家瑞: openstack從2010年開始,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從生态系統來講,幾乎包含了各行各業的公司,比如包括在各領域中的一些上司品牌,甚至很多頂尖的使用者都加入到openstack平台的生态圈裡來。

到目前為止你可以看到,openstack還是保持每半年一次新的創新版本推出,這也不斷地把它的社群研發能量再推到一個新的高峰。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我們可以說如今openstack的創新仍然維持一個非常高的甚至火熱程度。但是就實際應用來講,我們看到,很多客戶說這麼多的創新我是不是都需要。其實就我們自己來看,openstack的核心大概有六個模組,這六個模組大體就可以滿足我們一般講的私有雲、公有雲的運作需求,對企業而言,如果對雲平台有需求,可以在不同的模組之間去選擇。

另外,openstack發展到現在,我們也慢慢看到,已經有很多企業客戶還開始根據他自己本身的需求,選擇他所需要的重點項目,他自己引進到企業裡面,是以我覺得這裡面也是一個很典型的使用方式。通過open source,客戶可以自由選擇,選擇他要的東西,再加上後面有其他的一些廠商會支援他,能夠讓它完成企業所傳遞的任務。

記者:現在從硬體角度來說,x86的架構已經很主流了。那您是如何看待英特爾在軟體和硬體兩方面對雲生态的整體影響,或者是英特爾在從自己的軟體和硬體兩方面怎麼給雲生态提供價值?

李家瑞:這幾年因為我們深度地跟英特爾合作,是以對這個問題有很深的體會。過往我們都認為英特爾是做晶片、做cpu的公司,怎麼會有一些軟體。但是事實上,在整個it架構中,除了我們講的硬體部分,很大的部分其實是軟體,是軟體來這真正貢獻價值的,這就是目前所謂的“software defined anything"這個趨勢。英特爾也清楚這個趨勢,怎麼樣能夠在它的晶片上提供一些重點的軟體援助,這是目前英特爾在重點考慮的。而且英特爾也在關注雲生态裡面的一些重點廠商。比如說紅帽就是在開源裡面很重要的廠商,英特爾如何通過和紅帽的合作,把其軟體方面的創新內建到英特爾所堆疊出來的硬體生态系統中,這是這幾年英特爾一直努力做的事情。

我舉個例子,像nvme。其實英特爾在nvme,尤其是ceph的nvme的優化方面做了很多的貢獻,比如,英特爾在這個社群裡釋出了很多代碼。如果英特爾自己不去做這部分,沒有别人能做好。因為隻有他們最了解nvme的架構。而一旦英特爾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優化工作,這就會友善很多其他廠商,包括雲達、紅帽等,為大家推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了很好的支援。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年8月15日

本文作者:劉新萍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